System Verilog(SV)語言的Class本身就帶有“打包”的基因。眾所周知,SV語言的很多特性是派生自C++語言的。C++的class就把變量、參數以及相關的處理操作都打包在一起了。SV的class也天然具備了這個品性。關于這點本文不過多贅述,只談談與驗證者編碼時可真真切切直觀感受到的那些“打包”的操作痕跡。
Chapter1. config_file(cfg)
驗證者在驗證平臺中定義的參數和變量,既可調整仿真的行為,也可約束配置的范圍,是對驗證平臺的必要的裝點和修飾。若把驗證平臺比作一個姑娘,那么參數和變量就像是姑娘身上的發卡、耳環、項鏈和手表。
通常驗證者會創建一個config_file(cfg),在其中定義參數和變量。對于一些rand變量,也會在該文件中定義相關的constraints。同時,也會在該cfg文件中對全部的變量參數進行注冊(register)。
關于這種做法,有同學難免要問:在驗證平臺組件中,直接定義要用的參數或變量,不香么?隨時要用,隨手定義。
閔老師覺得,這個世界上絕對的事情非常稀少,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非黑即白,從來鮮有。這也是他多年成長的領悟之一。
具體來說,與在組件中直接定義參數和變量相比,統一定義,即用cfg文件“打包”全部的參數和變量,有三點好處:兩小一大。
小的好處1:rand變量可統一隨機,即通過執行cfg.randomize()實現全部cfg內的rand變量都根據定義的constraint進行隨機。一步操作,生成全部變量的隨機值。
小的好處2:可統一將全部隨機參數和變量,在cfg中進行注冊。
大的好處:集中管理全部的參數和變量。舉例說明:
其一,參數變量都在cfg中,review代碼比較方便,提升了代碼規范性和可讀性。
其二,涉及到參數和變量的訪問可都通過訪問cfg實現,操作方便。
其三,可通過傳遞cfg句柄的方法實現全部的參數和變量的“打包”傳輸。
其四,統一隨機全部rand變量。
其五,可通過繼承擴展(extend)cfg文件,或直接實例化cfg所在驗證平臺,實現對cfg的重用,進而實現對該驗證平臺的參數和變量的重用,也提升了驗證平臺的重用性。
姑娘通常會找一個包統一放置她們的發卡、耳環、項鏈和手表,驗證者也應該寫一個cfg文件統一“打包”變量和參數。
Chapter2. interface.clock_block
interface文件本身就把一個接口的全部信號打包在一起了。而clock_block可認為是二次打包。即針對同一接口的信號,進行了統一的時鐘同步處理和setupTime_holdTime的行為模擬。
圖3input skew & output skew
在上圖中,input skew可等價于setup time,Output skew可等價于hold time。在仿真中,clock block的信號的采樣時刻應該是clock有效邊沿之前input skew時間的時刻。新的數據驅動到接口的時刻是clock有效邊沿之后經過output skew時間的時刻。
在clock block中定義的信號是有方向性的,這個方向是相對于TestBench或DUT而定的。參照系不同,方向也就不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V又定義了modport。驗證者在interface中可通過modport把不同參照系的clock block分別進行實例化,以便分開使用。該操作也可看做是對clock block的“打包”。如此這般,經過對接口信號的三次“打包”,可整體統一處理接口信號的驅動和采樣,也提升了代碼的規范性和清晰度。
Chapter 3. checker_scoreboard
Scoreboard,也叫計分板,是針對一種特定的事務進行統計的裝置。例如在基于令牌(Token)的Cache Coherence協議中,就通過scoreboard統計Token的數目。
圖4 scoreboard
在驗證者看來,scoreboard是針對一種特定的報文(transaction)進行自動化的比對和結果統計的組件。報文是擴展自uvm_sequence_item,報文的比對函數compare()也在uvm_sequence_item的父類uvm_object中被定義好了。因此,一個scoreboard可實現一種特定報文的檢查。
圖5 UVM中的compare函數
當需要檢查多種報文該怎樣做?直接在環境頂層文件env中實例化多個scoreboard嗎?
