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謝謝
如何加速***產業發展?
編輯:感知芯視界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同時,必須認識到,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尤其是芯片領域還面臨一些亟需破解的瓶頸。人民網強國論壇“強國調研”欄目,以“我的中國‘芯’”為主題,開展系列訪談,邀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同為***產業加速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芯”,研發難在哪兒?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一切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每取得一個技術上的突破,總是以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進展為支撐。”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劉丁說。
如何強化基礎研究對芯片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
“芯片產業涉及材料科學與技術、裝備制造、微電子技術、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多個領域,具有較明顯的學科交叉性,技術更新頻率高,產業升級快。”劉丁認為,當前我國芯片存在制造裝備和生產工藝兩大瓶頸。具體來說,在設備研發、性能指標、工程驗證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差距,需要努力補齊。
劉丁說,針對某項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往往最終都會歸結到基本理論上。對基本理論的再認識、再研究、再突破,以及對基本問題認識的準度、深度,都會對后續的技術研發甚至產業化建構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基礎研究的成果支撐了關鍵技術的突破,而關鍵技術的突破又支撐了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深切體會到強化基礎研究、突出其引領和支撐作用,對于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解決芯片制造中的各種問題都具有引領作用。”劉丁說。
對于強化基礎研究對芯片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周鵬認為,需要有一個機構或者一支隊伍把基礎研究面對的科學問題進行凝練,而后再交給社會、高校、科研院所去解決。“這樣‘揭榜掛帥’會更有效,如此也能發揮基礎研究,特別是集成電路產業的推動作用。”
如何培養基礎研究人才并激發他們的研究熱情?
對于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周鵬表示,要對考核評價和激勵標準進行區分,針對不同類型的人才建立不同的規則。
“應根據所承擔科研任務的屬性差異,制定有區別的、有針對性的激勵和考核制度。”劉丁表示,針對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的同行,可以按照國際通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進行評估,而從事應用基礎研究的,則應把解決行業發展難題、促進技術進步、推動行業發展的實力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
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產學融合發展聯盟等單位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顯示,到2023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將達到20萬人。造成人才缺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彌補這一缺口?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更新不夠充分、實踐性環節不夠完善、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與半導體產業發展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等。”周鵬表示,當前還是應該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加大產學研合作,特別是探索新的產教結合模式,使人才培養匹配產業的發展需求。
如何促進芯片產業界、科研界、教育界的協同合作?
“芯片行業缺乏關鍵節點上的領軍人才,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劉丁認為,芯片行業是由技術驅動的,以高級工程師為代表的高端人才是行業的基石,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解決高端人才培養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必須要走到產業中去。”劉丁表示,要想真正推進產教融合,就必須讓本土的科技人員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最實際、最前沿、最關鍵的產業一線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一線的高端產業人才。
“產業界要適度開放,接納和支持科技人員參與技術開發和產業升級活動;科研界要從實際出發,與企業合作,探索基于實際需求的理論,著力解決真問題;教育界要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圍繞實際需求,實施有目標的教學與培養,以適應行業的快速發展。”周鵬表示,三方要共同發力,才能使得這個問題得到很好地解決。
中國“芯”,從“跟隨”到“并跑”還要等多久?
“在半導體的某些領域,我們具備‘并跑’甚至‘領跑’潛能的情況下,采用‘換道超車’的思維,再加上新型舉國體制,我相信在某些領域實現‘領跑’不是不可能。”中科鑫通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韓付海說。
我國芯片產業目前發展狀況如何?
“從整個芯片產業來看,確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研究中心主任張波說,部分西方國家對我國芯片產業的打壓使我們的先進工藝產品發展受阻,但這種“卡脖子”反而推動了功率半導體領域相關廠商加大對***研發的支持力度,從而使國產功率半導體能夠在試錯、迭代中不斷發展。
韓付海認為,當前我國芯片產業“危”“機”并存。“從全球來講,我國的芯片應用市場規模最大,增速也最快。從總的市場占有規模來看,盡管國外廠商占據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近幾年國內企業有奮起直追的態勢,在多個設備和材料領域也實現了突破。”
產業鏈之間如何實現互聯互通?
半導體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包括上游原材料與設備供應、中游產品制造和下游應用。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及健康生態的建設至關重要。產業鏈企業之間如何實現互聯互通,形成通力合作的好生態?
