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nch 創建子協程
通過launch
在一個協程中啟動子協程,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創建一個或多個子協程:
fun launchTest3() {
print("start")
GlobalScope.launch {
delay(1000)
print("CoroutineScope.launch")
//在協程內創建子協程
launch {
delay(1500)//1.5秒無阻塞延遲(默認單位為毫秒)
print("launch 子協程")
}
}
print("end")
}
打印數據如下:
launch3.gif
async
async
類似于launch
,都是創建一個不會阻塞當前線程的新的協程。它們區別在于:async
的返回是Deferred
對象,可通過Deffer.await()
等待協程執行完成并獲取結果,而 launch
不行。常用于并發執行-同步等待和獲取返回值的情況。
public fun CoroutineScope.async(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 Deferred
- context:?協程的上下文,同
launch
。 - start: ?協程啟動模式,同
launch
。 - block:??協程代碼,同
launch
。 - Deferred:?協程構建函數的返回值,繼承自
Job
,一個有結果的Job
,可通過Deffer.await()
等待協程執行完成并獲取結果。
await 獲取返回值
//獲取返回值
fun asyncTest1() {
print("start")
GlobalScope.launch {
val deferred: Deferred<String> = async {
//協程將線程的執行權交出去,該線程繼續干它要干的事情,到時間后會恢復至此繼續向下執行
delay(2000)//2秒無阻塞延遲(默認單位為毫秒)
print("asyncOne")
"HelloWord"//這里返回值為HelloWord
}
//等待async執行完成獲取返回值,此處并不會阻塞線程,而是掛起,將線程的執行權交出去
//等到async的協程體執行完畢后,會恢復協程繼續往下執行
val result = deferred.await()
print("result == $result")
}
print("end")
}
上面例子中返回對象Deferred
, 通過函數await()
獲取結果值。打印數據如下:
async1.gif
注意:await()
不能在協程之外調用,因為它需要掛起直到計算完成,而且只有協程可以以非阻塞的方式掛起。所以把它放到協程中。
async 并發
當在協程作用域中使用async
函數時可以創建并發任務:
fun asyncTest2() {
print("start")
GlobalScope.launch {
val time = measureTimeMillis {//計算執行時間
val deferredOne: Deferred<Int> = async {
delay(2000)
print("asyncOne")
100//這里返回值為100
}
val deferredTwo: Deferred<Int> = async {
delay(3000)
print("asyncTwo")
200//這里返回值為200
}
val deferredThr: Deferred<Int> = async {
delay(4000)
print("asyncThr")
300//這里返回值為300
}
//等待所有需要結果的協程完成獲取執行結果
val result = deferredOne.await() + deferredTwo.await() + deferredThr.await()
print("result == $result")
}
print("耗時 $time ms")
}
print("end")
}
打印數據如下:
async2.gif
上面的代碼就是一個簡單的并發示例,async
是不阻塞線程的,也就是說上面三個async{}
異步任務是同時進行的。通過await()
方法可以拿到async
協程的執行結果,可以看到兩個協程的總耗時是遠少于9秒的,總耗時基本等于耗時最長的協程。
1.
