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
20世紀50年代,近紅外光譜技術開始用于分析農副產品產品成分,限于當時的計算機水平不能發揮出來近紅外的優勢,因此關注度不高。
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近紅外檢測可以用在谷物的水分檢測中。近紅外才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20世紀80年代,困擾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提取光譜信息和消除干擾技術日益成熟,使得近紅外使用成本進一步下降,應用范圍逐步擴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樣品檢測領域獨具特色。
20世紀90年代,近紅外光譜技術在工業領域進一步大范圍應用,在食品、農業、醫藥、醫療的等于的應用趨于成熟。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原理
光是一種波,把波長780~2526nm的光定義為近紅外光。近紅外光譜技術主要利用的是780~1100nm的透射光譜和1100~2526nm的反射光譜獲得的。
近紅外光譜儀發射一道光照在樣品上,樣品把這道光反射回來被光譜儀的吸收。吸收的光譜經過分析計算后與模型庫里面的光譜數據進行對比,給出檢測結果,
和我們認識人的道理是一樣。我們的大腦里面把我們認識的人的形象記錄下來,我們看見的人臉是被看人反射回來的光線被我們接收到了,然后我們和自己大腦中記憶的形象進行對比,可以知道看見的人是誰。
樣品之所以可以反射回來不同的光譜,其原因是在分子非諧振動能級躍遷時,產生近紅外光譜,是分子共價化學鍵非諧振動的倍頻和組合頻。
在近紅外光譜測量中,主要有含R-H分子同(R為O、C、N和S)的吸收頻率諧波和含氫基團X-H(C-H、N-H、O-H)的倍頻和合頻的重疊產生,主要吸收含氫基團的倍頻和組合頻。
理論上,所有能產生近紅外光譜的有機物都能進行近紅外分析,且所檢樣品不需要被破壞,直接由其本身所產生的光譜與相應的模型數據庫比對分析,即可得到檢測結果。
審核編輯黃宇
-
光譜儀
+關注
關注
2文章
946瀏覽量
30710 -
近紅外光譜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29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