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特斯拉舉行了2023股東大會,會上馬斯克揭開了Tesla Bot人形機器人的神秘面紗,并發布了網絡宣傳視頻。
視頻中,特斯拉展現了人形機器人行走和抓取等人的基本能力,特斯拉表示,公司將對該機器人做更多技術改進,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投入量產。
“Optimus數量可能將達到100億臺!”
2021年,是特斯拉邁入人形機器人賽道上值得紀念的一年。在「特斯拉 AI 日」上,馬斯克發布了特斯拉的通用機器人計劃,并用圖片展示了人形機器人 Tesla Bot 的大致形態。
但當時的 Tesla Bot 只是個概念,動作展示部分是由身著白衣、頭戴黑面紗的真人扮演機器人表演了一段舞蹈,向全世界宣布特斯拉的“造人”計劃。
2022年,在「特斯拉 AI 日」上,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正式亮相,緩緩走出并和觀眾打了個招呼。在當時,在展示部分Optimus并沒有做太多的動作演示。馬斯克表示,“它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走路,但我認為它會在幾周內走路。”
兩年時間過去,Optimus已經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在此次特斯拉股東大會上,Optimus還秀了一些新技能,不僅會模仿人類動作,還可以完成物品分類等更復雜的任務。
可以說,這次Optimus人形機器人表現的“更像人類了”。
馬斯克還大膽地預測說:
“如果Optimus成熟可用了,屆時很多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臺或多臺,它們的數量可能將達到100億!”
那么,是什么在支撐著馬斯克的自信?
“通用型AI算法支持的機器人,是特斯拉未來長期價值所在”
眾所周知,特斯拉是一家造車企業,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在汽車領域相當成熟。正是如此,自特斯拉公布人形機器人計劃后,便將造車的很多經驗用在了機器人身上。
據高工機器人了解,在降低功耗上面,特斯拉盡量減少了人形機器人的機電執行器、傳感器,同時,特斯拉還將傳感器、電池以及冷卻系統都集成到了軀干部分,以降低機器人的整體功耗。
高度集成的電池組容量為 2.3kwh,團隊研究人員稱,這樣的電池組可以支持人形機器人工作整整一天。這樣的集成化設計,也是來源于特斯拉從新能源汽車上積累的技術與經驗。
Optimus采用與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相同的計算硬件,比如Optimus“大腦”運行在 Tesla SoC(系統級芯片)上,導航用的 Autopilot 系統和電動車上類似。
除此之外,特斯拉對于AI技術賦能機器人的前景也十分看好。
馬斯克曾坦言,“當有一天我們解決了汽車的自動駕駛問題(即現實世界的 AI 問題)后,就可以將 AI 技術推廣到人形機器人身上。這將比汽車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p>
以往,人形機器人可能看重的是機器人的靈活程度,考驗的是自動化的核心競爭力。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賦予了人形機器人更多的想象空間,現在更加看重的是人形機器人是否具有交互能力,人工智能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馬斯克也在此次股東大會上首次表態:“通用型AI算法支持的機器人,是特斯拉未來長期價值所在?!?/p>
據了解,特斯拉全自動駕駛系統 FSD,也確實在人形機器人的研制上發揮了作用。Optimus 采用了跟特斯拉電動車相同的感知與計算單元,其中包括自研的芯片,以及三個自動輔助駕駛攝像頭。它還直接從自動駕駛系統中,嫁接了計算機視覺神經網絡。
不過,雖然特斯拉積累的許多技術可以被復用在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上,但外界對此還是保持謹慎的態度。
業內人士估計,“擎天柱”人形機器人距離有用的產品應該還有3年時間的路要走。
“造人”的夢并不只屬于特斯拉
當然,“造人”的夢并不只屬于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吸引力實在是令人無法阻擋。
耳熟能詳的亞馬遜、小米、騰訊等科技巨頭也以各種形式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先后推出了亞馬遜Digit人形機器人、小米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騰訊Alpha Ebot、悟空等小型人形機器人。
在今年上半年,一些新勢力也在人形機器人的賽道上發出閃耀光芒。
近期,加拿大的 Sanctuary AI 公司發布了一款新的人形機器人,取名為“鳳凰”,它的身高為170厘米,重量為70公斤,可以承載25公斤的有效載荷,但目前還不能行走。