Deferred
集合還可以使用awaitAll()
等待全部完成;2.如果
Deferred
不執行await()
則async
內部拋出的異常不會被logCat
或tryCatch
捕獲, 但是依然會導致作用域取消和異常崩潰; 但當執行await時異常信息會重新拋出。3.惰性并發,如果將
async
函數中的啟動模式設置為CoroutineStart.LAZY
懶加載模式時則只有調用Deferred
對象的await
時(或者執行async.satrt()
)才會開始執行異步任務。
launch
構建器適合執行 "一勞永逸" 的工作,意思就是說它可以啟動新協程而不需要結果返回;async
構建器可啟動新協程并允許您使用一個名為await
的掛起函數返回result
,并且支持并發。另外launch
和async
之間的很大差異是它們對異常的處理方式不同。如果使用async
作為最外層協程的開啟方式,它期望最終是通過調用 await
來獲取結果 (或者異常),所以默認情況下它不會拋出異常。這意味著如果使用 async
啟動新的最外層協程,而不使用await
,它會靜默地將異常丟棄。
2.Job & Deferred
反觀線程,java平臺上很明確地給出了線程的類型Thread
,我們也需要一個這樣的類來描述協程,它就是Job
。它的API設計與Java的Thread
殊途同歸。
Job
Job
是協程的句柄。如果把門和門把手比作協程和Job
之間的關系,那么協程就是這扇門,Job
就是門把手。意思就是可以通過Job
實現對協程的控制和管理。
從上面可以知道Job
是launch
構建協程返回的一個協程任務,完成時是沒有返回值的。可以把Job
看成協程對象本身,封裝了協程中需要執行的代碼邏輯,協程的操作方法都在Job
身上。Job
具有生命周期并且可以取消,它也是上下文元素,繼承自CoroutineContext
。
這里列舉Job
幾個比較有用的函數:
public interface Job : CoroutineContext.Element {
//活躍的,是否仍在執行
public val isActive: Boolean
//啟動協程,如果啟動了協程,則為true;如果協程已經啟動或完成,則為false
public fun start(): Boolean
//取消Job,可通過傳入Exception說明具體原因
public fun cancel(cause: CancellationException? = null)
//掛起協程直到此Job完成
public suspend fun join()
//取消任務并等待任務完成,結合了[cancel]和[join]的調用
public suspend fun Job.cancelAndJoin()
//給Job設置一個完成通知,當Job執行完成的時候會同步執行這個函數
public fun invokeOnCompletion(handler: CompletionHandler): DisposableHandle
}
與Thread
相比,Job
同樣有join()
,調用時會掛起(線程的join()
則會阻塞線程),直到協程完成;它的cancel()
可以類比Thread
的interrupt()
,用于取消協程;isActive
則是可以類比Thread
的isAlive()
,用于查詢協程是否仍在執行。
Job
是一個接口類型,它具有以下三種狀態:
狀態 | 說明 |
---|---|
isActive |
活躍的。當Job 處于活動狀態時為true ,如果Job 已經開始,但還沒有完成、也沒有取消或者失敗,則是處于active 狀態。 |
isCompleted |
已完成。當Job 由于任何原因完成時為true ,已取消、已失敗和已完成Job 都是被視為完成狀態。 |
isCancelled |
已退出。當Job 由于任何原因被取消時為true ,無論是通過顯式調用cancel 或這因為它已經失敗亦或者它的子或父被取消,都是被視為已退出狀態。 |
這里模擬一個無限循環的協程,當協程是活躍狀態時每秒鐘打印兩次消息,1.2秒后取消協程:
fun jobTest() = runBlocking {
val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val job = launch(Dispatchers.Default){
var nextPrintTime = startTime
var i = 0
while (isActive) {//當job是活躍狀態繼續執行
if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nextPrintTime) {//每秒鐘打印兩次消息
print("job: I'm sleeping ${i++} ...")