從“打包”的角度看,直接定義多個scoreboard不好。會顯得代碼組件分布的有些散亂,就像把各色的盤子零散的放到了廚房的各個角落。還是建議把各個scoreboard也“打包”一下。創建一個專門的組件中,姑且給他命名為checker。再將各個scoreboard實例化到checker中。最后只需要再在env中實例化一個checker組件。
這樣一來,checker組件作為專門負責檢查報文的組件,在驗證平臺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不僅所有的scoreboard也都歸他管理,而且環境中定義的一些動態比對操作,檢查RTL信號的操作,也可“打包”放置到checker中。就像櫥柜收納了所有的盤子碗碟后廚房變得整潔了,checker組件使得驗證平臺變得規整了很多。
Chapter 4. agent_drv/mon/seqr/transaction
有一天,幾個驗證同學在教室里聊天,有個同學提了一個問題:“transaction是報文,sequence管理報文,sequencer發送報文,driver將事務級的報文按時序驅動到接口,monitor把接口的時序采樣成事務級的報文。他們似乎已把接口的行為模型要干的活兒都干完了,為啥UVM還要搞一個agent?這個家伙在接口數據流的行為模擬中,除了把sequencer和driver連接起來,也沒有啥具體的或者實質性的工作,為啥UVM還把整個接口行為模擬相關的多個組件組合起來稱為agent?!?/p>
“憑啥?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個尸位素餐卻身居高位的閑人。”提問的同學越說越生氣。
“其實這里有“打包”的思想的影子呢。”閔老師走進教室,輕輕拍了拍那同學的肩膀,讓他坐下。“如果沒有agent,各個接口行為模型的各個組件散落開來,那么驗證平臺會多么散亂呀,尤其是當DUT有多個接口,需要開發多個接口的行為模型時。驗證者要怎么安置這些driver,monitor,sequencer呢,直接把它們都實例化到env中去嗎,那豈不是亂了套了。咱們是高三16班,試想下如果沒有分班,整個年級的學生都做在一起,那可怎么上課?!?/p>
“哦,我明白了,就是把agent當成一個空空的口袋,把接口行為模型的那些代碼都裝進去,打個包,方便存取。”同學恍然大悟,“我媽也買了一個大衣柜,專門用來放她的成堆的衣服、鞋包?!?/p>
Chapter5. virtual_sequencer/virtual_sequence
曾經有位驗證者說過,UVM定義的virtual sequencer有點“雞肋”。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用uvm_do_on發送sequence時,可以直接使用各個agent.sequencer。定義的virtual sequencer也只是在其中把各個agent的sequencer聲明一下,然后需要把各個agent.sequencer的句柄指向該virtual sequencer中聲明的各個sequencer。實質上,還是用的各agent.sequencer。
既然這樣,何必多此一舉呢?
揣測UVM定義virtual sequencer的初衷,應該也是“打包”的思想。通過virtual sequencer把各個agent.sequencer“打包”在一起,或在test case中直接使用,或傳輸到virtual sequence中使用都方便很多,代碼也會整潔很多。
剛提到了virtual sequence。當構造一個復雜的場景時,需要多個sequence進行配合。把多個sequence“打包”在一起,形成一個big-sequence。這便是virtual sequence。從此角度看,這也是“打包”思想的體現。
至此,我們的示例也講完了。
從上述五個章節可知,“打包”思想實質就是八個字:分類整理,集中存放?!按虬彼枷朐赨VM中比比皆是。UVM發明者當初是怎么想到的呢?或許這本是一種來自生活的普遍的常識,也或許這種思想在其他語言的程序代碼開發中早已普遍的存在,又或許是別的原因。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程序員編碼的世界和人們生活的世界,其實存在很多的共通之處。這些共通之處,就像樹梢的果子,果香四溢,閃閃發光。靜靜的等著程序猿們去發現,去摘取。
審核編輯:劉清
-
IC設計
+關注
關注
37文章
1291瀏覽量
103770 -
Verilog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5瀏覽量
109988 -
C++語言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7瀏覽量
6971 -
DUT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9瀏覽量
12342
原文標題:淺談IC驗證中的打包思想
文章出處:【微信號:處芯積律,微信公眾號:處芯積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