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選購電視。
對于顯示技術,我還是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因此在挑選品牌和型號時,也算是心中有數??稍谟斡[電商平臺和實體店時,多年未認真研究電視產品的我,著實有些手生。電視,原來已經“這樣了”。
哪樣了?
首先,屏幕更大。55寸是入門,65寸是標準,75寸、85寸大行其道,大尺寸已不再是富貴人家的玩物。
然后,硬件配置逐步“手機化”。比如,頂置攝像頭基本成為中高端產品的標配、產品參數中運行內存和閃存的標識赫然在列、各種普通消費者根本不懂的SoC芯片概念成為宣傳亮點。
其次,幾乎每臺電視都有它的操作系統,而且AI、語音助手、游戲互動等顯示之外的拓展性功能變得更加多樣化。
甚至,有些電視還專門打出了“游戲模式”的概念,精確定位主機玩家。
看著家中10年前花1萬多買的某國產品牌電視,現在的電視產品簡直是“異型”。
說到這,你可能覺得我有些孤陋寡聞。但在手機等移動設備搶占注意力的今天,電視這個傳統家電的光環的確有所缺失,而你能很明顯的感覺到,電視廠家在不遺余力地讓它變得更像手機,力圖扳回一局。
01
電視的城墻還在嗎
“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的新家裝修,不選擇安裝電視,原本的電視墻可以做成書架。作為裝修行業從業者,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年輕人不要電視了?這是電視廠家必須面對的現實。很快,95后就成為電視采購的主力軍,這群抱著手機長大的人,是否還能像老一輩那樣把電視看成是娛樂中心,是個巨大的問號。
據奧維云網發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電視銷量4450萬臺,同比下降9.1%;銷售額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兩項指標雙雙下跌。
其實,2017年電視銷量就有過很明顯的下滑,但銷售額是增長的。這是因為電視的客單價提高了,漲價的原因無非是面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2020年的銷量和銷售額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影響,并不能直接說明電視產業的衰落。
因此,客觀來說,接下來幾年電視市場,至少從銷量上來說可能會有反彈。
如果電視銷量下滑,原因無外乎有三個:一是失去了年輕人市場;二是價格上漲;三是關聯產業,比如房地產銷量下滑。
但電視廠家也在努力抗爭:一方面增加內容源,與互聯網保持一致步調;一方面提升可玩性,不局限于顯示節目;又一方面將電視與智能家居打通,通過AIoT提升電視在房子里的重要性。
不過,無論這場抗爭如何演進,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電視產品的城墻,依然屹立不倒。因為,電視目前來說,有著任何家用設備都不具備的先天性優勢:大屏幕。你用再大的平板看劇,其體驗也比不上看電視。
02
電視最后的倔強
如今,4K電視已經普及了。8K也已經落地,但還在趕路。
對于顯示技術,主要看三個維度:一是分辨率,4K、8K等;二是顯色技術,LED、QLED、OLED等;三是屏幕尺寸,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是面板技術。
實際上,分辨率換個說法更好:像素密度(PPI)。從720p到1080p,電視廠家用高清、超高清等營銷術語加以區分。如今4K、8K雖然如日中天,但拋開尺寸看分辨率,就是耍流氓。我曾經買過一臺43寸的4K電視(這種配置不太主流),當時選它的原因,就是因為像素密度高。
同樣是4K,43寸的和55寸(甚至65寸)的選誰?因為我的觀看距離比較近,所以果斷選擇43寸,因為更小的面板上“塞進”了更多的像素點,畫面更精細。如果放在客廳,3米以上的觀看距離,那么55寸的電視其實在視覺效果上差不多。
但是,對于55寸、65寸、75寸甚至更大的屏幕來說,更高的像素密度毫無疑問是個賣點。比如,75寸的4K和8K,不考慮價格的話,你選誰?當然是8K。
8K沒有普及,除了成本太高以外,內容源過少也是個問題。目前能接觸到的4K片源都很少,那么消費者買個8K電視有何用?
