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原創 章鷹
2023年,全球5G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根據5G標準的演進進程,5G-A之后將進入6G,華為的《6G:無線通信新征程》這樣描述,在5G的基礎上,6G將跨越人聯、物聯,邁向萬物智聯,把智能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引領新一波創新浪潮。行業預測2026年開始6G的標準化,2030年將是6G商用的開始。
圖表來自華為《6G:無線通信新征程》白皮書
世界仍然在追趕新技術。6月22日消息,在6月12日-22日,國際電信聯盟(ITU)無線電通信部門5D工作組(ITU-R WP5D)第44次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如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該建議書作為6G綱領性文件,匯聚了全球6G共識,描繪了6G目標與趨勢,提出了6G的典型場景及能力指標體系。
6G的七大目標與九大趨勢
雖然我們還處在6G旅程的開端,但是6G的基本研究概念已經廣為人知,歐洲Hexa-X項目、北美NextG聯盟(NGA)、中國IMT-2030(6G)推進組等領先合作機構已提出具體的6G技術路線圖。ITU的建議書提出面向2030及未來的6G系統將推動實現包容性、泛在連接、可持續性、創新、安全性、隱私性和彈性、標準化和互操作、互通信等七大目標,支撐構建包容性的信息社會,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6G將實現人、機、物的連接,實現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同時,有望將感知和人工智能等能力融合到網絡中,成為承載新用戶、賦能新應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6G用戶和應用將呈現泛在智能、泛在計算、沉浸式多媒體和多感官通信、數字孿生和擴展世界、智能工業、數字醫療與健康、泛在連接、感知和通信的融合、可持續性等9大趨勢。
6G典型應用場景和增強擴大到六類
ITU定義了5G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及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eMBB場景主要提升以“人”為中心的娛樂、社交等個人消費業務的通信體驗,適用于高速率、大帶寬的移動寬帶業務。mMTC和uRLLC則主要面向物物連接的應用場景,其中eMTC主要滿足海量物聯的通信需求,面向以傳感和數據采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uRLLC則基于其低時延和高可靠的特點,主要面向垂直行業的特殊應用需求。
6G 在5G三大場景基礎上增強和擴展,包含沉浸式通信、超大規模連接、極高可靠低時延、人工智能與通信的融合、感知與通信的融合、泛在連接等6G六大場景。同時,提出6G系統設計原則包括但不限于可持續性、安全性/隱私性/彈性、連接未連接的用戶,以及提高整體系統性能的泛在智能。
以沉浸式通信為例,這一場景將是對IMT-2020的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的擴展,涵蓋了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動視頻(沉浸式)體驗的用例,包括與機器界面的互動。典型的用例將包括沉浸式XR通信、遠程多感官遠程呈現和全息通信。
感知與通信的融合,這一使用場景促進了需要傳感能力的新應用和服務。它利用IMT-2030提供廣域多維傳感,提供關于未連接物體的空間信息,以及連接設備及其運動和周圍環境。
典型的用例包括IMT-2030輔助導航、活動檢測和運動跟蹤(如姿勢/姿態識別、跌倒檢測、車輛/行人檢測)、環境監測(如雨水/污染檢測),以及為人工智能、XR和數字孿生應用提供關于周圍環境的傳感數據/信息。
6G指標體系
ITU建議書定義了15個能力指標,即連接數密度、移動性、時延、可靠性、定位精度、峰值速率、用戶體驗速率、頻譜效率、區域流量密度、感知相關指標、AI相關指標、安全隱私韌性性能指標、可持續性性能指標、覆蓋、互操作。
建議書鼓勵希望為IMT-2030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的研究論壇和其他外部組織關注以下(但不限于)關鍵領域,包括:無線電接口的標準制定;接入網絡相關問題;流量特性;頻譜相關問題。
-
6G
+關注
關注
7文章
454瀏覽量
418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