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與汽車工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美國、歐洲、日本是全球傳統的主要汽車市場,也是汽車電子產業的技術領先者,掌握著國際汽車電子行業的核心技術與市場發展優勢。本月電源網高端訪談以汽車電子為主題,邀請國外眾多優秀企業,共同探討汽車電子技術應用與創新、汽車電子產品的現狀與汽車電子產業未來的發展道路。
全球微電子工程公司Melexis(邁來芯)總部位于歐洲比利時,一直專注于汽車半導體行業,目前有大約90%的營收來自于汽車。在汽車行業深耕逾30年后,邁來芯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傳感器供應商,并且在位置傳感器、開關等細分領域全球排名第一。全球生產的新車每輛平均搭載18顆邁來芯的芯片,并將這些芯片用于動力總成系統、底盤系統、安全系統和車身系統。本期電源網高端訪談邀請到Melexis亞太區域汽車業務部銷售總監高宣一起深入探討在汽車電路設計中最有挑戰性的東西是什么?在持續的創新中能看到怎樣的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對公司的業務有什么影響?未來公司在全球和中國的資產布局等工程師關心的問題。
電源網:貴公司每年都在發布新技術、新產品,請問您在持續的創新中能看到怎樣的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您對未來一兩年的市場有哪些預期?
高宣:隨著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新能源車已經得到廣泛普及,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在過去三年中,新能源車的銷售量迅猛增長,2022年其銷量已經超過680萬輛。同時,電氣化和智能化也成了新能源汽車比較確定的發展趨勢之一。作為在汽車領域的傳感、驅動產品及方案等研發方面一直保持專注的企業,邁來芯還時刻關注車輛傳感器和驅動的使用情況。
從前一輛普通家用轎車要使用幾十到近百只傳感器,豪華轎車的傳感器使用數量則可能超過200只。另外,普通轎車在其執行器驅動的使用上是有限的。但是隨著電氣化和智能化趨勢的不斷加速,新能源汽車所需使用的傳感器和驅動數量突飛猛進,并且還將不斷增加,達到原有數量的1.5-2倍,而燃油車的使用數量也將有相應的增長。據預計,2025至2026年全球和中國汽車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4000億元和1500億元的規模,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5%。
此外,在電氣化和智能化趨勢下,智能化的控制場景明顯變多,從而大幅拉動電機系統的滲透率提升,這一趨勢主要集中在對中、小、微電機驅動的需求上。這些驅動需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點:· 傳統應用:比如車窗電動調節,座椅電動調節,座椅通風按摩,電動側開門,電動尾門,原有的車窗和天窗調節控制等;·舒適駕駛和安全:比如電動助力轉向、電動駐車、剎車輔助電機等;·智能精準控制:比如電子水泵、電子水閥、膨脹閥、燃油泵、潤滑油泵、風窗清洗泵等;·過去幾年出現和普及的一些新功能:比如電子進氣格柵、屏幕旋轉、空調出風口控制、充電小門、電動門把手等。
電源網:您認為,在汽車電路設計中最有挑戰性的東西是什么?容易忽視卻很有用的東西是什么?
高宣:在我們看來,汽車電子最為復雜(也是最昂貴)的部分就是EMC設計,一方面,EMC設計部分雖然屬于無形產品,但實在影響汽車的各種功能。因為任何汽車問題都可能引發極其復雜的調查和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企業很難雇傭到滿足需求的設計工程師,包括車輛設計的各個階段(IC、PCB、線束布線等各方面的設計)。
為此,我們需要從開始階段就投資于EMC評估/設計,不會低估設計的任何階段,也不會假設問題來自“供應商”。我們認為各方必須從一開始就密切合作,帶來最先進的設計,以確保EMC設計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電源網:請問貴公司哪一款產品近期市場反饋最好?它是基于用戶的哪些痛點和訴求而開始研究的?為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有哪些優勢?
高宣:邁來芯擁有多條產品線可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配置和解決市場特定需求的IC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是基于客戶的反饋和訴求研發的,因為我們一直和客戶站在一起,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并以此展開密切合作,所以我們的產品總能得到市場的積極反饋。
我們擁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分享,例如我們為應對車內智能照明所開發的光導總線(MeLiBu),它綜合了LIN和CAN的優勢,可以實現智能動態照明。它的研發背景始于幾年前公司對OEM未來需求的預測,當時我們判斷燈光在信息交流會在智能駕駛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車內靜態照明、多色動態照明和更復雜的動態照明需求會是智能駕駛的一大趨勢。在這種趨勢下,目前的LIN和CAN可能無法對配置眾多顏色變化迅速且頻繁的LED進行有效控制,因此我們推出了MeLiBu,它是一種免許可總線,在可擴展的架構中支持RGB-LED動態動畫。如今,它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些OEM廠商已經將該系統引入了汽車內部,以帶來舒適和安全(照明)功能。
MeLiBu采用先進技術,可支持簡單的線束,因為它具有真正的差分總線結構。它允許數百個LED之間實現無延遲通信,因此整個車內的燈光動態效果也可輕松同步。它還支持在整車內布置多個總線。MeLiBu提供其他競爭系統無法匹敵的ESD和EMC穩健性,兼容ISO11898和ISO26262,各照明節點均可實現市場最低成本。
此外,基于智能汽車所需要的傳感器各類與數量成倍增長的趨勢,邁來芯也提前洞察并提早布局,我們的電流傳感器芯片,嵌入式電機驅動芯片,風扇和泵驅動芯片,電感式位置傳感器芯片,鎖存和開關芯片,智能LED驅動芯片,磁位置傳感器芯片,光學傳感器芯片(主要是ToF相機),壓力傳感器芯片或溫度傳感器芯片都廣受客戶認可,市場反饋積極良好。
電源網:最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對公司的業務有什么影響?貴公司在汽車電動化浪潮中,扮演什么角色?
