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橫空出世,掀起了“AI革命”的帷幕。在資本火熱、巨頭競逐的AI浪潮中,以何種方式去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也成了逐鹿大模型的國內企業,需要解答的問題。在這一方面,在5月6日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成果發布會上,科大訊飛率先點亮了“星火”,亮出了自己的姿態。
這種姿態就是,在愈發紛涌的AI浪潮中,牢牢錨定技術“確定性”,以“確定性”為基礎,共建具有“確定性”的人工智能生態,以牢靠的“生態之舟”,在AI浪潮中乘風破浪,實現對領先者的致敬與追趕。
首先,何為技術“確定性”?一方面,是“技術之錨”本身的堅實可靠,這要求企業對技術本身的不斷打磨、積累,直至形成一定的優勢與體量。不靠長期深耕細作、厚積薄發,而只追求短期主義下在風口上的投機,是無法駕馭風口、乘風起航的。訊飛顯然深諳此道。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發布會結尾,特別強調:“要燃燒最亮的火把,要么率先燎原,要么率先熄滅”。這句話于2001年訊飛遭遇第一次危機時,在著名巢湖“半湯會議”上提出,可謂奠定了訊飛的企業基調:以緊迫、信心和勇氣,去實現技術的率先燎原。
此后,訊飛在尋找技術“確定性”的道路上,便是一往無前。從2011年承建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到2014年提出“訊飛超腦計劃”,再到2017年承建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如今“星火”認知大模型正式發布,“訊飛超腦2030”進入了關鍵階段,“懂知識、善學習、能進化,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家庭”的宏偉愿景引導下,科大訊飛在語音轉寫、AI細分專業能力、機器閱讀理解以及科學知識推理等方面,為“星火”認知大模型“智能涌現”做了充足的源頭核心技術儲備,“技術之錨”也將為科大訊飛,在不確定性紛涌的環境下,提供最基本的“確定性”依托。
而在另一方面,技術的確定性,更體現以“社會剛需”為中心:無論大環境怎樣變更,在市場環境中,只有滿足社會剛需,包括行業需要、消費者渴望的技術,才能夠長久地被保留、乃至更新迭代,而只有做到這一點的企業,才能夠長久地存活。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從發布會上看到,訊飛從“滿足社會剛需的成果”以及衡量大模型是否滿足社會剛需科學的“指標”兩方面進行探索。
率先實現成果落地,“星火”激發業界想象。發布會上,科大訊飛現場演示了“星火”在教育、辦公、駕駛、數字員工四大行業內的落地應用,將技術成果,實實在在地呈現給參會者。無論是智能批改作文的大模型+訊飛學習機、一鍵按需成稿的“魔法錄音軟件”——大模型+訊飛“聽見”,還是鋼鐵俠的“賈維斯”的車內版本——大模型+智能座艙,在現場的開放體驗,引發參會者強烈反響。產品級的應用,為技術導向的商業落地寫下“確定性”的注腳。
而更科學的評測指標,則是補全技術“確定性”的最后拼圖。劉慶峰在發布會上也同樣強調:“我們要向OpenAI致敬和學習,同時也要快速追趕并努力超越,而這需要一套科學系統的評測體系。”在這一方面,科大訊飛深化行業合作、凝聚行業共識,通過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設計了通用認知大模型評測體系,并與中科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和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共同探討形成了覆蓋7大類481個細分任務類型。這表明,大模型技術鉆研與成果轉化,有著科學的“羅盤”指引,訊飛的技術創新,在浪潮紛涌中的每一次躍進,都是有方向、有確定性的。
對于技術的確定性的追求,是因為要最終導向人工智能生態的共建共享: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獨善其身”很難,只有“播撒星火”,讓產業生態一同前進,也具有“確定性”,才能最大程度上讓企業“順水而行”。
在此次星火發布會上,科大訊飛也帶給了業界另一重想象:首批來自36個行業的3000余家企業開發者將接入星火大模型,聯合各行業合作伙伴共建大模型“星火”生態。與生態伙伴一起,燎原新一輪產業變革。
致力于尋找技術“確定性”,科大訊飛的步伐更加穩固,姿態也更加堅定昂揚。在此次發布會上,劉慶峰提出了一個激動人心的里程碑:“到今年的10月24日,我們希望星火,能夠在通用的認知大模型能力上,能夠對標ChatGPT,在中文上實現超越,在英文上要達到與之相當的水平”。
審核編輯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239瀏覽量
26848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96瀏覽量
237672 -
ChatGPT
+關注
關注
29文章
1549瀏覽量
7509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39瀏覽量
25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