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已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然而,由于缺乏高效的手段降低“假單細胞率”,主流微流控平臺的單通道細胞通量通常在1萬細胞以下,空載率達到90%以上,且成本高昂,限制了對數百萬個細胞或上千例樣本的人群隊列進行大規模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蔣嵐研究組基于組合標記技術路線改造優化主流微流控平臺,開發了新型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FIPRESCI,使細胞通量比現有技術提高十倍以上,大幅降低成本。該成果以“FIPRESCI: droplet microfluidics based combinatorial indexing for massive-scale 5′-en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為題發表于《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期刊。
FIPRESCI實驗流程圖 研究團隊使用FPERSCI對人和小鼠細胞系混合物測序,獲取了8000多個高質量的細胞,其中99.8%的細胞都能明確來源,表明FIPERSCI具有很低的假單細胞率。隨后,為了驗證新技術對不同組織的兼容度,使用FIPERSCI對小鼠整個E10.5胚胎的細胞進行細胞核測序,在10X Genomics單通道中獲取了超過10萬細胞核的數據。
注釋結果顯示,細胞類型的成分與已發表的參考數據相似。此外,FIPERSCI數據還可用于鑒定細胞類型和發育階段特異的調控元件(啟動子和增強子)使用偏好,發現了著名基因Rbfox2在抑制性神經元發育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啟動子的動態變化。
進一步地,研究人員使用FIPERSCI對來自不同癌癥病人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T細胞進行單細胞RNA和TCR雙組學測序。數據顯示,相較于健康人,癌癥病人外周血中T細胞在細胞亞群組分、基因表達、TCR克隆等多個層面存在顯著差異。基于小樣本量的數據建模,已經足以區分癌癥病人和健康人,提示低成本的FIPERSCI技術具備基于免疫細胞信息應用于癌癥液體活檢及早篩方面的潛力。
綜上所述,該新型單細胞測序技術可突破現有技術的設計局限,大幅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適用于單細胞轉錄組和調控元件活性、免疫受體序列等多模態分析,有望有力支撐跨器官水平的大規模參考細胞圖譜研究、跨時間和空間的器官發育研究、針對大規模健康人和疾病的隊列細胞圖譜研究、高通量CRISPR基因編輯和藥物篩選的單細胞分子表型刻畫研究等。
審核編輯:劉清
-
RN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瀏覽量
9701 -
TCR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瀏覽量
10060 -
微流控系統
+關注
關注
1文章
66瀏覽量
1862
原文標題:北京基因組所開發出新型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