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管理和護理的開展方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人口持續膨脹的背景下,醫療從業人員的數量卻不斷減少,這樣的現狀非常不利于醫護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此外,專科醫療及其從業人員也必然專注于特定的病痛和療法,例如心臟病醫師只處理心臟的問題,足病醫師也只處理腳上的問題,以此類推。
事實上,技術一直以來都在改變著現代醫護行業。在先進的診斷和成像技術面世之前,診斷、研究和確定治療方案的所有工作都由醫生在自己的診所乃至在出診的過程中親自、面對面地完成,“高大上”的驗血實驗室、電子儀器、X光機等設備都是不存在的,而診療的關鍵則在于成熟的老式技術以及從天然來源采集的藥物。
但是,時代在不斷變化。
今天,醫務工作者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壓力和限制。醫療事故訴訟越來越多,保險費用急劇上升。醫療器械和設備十分昂貴,私人執業的家庭醫生往往無法負擔。因此,大多數私人執業醫師都已被醫院系統收入囊中,這些執業者因而能夠獲得器械和設備的使用權,并由醫院系統為其提供保險并協調保險費用。然而這也使得每一次診療都伴隨著大量文書工作、文件資料和證明依據。
現代醫生的每一次診斷最多只能花費15分鐘。人們再也不能等到同時受多種疾病困擾時才去找醫生,以期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通常情況下,每次就診解決一個問題已成為常態。
以前需要出診的情況,現在也越來越多地通過遠程方式來進行,尤其是在傳染病爆發和大流行的情況下。通過遠程會議訪問,醫生可以與患者進行溝通,有時還可以看到皮疹、傷口或淤青等問題,或者聽到咳嗽或鼻塞等其他癥狀。通常情況下,這些互動對于提供護理而言已經足夠,但畢竟和面對面溝通還是有區別的。
新型醫療器械
過去,只有少數設備制造商為醫療用途制造相對簡單的器械。將膨脹系數已知的水銀灌入直徑已知的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外面刻上經過校準的刻度線,就能夠可靠地測量出體溫或血壓;即便是老式的機械呼吸機以及整體結構比較簡易的舊式工具,在確實懂得如何使用它們的人手中也是非常有效的。
大型多元化醫療公司將電動、電子和機械組件結合到一起,創造出了最早的X光機、電動呼吸機、心肺機,以及諸如磁共振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等高科技診斷器械,它們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新一代的小型化、低成本、便攜式、微處理器控制、基于傳感器的電子個人醫療器械也已經出現。這些器械的價格對于個人以及醫療從業者和私人診所而言都是負擔得起的。
在進行現代醫療檢查時,仍然需要收集低成本醫療設備所能提供的基本信息。例如,不論您看醫生是因為擦破了皮還是要動一場手術手術,都可能需要做測體溫、測身高體重、測血壓、測血氧飽和度等簡單項目。
現代化的低成本電子個人醫療器械包括血糖儀、數字溫度計、血氧飽和度夾指傳感器乃至血壓計等獨立運作的產品,它們的價格也許還不到50美元。試想一下,如果它們產生的醫療數據可以聯網的話,無疑將為遠程醫務人員更好地提供護理打開新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不少個人醫療器械都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無需由經過訓練的持照醫療技術人員或護士來管理檢測過程并解釋檢測結果。它們可以直接給出讀數,供醫護人員遠程查看,也可以由患者自行記錄或借助智能手機、網絡進行記錄。
現代醫療傳感器和器械也使我們能夠更積極地掌控自身的健康狀況,為我們提供了開展檢測、解釋結果乃至制定對策所需的工具和能力。
例如,基于試條的血糖監測系統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之久,它使糖尿病患者能夠測量、跟蹤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將之與當前的精神與健康狀態聯系起來,進而從中了解到,如果您感到惴惴不安或思維遲鈍,就有可能是血糖太高或太低了,然后自行通過測試來驗證,并通過補水或攝入糖分來進行自我控制。雖然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但它依然展示了個人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狀況并對自己負責。
遠程監控
借助現有的高集成度通信技術,新型的可穿戴和植入式醫療器械也在影響著健康指標的測試與監測方式,其中最普遍的例子就是針對糖尿病的植入式血糖監測技術,糖尿病人借助它,便無需再通過刺破手指并借助試條取血的方式來測血糖。
可穿戴電子器械測得數據的方式并非通過物理接觸,而是通過直接監測植入體內的傳感器。例如,可穿戴器械可以無線連接到手機,并借助手機來按照預定的時間間隔啟動測試并讀取結果,從而達到提醒和記錄的目的。