nextPrintTime += 500
}
}
}
delay(1200)//延遲1.2s
print("等待1.2秒后")
//job.join()
//job.cancel()
job.cancelAndJoin()//取消任務并等待任務完成
print("協程被取消并等待完成")
}
join()
是一個掛起函數,它需要等待協程的執行,如果協程尚未完成,join()
立即掛起,直到協程完成;如果協程已經完成,join()
不會掛起,而是立即返回。打印數據如下:
join.gif
Job
還可以有層級關系,一個Job
可以包含多個子Job
,當父Job
被取消后,所有的子Job
也會被自動取消;當子Job
被取消或者出現異常后父Job
也會被取消。具有多個子 Job
的父Job
會等待所有子Job
完成(或者取消)后,自己才會執行完成。
總的來說:它的作用是Job
實例作為協程的唯一標識,用于處理協程,并且負責管理協程的生命周期。
Deferred
Deferred
繼承自Job
,具有與Job
相同的狀態機制。它是async
構建協程返回的一個協程任務,可通過調用await()
方法等待協程執行完成并獲取結果。不同的是Job
沒有結果值,Deffer
有結果值。
public interface Deferred<out T> : Job {
//等待協程執行完成并獲取結果
public suspend fun await(): T
}
await()
:?等待協程執行完畢并返回結果,如果異常結束則會拋出異常;如果協程尚未完成,則掛起直到協程執行完成。T
:????這里多了一個泛型參數T
,它表示返回值類型,通過await()
函數可以拿到這個返回值。
上面已有Deferred
代碼演示,這里就不再重復實踐。
3.作用域
通常我們提到的域
,都是用來描述范圍的,域
既有約束作用又有提供額外能力的作用。
協程作用域(CoroutineScope
)其實就是為協程定義的作用范圍 ,為了確保所有的協程都會被追蹤,Kotlin 不允許在沒有使用CoroutineScope
的情況下啟動新的協程。CoroutineScope
可被看作是一個具有超能力的ExecutorService
的輕量級版本。它能啟動新的協程,同時這個協程還具備上面所說的suspend
和resume
的優勢。
每個協程生成器launch
、async
等都是CoroutineScope
的擴展,并繼承了它的coroutineContext
自動傳播其所有元素和取消。協程作用域本質是一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routineScope {
//此域的上下文。Context被作用域封裝,用于在作用域上擴展的協程構建器的實現。
public val coroutine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因為 啟動協程需要作用域 ,但是作用域又是在協程創建過程中產生的,這似乎是一個“先有雞后有蛋還是先有蛋后有雞”的問題。
常用作用域
官方庫給我們提供了一些作用域可以直接來使用:
runBlocking
:頂層函數,它的第二個參數為接收者是CoroutineScope
的函數字面量,可啟動協程。但是它會阻塞當前線程,主要用于測試。GlobalScope
:全局協程作用域,通過GlobalScope
創建的協程不會有父協程,可以把它稱為根協程
。它啟動的協程的生命周期只受整個應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的限制,且不能取消,在運行時會消耗一些內存資源,這可能會導致內存泄露,所以仍不適用于業務開發。coroutineScope
:創建一個獨立的協程作用域,直到所有啟動的協程都完成后才結束自身。它是一個掛起函數,需要運行在協程內或掛起函數內。當這個作用域中的任何一個子協程失敗時,這個作用域失敗,所有其他的子程序都被取消。為并行分解工作而設計的。supervisorScope
:與coroutineScope
類似,不同的是子協程的異常不會影響父協程,也不會影響其他子協程。(作用域本身的失敗(在block
或取消中拋出異常)會導致作用域及其所有子協程失敗,但不會取消父協程。)MainScope
:為UI組件創建主作用域。一個頂層函數,上下文是SupervisorJob() + Dispatchers.Main
,說明它是一個在主線程執行的協程作用域,通過cancel
對協程進行取消。推薦使用。
fun scopeTest() {
//創建一個根協程
GlobalScope.launch {//父協程
launch {//子協程
print("GlobalScope的子協程")
}
launch {//第二個子協程
print("GlobalScope的第二個子協程")
}
}
//為UI組件創建主作用域
val mainScope = MainScope()
mainScope.launch {//啟動協程
//todo
}
}
注意:MainScope
作用域的好處就是方便地綁定到UI組件的聲明周期上,在Activity銷毀的時候mainScope.cancel()
取消其作用域。
Lifecycle的協程支持
Android 官方對協程的支持是非常友好的,KTX 為 Jetpack 的Lifecycle
相關組件提供了已經綁定UV聲明周期的作用域供我們直接使用:
lifecycleScope
:Lifecycle Ktx
庫提供的具有生命周期感知的協程作用域,與Lifecycle
