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者一直相信,定義我們的經驗、希望、夢想的大腦活動模式是由不同大腦領域通過數萬個細胞連接的復雜網絡相互溝通的方式決定的。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特納大腦與精神健康研究所(tner institute of brai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對超過10,000張人類大腦活動地圖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大腦整體形態對思維、感覺和行為的影響比復雜的神經連接更大。
該研究刊登在5月31日的《自然》雜志上,綜合了物理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接近法,推翻了強調復雜的大腦連接重要性的100年范式,查明了此前一直不受關注的大腦形象和活動之間的關系。
莫納什大學特納研究所和心理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詹姆斯博士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使大腦功能、發育和老化的研究變得非常簡單。這些發現增加了根據大腦形狀直接預測大腦功能的可能性,并開辟了探索大腦如何導致個人行動差異和精神及神經疾病危險的新途徑。
研究小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了系統不同部分以相同頻率聽到的固有模型。本質模型多用于物理、工程等領域的物理系統研究,最近被用于大腦研究。這項工作的焦點是開發出有效構成大腦特征模式的最佳方法。
研究組表示,就像小提琴弦的共鳴頻率由其長度、密度、張力決定一樣,大腦的固有模式是由其結構,即物理、幾何、解剖學屬性決定的。但是,哪些屬性最重要仍然是一個謎。
研究組比較了從大腦形態模型中獲得的特征模式和從大腦連接模型中獲得的特征模式說明不同活動模式的能力。其結果是,大腦幾何定義的特征模式(輪廓和曲率)顯示了大腦功能最大的解剖學局限性,就像鼓的形狀影響聲音一樣。
利用數學模型,研究人員在理論預測中證明,幾何形狀和功能之間的密切聯系是由傳播于腦整體的波浪式活動推動的,其原理與池塘形狀影響落在水面上的石子波紋圖案的原理相似。
-
成像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0瀏覽量
30459 -
模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172瀏覽量
48714 -
核磁共振
+關注
關注
2文章
73瀏覽量
24718 -
神經元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3瀏覽量
184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