追覓科技重磅推出了兩款機器人產品——通用人形機器人和仿生四足機器狗Eame One二代,其中,通用人形機器人實現了高度仿生,身高178cm,體重56kg,具備對話溝通能力,全身共44個自由度,其中單腿還有完整的6自由度,可以完成單腿站立。
此外,在投資圈,一些投資者也正在押注人形機器人這個未來賽道,OpenAI 投資了一家來自挪威的機器人制造商 1Xtechnologies 。
同時,優必選也對“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發起進軍,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不過,即便人形機器人入局的有錢大佬多,但奈何該賽道實在“摳門”,只出不進。目前多數產品還處于原型或者概念驗證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和廣泛商業化應用,就連優必選也尚未找尋到盈利的鑰匙,仍處在虧損的困境之中;一直對人形機器人賽道信心十足的雷軍都不得不承認,小米人形機器人成本還需要六七十萬,無法實現量產。
人形機器人熱潮下,產業鏈率先獲益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預計,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
熱潮之下,人形機器人相關產業鏈已經率先獲益。
據了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可以分為上中下游三個層次。
上游主要是零部件和軟件系統供應商,包括電機、關節、傳感器、控制器、操作系統等等,這些零部件和軟件系統的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機器人的性能和穩定性。
中游是人形機器人本體的制造商,負責將各個零部件組裝成完整的機器人產品,并進行測試和質檢。
下游則是人形機器人的終端應用市場,包括醫療、教育、救災救援、公共安全、生產制造、家庭陪護等多個領域。
從技術與成本兩方面看,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游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性尤為突出,高性能的核心零部件不僅是實現感知與運動的基礎。也是人形機器人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
人形機器人的關節中數量多達25-50個,成本占比高達整機的50%。
例如電機作為關節里的核心驅動部件,影響關節的輸出力大小和運動性能。根據中信建投報告,人形機器人規模量產有望帶動電機需求快速爆發,新增電機市場規模有望近千億元,這勢必促進國內廠商生產積極性。
伺服驅動器則對人形機器人的運動協調能力起到決定性作用,目前許多人形機器人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較弱,大部分都選擇向外部供應商采購伺服驅動器,如世界知名的人形機器人法國NAO和日本Pepper都是直接購買伺服驅動器生產,一個使用20個伺服驅動器的人形機器人價格最低也要1.5萬元。
很多人形機器人企業已經注意到,除了自主研發和對外購買外,龍頭合作有利于提升機器人產業鏈規模供應能力,推動機器人降本量產進程加快。
例如此前綠的諧波和三花智控共同出資在三花墨西哥工業園設立一家合資企業,主營業務為諧波減速器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及銷售,而三花智控是特斯拉汽車熱管理系統核心供應商。
如果人形機器人真能實現量產,那么將打開百億級藍海市場。出于人形機器人產品降本的考慮,國產企業將在競爭中具有顯著的優勢。
故而,此次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出來后,機器人概念大漲,遠大智能、中大力德、鳴志電器、愛仕達等集體封板。
與此同時,一些上市企業也在發表公告,例如一家專業生產精密微型軸的企業德邁仕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將根據發展戰略,在努力做好現有業務的情況下積極開拓新領域,非汽車零部件領域注重機器人系統應用的軸類和精密切削件,其中包括人形機器人細分領域。
隨著人形機器人的落地和持續迭代,勢必會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進程,屆時,人形機器人旺盛的需求下,人形機器人將有望推動產業鏈內公司快速成長,國產替代彎道超車的機會并不小。
風口之上,誰能迎風飛揚,乘勢而上,我們一起交給時間來揭曉答案。
審核編輯 :李倩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0文章
28210瀏覽量
206545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293瀏覽量
12646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5瀏覽量
166150
原文標題:這次,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更像人類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