韓付海表示,從企業角度來看,過去國內業界過度信任和依賴全球化市場,這幾年已有了很大改觀。“我們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國內產業鏈企業,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充分整合我們的資源優勢,集中精力聚焦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去解決核心問題。”韓付海建議,政府加強規劃,打造一批芯片產業鏈的生態集群,通過區域協作實現規模效應,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間協同發展,優化產業鏈發展的生態環境。
“政府和企業不是‘兩張皮’,應該協同發揮作用。”韓付海認為,政府和企業要協同創新,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補齊產業鏈的短板。
張波認為,國家可繼續大力扶持企業創新,從整體上布局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一步打通產業鏈堵點,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
從“跟隨”到“并跑”還要等多久?
“如果從整個行業來看,這個問題短時間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張波說。
張波以自己研究的功率半導體領域舉例說道,我們在一些特定的細分市場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并跑。“比如我國的超結功率半導體器件,現在我們有些大廠已經采用了非常先進的結構和工藝,目前它的一些性能領先于國際先進企業。”張波預測,未來五到十年,整個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是能夠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在一些特定的細分市場會實現“領跑”。
韓付海認為,若以半導體產業的光電子領域為突破口,以“換道超車”的思維,加上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實現“領跑”也不是不可能。“作為一個從事光子技術與光子產業領域工作的人來講,我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科技及制度創新。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科技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所以才有了我們這樣一群人,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地砥礪前行。”
本土“芯”崛起——新型舉國體制如何提速助力?
當前,全球芯片產業格局正在逐漸重塑,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我們的目標是要在集成電路和芯片等高水平科技領域實現自立自強,而新型舉國體制則是建設科技強國、在重要科技領域領跑全球的重要路徑。”上海交通大學先進技術與裝備研究院院長鄒衛文說。
我國芯片產業主要存在哪些短板?
在廣東工業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熊曉明看來,我國芯片產業主要短板有四個方面。
一是核心技術薄弱。特別是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當前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仍較為滯后。二是高端人才緊缺。三是產業鏈分散。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數量龐大,分散了大量資源,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發人員通過再學習提升研究水平。四是創新生態體系不夠完善。當前,國內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三大產業板塊的企業彼此間合作不夠,難以實現全鏈條融合研發與生產。
鄒衛文也談到,目前我國在高端設備、EDA基礎軟件研制等方面的核心攻關力量缺失導致研制的中間環節發生脫節,成為全鏈條、全系統思維無法貫通的關鍵因素。
“另外就是資金投入,現在產業風投和項目引導更多是缺什么就去補什么,但產業長鏈條中存在不少難點和堵點,這將導致整個長鏈條的集成電路和芯片系統工程在短時間之內仍很難達到高水平。”鄒衛文說。
新型舉國體制有何優勢?
新型舉國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凝聚和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資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可以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根據不同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方案。有些方案現在可以變道超車,有些方案也可以超前布局。”鄒衛文談到,集成電路和芯片“卡脖子”的類型是不一樣的,雖然在手機終端等體積嚴格受限的應用場景中使用的芯片研發受到限制,但在其他不追求體積而注重性能的領域,仍有很多變道超車的路徑,我們大有可為。
熊曉明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時間,一方面需要繼續“補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建長板”,促進整個產業綜合能力的發展。
如何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分類、分級、分批地推動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和產業鏈的構建。”鄒衛文表示,新型舉國體制對科研領域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關鍵在頂層設計,重點在貫徹落實。
鄒衛文建議,要用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方式選拔各類人才,同時還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合作,解決產教脫節的堵點。
“要把集成電路的短板盡快補起來,也需要一些民營企業積極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民營企業潛力,引導一些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鄒衛文說。
“盡管某些國家希望把我們排除在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圈子之外,但是我們不能放棄,更要加強國際合作,因為這不僅可以獲得先進技術和經驗,還可以提高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熊曉明說。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態體系和產業鏈的建設。”熊曉明談到,芯片產業鏈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產業鏈,需要通過政策導向,讓市場資源更好配置到產業鏈上。如果能夠將各個地方的潛力發揮出來,無疑將給芯片產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審核編輯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4文章
50444瀏覽量
421922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48瀏覽量
2164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