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近日,Arm宣布與英特爾IFS代工業務達成合作,在未來的Intel18A節點上開發現在與未來的ArmIP,并針對該工藝的功耗、封裝面積、性能與成本進行優化。這也象征著ArmIP與芯片的代工,在繼臺積電和三星后,已經迎來了下一個先進工藝的參與者。
Arm陣營集體倒戈?
其實Arm陣營加入IFS早有先例,比如英特爾打造IFS之初,高通就已經為其站臺。高通的CEOCristianoAmon表示高通對Intel20A突破性的RibbonFET和PowerVia很感興趣,也很高興能有另一家先進工藝晶圓廠進入供應鏈,特別是可以為美國國內供貨。
不過考慮到20A尚未進入量產階段,高通似乎目前也沒有任何基于IFS工藝的產品計劃。在2021年Q3的財報會議上,當被問及英特爾是否給高通提供了某種產能保證時,CEOAmon回答道:“高通是少數幾家能在先進工藝上選擇多點供應的公司之一,比如之前的臺積電和三星,我們很高興英特爾也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我們仍然在評估他們的技術?!?/span>
接著到了去年7月,英特爾宣布與聯發科達成戰略合作,后者將利用IFS全新提供的Intel16工藝來打造芯片。不過,這次合作并非用于打造天璣這一系列的高端移動SoC,而是用于打造聯發科的一系列智能邊緣設備用芯片,聯發科看重的是Intel16帶來的高能效比和始終連接技術。
Intel16也并非什么新工藝了,只不過是在22nmFFL上進行改良的一個成熟工藝節點。雖然并沒有官方聲明指出所謂的“智能邊緣設備用芯片”具體是什么,但在同期的Q2財報上,聯發科CFODavidKu透露,聯發科將一部分數字電視芯片和成熟工藝Wi-Fi芯片的產能劃給了英特爾。至于先進工藝節點,聯發科還是繼續與臺積電保持緊密合作。
聯發科CEO蔡力行也表示,他們與英特爾簽訂的合約更像是一個長期產能合約,因為在當時看來一部分芯片仍處于缺貨狀態,選擇英特爾也符合他們的多供應商多產能戰略。至于這一部分Intel16的芯片,則需要今年上半年才會量產出貨。
可以看出,無論是高通還是聯發科目前都只是將IFS看作他們的產能備選,未來英特爾真正在先進工藝上能與臺積電叫板后,他們才會考慮將主力產品換到IFS這條線上來,這就要看英特爾自己的進度路線圖能否如愿實現了。
押注埃米的翻身仗
值得一提的是,和高通一樣,Arm并沒有選擇在現在的工藝節點上與英特爾達成合作,而是放眼了試驗流片沒多久,仍待2025年量產的18A。作為英特爾邁入埃米時代的首個戰略節點,18A也是英特爾預期中的“翻身仗”節點。
很明顯這也是Arm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結果,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評估英特爾的工藝以及可持續性,畢竟之前英特爾就有撒手不管的先例。2016年英特爾的CustomFoundry就與Arm達成合作,計劃將ArmCortex-A處理器中的ArtisanPhysicalIP和POPIP基于英特爾的10nm工藝打造。
這項合作的后續我們也都知道了,英特爾10nm工藝難產,CustomFoundry服務也就此終止。很明顯,在先進節點上還是選擇臺積電、三星這樣業務更加穩定的晶圓代工廠更好。如果IFS在這幾年的產能與業務擴張下,證明了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再加上20A、18A有看齊甚至超越臺積電的跡象,屆時才選擇IFS或許是一個更穩妥的辦法。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057瀏覽量
366881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0文章
9900瀏覽量
171551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58瀏覽量
485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