綁定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被銷毀時,此作用域將被取消。會與當前的UI組件綁定生命周期,界面銷毀時該協程作用域將被取消,不會造成協程泄漏,推薦使用。viewModelScope
:與lifecycleScope
類似,與ViewModel
綁定生命周期,當ViewModel
被清除時,這個作用域將被取消。推薦使用。
在build.gradle
添加Lifecycle相應基礎組件后,再添加以下組件即可:
// ViewModel
implementation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viewmodel-ktx:2.2.0"
// LiveData
implementation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livedata-ktx:2.2.0"
// 只有Lifecycles(沒有 ViewModel 和 LiveData)
implementation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runtime-ktx:2.2.0"
因為Activity
實現了LifecycleOwner
這個接口,而lifecycleScope
則正是它的拓展成員,可以在Activity中直接使用lifecycleScope
協程實例: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btn_data.setOnClickListener {
lifecycleScope.launch {//使用lifecycleScope創建協程
//協程執行體
}
}
}
}
在ViewModel
中使用創建協程:
class MainViewModel : ViewModel() {
fun getData() {
viewModelScope.launch {//使用viewModelScope創建協程
//執行協程
}
}
}
注意:VIewModel 的作用域會在它的 clear 函數調用時取消。
分類和行為規則
官方框架在實現復合協程的過程中也提供了作用域,主要用于明確父子關系,以及取消或者異常處理等方面的傳播行為。該作用域分為以下三種:
- 頂級作用域 :沒有父協程的協程所在的作用域為頂級作用域。
- 協同作用域 :協程中啟動新的協程,新協程為所在協程的子協程,這種情況下,子協程所在的作用域默認為協同作用域。此時子協程拋出的未捕獲異常,都將傳遞給父協程處理,父協程同時也會被取消。
- 主從作用域 :與協同作用域在協程的父子關系上一致,區別在于,處于該作用域下的協程出現未捕獲的異常時,不會將異常向上傳遞給父協程。除了三種作用域中提到的行為以外,父子協程之間還存在以下規則:
- 父協程被取消,則所有子協程均被取消。由于協同作用域和主從作用域中都存在父子協程關系,因此此條規則都適用。
- 父協程需要等待子協程執行完畢之后才會最終進入完成狀態,不管父協程自身的協程體是否已經執行完。
- 子協程會繼承父協程的協程上下文中的元素,如果自身有相同
key
的成員,則覆蓋對應的key
,覆蓋的效果僅限自身范圍內有效。
4.調度器
在上面介紹協程概念的時候,協程的掛起與恢復在哪掛起,什么時候恢復,為什么能切換線程,這因為調度器的作用:它確定相應的協程使用那些線程來執行。
CoroutineDispatcher
調度器指定指定執行協程的目標載體,它確定了相關的協程在哪個線程或哪些線程上執行。可以將協程限制在一個特定的線程執行,或將它分派到一個線程池,亦或是讓它不受限地運行。
協程需要調度的位置就是掛起點的位置,只有當掛起點正在掛起的時候才會進行調度,實現調度需要使用協程的攔截器。調度的本質就是解決掛起點恢復之后的協程邏輯在哪里運行的問題。調度器也屬于協程上下文一類,它繼承自攔截器: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routineDispatcher :
AbstractCoroutineContextElement(ContinuationInterceptor), ContinuationInterceptor {
//詢問調度器是否需要分發
public open fun isDispatchNeeded(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Boolean = true
//將可運行塊的執行分派到給定上下文中的另一個線程上。這個方法應該保證給定的[block]最終會被調用。
public abstract fun dispatch(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block: Runnable)
//返回一個continuation,它封裝了提供的[continuation],攔截了所有的恢復。
public final override fun interceptContinuation(continuation: Continuation<T>): Continuation
它是所有協程調度程序實現擴展的基類(我們很少會自己自定義調度器)。可以使用newSingleThreadContext
和newFixedThreadPoolContext
創建私有線程池。也可以使用asCoroutineDispatcher
擴展函數將任意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