至于顯色技術,就相對深奧了。目前市面上的電視大致分為三個類型:一類是液晶面板的電視,也就是LCD技術,但采用了LED作為背光源;一類是分區背光電視,依然是LCD電視,但用來背光的LED可以根據畫面內容實時調整不同分區的光源強弱;一類是以OLED為代表的電視,無背光源,面板自發光。
常見的ULED(海信提出)、QLED(三星提出)等LED名詞,本質上還是LED背光技術。只有OLED是一騎絕塵,徹底顛覆顯示原理。iPhone 12是普通LED(需要背光模組),而iPhone 12 Pro則是OLED屏幕。怎么區分?關掉燈,打開一張純黑的圖片,普通LED屏幕會泛白,而OLED屏幕則是純粹的黑色。注意,手機行業經常會出現一個AMOLED的名詞,這個其實就是電視所用的OLED,沒有區別,具體細節不做贅述。
所以,電視產品無論功能如何拓展,它的顯像功能依然是最核心的。奈何,目前電視在這一方面陷入了一種“囹圄”。這主要從兩方面去講:
第一,電視的顯示技術發展遇到了天花板,從1080P過渡到4K,用時只有三年左右;而從4K到8K,目測需要更長時間。因為廣播系統還沒有大規模支持8K內容,互聯網流媒體服務也因為帶寬資源的限制未推廣8K。所以至少從分辨率來說,大眾暫時還享受不到超級高清。
再者,8K面板的成本實在太高。55、65寸的中檔電視,還沒有勇氣去把8K作為標配。也著實沒有必要。至于顯色技術,OLED迄今為止依然是萬元起步,想要大尺寸的OLED,更是望穿秋水。
第二,大眾似乎對電視的顯像效果已經“麻木”。實際上,如今的4K、LED分區背光、動態HDR等指標,已經讓電視的畫面實現了較高的水平。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他們是否需要或者在意更高水平的顯示效果,不得而知。
有一天,當電視的顯示水平已經超越人眼所能感知的極限,那個時候,電視廠家最后的一點倔強也就終結了。在此,我也預言三點:8K一定會普及,但后續像素密度會替代分辨率成為宣傳標簽;OLED電視是未來,不久的將來三四千元就可以買到;55寸系列產品很快會被淘汰。
03
電視的未來屬性
電視這個家電品類不會消失,但可能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個人認為現在的電視除顯像之外的各種屬性,都有點錦上添花的意思。
未來,電視一定不再是家庭的娛樂中心,而是控制中心,因為巨大的屏幕讓它的交互特性非常優越,伴隨著AI語音、體感控制和物聯網芯片的加入,電視將承擔起全屋智能中的重要樞紐。
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當你的智能電飯煲結束烹飪任務后,電視屏幕會出現消息提醒,通過遙控器或語音控制可以選擇相應的操作。同理,任何家用電器和智能系統的實時狀態,都可以通過電視這個大屏幕來查看,一覽無余。
當然,這些是未來屬性,但不是核心屬性。我認為,電視的絕對壁壘還是在于內容輸出,這一點是電視廠家必須去琢磨的一個問題。如今的電視內容源來自兩方面:衛星廣播和互聯網流媒體。通過投屏功能,一些APP的內容可以看做是電視的內容源。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電視要想占據內容高地,必須有專屬的內容生態和會員機制。把電視不再當做家電,而是分發渠道,靈感自然就來了。舉個瘋狂的例子:試想一下,院線電影有沒有可能通過電視同步上映?
道理很簡單,如今的我們離不開手機。但離不開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手機的通話功能,而是因為微信。微信也是通訊工具,但它卻不是手機的原生功能。
版權申明:本文為智哪兒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電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2466瀏覽量
75455 -
智能電視
+關注
關注
9文章
1387瀏覽量
95526 -
智能家電
+關注
關注
17文章
917瀏覽量
641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