高宣:我們認為,電氣化在汽車領域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趨勢,而電池是電動汽車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于此,邁來芯作為底層技術的推動者,提供電流傳感器芯片,用于監測電池狀態。此外,我們還積極布局DC/DC轉換器應用,以便調節車內的電壓。
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熱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電池需要保持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才能實現高效,長壽和安全的運行,如果溫度過低或過高,電池的效率就會下降。因此,維持恰當的溫度對于電池而言尤為重要。汽車座艙也是同樣的情況,駕駛員和乘客都傾向于車內的溫度在20℃左右。我們對此提供了解決方案,可以管理車內溫度。此外,我們的傳感器和驅動器等對汽車熱管理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組件,以確保汽車的熱管理得到良好的控制。
電源網:雖然基于SiC功率器件產品前景廣闊,但是SiC產品的商業化挑戰仍然存在。請問貴公司在SiC領域的產品進展如何?
高宣:雖然Melexis沒有直接參與SiC的開發,但我們一直在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例如,作為車用電流檢測領域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邁來芯的電流傳感器解決方案已經是逆變器等應用領域的重要供應商。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廠商近來創新性的使用了我們的非接觸式FIR溫度傳感器,以便以非接觸方式監測逆變器功率器件溫度以提供最佳功率特性。
電源網:在車聯網解決方案中,多以企業定制化為主,運營平臺、車聯網監控以及面向未來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都是當下市場的熱門。對此,貴公司的核心優勢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高宣:對于自動駕駛技術而言,座艙內部的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消費者對于車內舒適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能夠在車里進行各種活動,這就需要更多的電子元器件支持。我們希望汽車能夠提供更高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在這一轉型過程中,邁來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為不同類型的應用提供支持。
例如,飛行時間(ToF)技術是高端汽車的一個重要應用,其可以被用于手勢識別。在與理想汽車達成的合作中,我們基于ToF技術推出的芯片便被用于艙內手勢識別,以增強智能座艙的交互體驗。在司機或乘客進行手勢操作的時候,芯片會識別出手勢并激活相應的功能。舉個例子,邁來芯的飛行時間芯片可以檢測到手勢并判斷是否需要增加車載娛樂設備的音量,所以如果想增加車載娛樂設備的音量,可以做一些手勢,然后音量便會自動調高,這正是邁來芯產品所帶來的舒適性的展現。
電源網:有數據顯示,在全球智能汽車市場份額占比中,中國高達57%,無論是從智能汽車銷量還是從市場滲透率上來看,中國均已大幅領先歐美國家位居全球第一,由此可見,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汽車的主戰場。面對這一巨大市場,您能否談一下未來貴公司在全球和中國的資產布局?
高宣:全球范圍內確實有許多新的企業進入到集成電路市場,特別是在中國,許多集成電路公司或芯片制造商正在進入市場,使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勢態,但隨著企業的發展,我們認為未來將會發生一些行業的整合,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
中國在電氣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這也催生了很多新的應用場景。對于邁來芯來說,電氣化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因此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未來邁來芯也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為中國伙伴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與支持。
邁來芯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20年,我們在上海和深圳都設有團隊。得益于電氣化趨勢以及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舒適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斷提高,我們相信公司的業務將持續增長。為此,邁來芯將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包括擴大團隊、銷售人員、開發和應用工程師等,以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加快研發速度。邁來芯所有的團隊會跟隨業務一起成長,并不斷積累經驗,用創新的技術支持客戶,同時增加本土化程度。
此外,我們還要與汽車制造商保持密切關系,因為他們是定義汽車半導體含量的主要角色,我們需要“常駐”中國汽車制造商。邁來芯會在中國一步步建立部分供應鏈,以方便用更短的時間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48文章
50740瀏覽量
752144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4文章
7883瀏覽量
166552 -
邁來芯
+關注
關注
1文章
45瀏覽量
18663
原文標題:邁來芯微電子解決方案如何應對汽車電子產業的機遇和挑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Melexis邁來芯,微信公眾號:Melexis邁來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