轉換為調度程序。
調度器模式
Kotlin 提供了四個調度器,您可以使用它們來指定應在何處運行協程:
調度器模式 | 說明 | 適用場景 |
---|---|---|
Dispatchers.Default |
默認調度器,非主線程。CPU 密集型任務調度器,適合處理后臺計算。 |
通常處理一些單純的計算任務,或者執行時間較短任務比如:Json 的解析,數據計算等。 |
Dispatchers.Main |
UI 調度器, Andorid 上的主線程。 |
調度程序是單線程的,通常用于UI 交互,刷新等。 |
Dispatchers.Unconfined |
一個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線程的協程調度程序,即非受限調度器。 | 子協程切換線程代碼會運行在原來的線程上,協程在相應的掛起函數使用的任何線程中繼續。 |
Dispatchers.IO |
IO 調度器,非主線程,執行的線程是IO 線程。 |
適合執行IO 相關操作,比如:網絡處理,數據庫操作,文件讀寫等。 |
所有的協程構造器(如launch
和async
)都接受一個可選參數,即 CoroutineContext
,該參數可用于顯式指定要創建的協程和其它上下文元素所要使用的CoroutineDispatcher
。
fun dispatchersTest() {
//創建一個在主線程執行的協程作用域
val mainScope = MainScope()
mainScope.launch {
launch(Dispatchers.Main) {//在協程上下參數中指定調度器
print("主線程調度器")
}
launch(Dispatchers.Default) {
print("默認調度器")
}
launch(Dispatchers.Unconfined) {
print("任意調度器")
}
launch(Dispatchers.IO) {
print("IO調度器")
}
}
}
打印數據如下:
image.png
withContext
在 Andorid 開發中,我們常常在子線程中請求網絡獲取數據,然后切換到主線程更新UI。官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withContext
頂級函數,在獲取數據函數內,調用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來創建一個在IO
線程池中運行的塊。您放在該塊內的任何代碼都始終通過IO
調度器執行。由于withContext
本身就是一個suspend
函數,它會使用協程來保證主線程安全。
//用給定的協程上下文調用指定的掛起塊,掛起直到它完成,并返回結果。
public suspend fun withContext(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 T
- context:?協程的上下文,同上(調度器也屬于上下文一類)。
- block:??協程執行體,同上。
block
中的代碼會被調度到上面指定的調度器上執行,并返回結果值。
這個函數會使用新指定的上下文的dispatcher
,將block
的執行轉移到指定的線程中。它會返回結果, 可以和當前協程的父協程存在交互關系, 主要作用為了來回切換調度器 。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開始協程:主線程
val result: User =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網絡請求(IO 線程)
userApi.getUserSuspend("FollowExcellence")
}
tv_title.text = result.name //更新 UI(主線程)
}
在主線程中啟動一個協程,然后再通過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調度到IO
線程上去做網絡請求,獲取結果返回后,主線程上的協程就會恢復繼續執行,完成UI的更新。
由于withContext
可讓在不引入回調的情況下控制任何代碼行的線程池,因此可以將其應用于非常小的函數,如從數據庫中讀取數據或執行網絡請求。一種不錯的做法是使用withContext
來確保每個函數都是主線程安全的,那么可以從主線程調用每個函數。調用方也就無需再考慮應該使用哪個線程來執行函數了。您可以使用外部 withContext
來讓 Kotlin 只切換一次線程,這樣可以在多次調用的情況下,以盡可能避免了線程切換所帶來的性能損失。
-
Android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926瀏覽量
127158 -
JAVA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960瀏覽量
104562 -
編程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96瀏覽量
93609 -
ui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4瀏覽量
21342 -
kotlin
+關注
關注
0文章
60瀏覽量
41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