此外,植入式藥泵同樣可以根據需要作出反應并測出所需的劑量,從而盡可能降低血糖波動造成的影響,并確保用藥不出現浪費或過量。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來自動管理調節心率、血壓以及精神壓力水平和焦慮的藥物劑量。這些藥物都可以動給藥,解除了病人需要自行注射或通過醫務人員進行注射的麻煩。此外,它還可以解決記不清楚什么時候吃哪些藥的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他們很可能會忘記服藥或者忘記自己已經服過了藥。而且老年人往往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每一種藥物都有其特定的劑量和服藥時間,這就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相比之下,完全植入式的器械就算不上新鮮概念了,但它在各種醫療條件下會運用得更加普遍。從許多年前開始,心臟病患者就可以通過植入心臟起搏器和除顫器來控制自己的健康狀況。對這些病征進行快速檢測和監測,可以挽救生命、免去反復而又昂貴的住院治療,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我們已經見識到,植入大腦的芯片可以幫助患有某些視覺障礙的人適應并獲得某種形式的視覺分辨力。一些私營公司也已經證明,植入靈長類動物大腦的芯片可以讓它們控制計算機和玩視頻游戲。這樣的成果衍生出了先進的人機交互方式,并且實現了對大腦本身及腦化學和感官知覺能力的直接影響。
醫療器械網絡
數據網絡已經實現全球連接。在物聯網 (IoT) 的推動下,任何醫療器械制造商都可以更容易地使他們的器械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訪問。這些器械可用于數據報告并具有固件更新功能,可提供基于云的健康監測服務,適時地發出通知。這些器械的通信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監測和管理,可以實現基于局域網的通知,并具有數據記錄功能。
在基礎設施到位、帶寬充足的情況下,標準化以及既成事實的無線協議和網絡可以良好地提供服務。這包括直接連接到4G蜂窩網絡(當然5G也快了)。除衛星外,這是傳輸和接收大量數據的最快方式,因為有聚合和存儲及轉發功能。在救護車上,這是與醫院實時通信的優選技術,可以借此傳輸生命統計數據等內容。與此同時,醫生也會實時監控到達的病人的情況。這也使醫生可以對正在途中的患者遠程用藥。
對于非實時、不那么關鍵的應用,Wi-Fi的效果也不錯。我們對Wi-Fi使用中的延遲和可能的服務中斷并不陌生,畢竟我們都用過視頻會議服務。我們知道這些服務有時工作得非常好,而有時則不那么好。對于數據記錄和報告,乃至向病人發出的通知,Wi-Fi都可以作為網絡連接的優選。
在更小的范圍內,藍牙也可以實現不錯的效果。例如,病房內的某些統計數據就完全可以通過藍牙來監測,并不需要動用速度更快的Wi-Fi。不論藍牙還是Wi-Fi,它們實現的都是特定小范圍內的連接,這些連接也不會四處移動,因而不需要采用任何自動重連機制。
對于需要四處移動的設施,諸如ZigBee這樣的無線協議是一個可行的選項。ZigBee是一種帶有控制器、中繼器和節點的網狀網絡,對于監控護理機構中的老年癡呆癥患者非常有用。當病人四處走動時,可以通過網絡更容易地找到他們,因為你知道哪個節點連接了他們,也就知道了他們在哪里。
專有和專門的網絡也可用于有特殊需求的新一代器械,以及出于安全目的的情況。例如,專有的網絡就比標準化的公共網絡更難被黑。
不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任何可能會影響精神或身體的醫療器械都必須采用某種形式的加密、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你可不希望有黑客為了好玩而侵入你的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也不會希望黑客給你過度用藥。
進場通信和個域網也正在醫療器械中得到設計、開拓和使用,尤其是在健身器械中。隨著我們身上的傳感器越來越多、全球健康監測網絡越來越大,患者將有望得到更好的護理,期間出現錯誤的概率也會降低。
讓AI機器承擔起文書工作
一般而言,計算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不知疲倦地高效工作,而人工智能 (AI) 機器將把這一點提升到新的水平。它們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協助處理文件資料和文書工作,從而使醫生能夠有更多時間花在患者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AI機器還將在診療中發揮再用。
現階段已經明確的是,具有自學習能力的AI機器可以比醫生更好地識別和定位宮頸和子宮病患的癌前病變和癌細胞。這是因為AI具有研究、觀察、學習和應用海量數據集的能力,因而能夠以我們不理解的方式識別出危險。此外,它們還可以分辨出人類可能會錯過的微妙細節。
AI機器可以及時了解每一種已知的病情、不適,甚至新的疾病和癥狀,這已經達到了人類醫生無法獨立實現的水準。他們已經將IBM的“深藍”AI機器運用到了診療中。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在我們的人工智能霸主決定滅絕我們人類之前,人工智能機器甚至可能會開出藥物處方,控制植入式藥物分配器,乃至開展手術。
結語
患者的檢查和醫療護理通常可以通過遠程會議系統完成,而無需離開家。隨著患者擁有、佩戴或植入的醫療器械越來越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
技術使我們能夠在醫療保健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并有望使我們能夠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隨著低成本、設計良好的醫療器械在大眾中得到普及,我們有機會在改善自身健康的同時降低醫療費用。
審核編輯:郭婷
-
ZigBee
+關注
關注
158文章
2269瀏覽量
242552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02瀏覽量
58668 -
WIFI
+關注
關注
81文章
5291瀏覽量
2033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