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電力公司利用智能電表和高級計量基礎設施 (AMI) 來實現遠程抄表、遠程連接/斷開、需求/響應和其他運營效率。公用事業公司一直面臨著提高運營效率的壓力,同時緩解加息和改善客戶服務。雖然智能電表和AMI消除了對現場抄表器的需求,但仍需要安排昂貴的工作人員來更換即將達到使用壽命的電表。事實證明,絕大多數更換的電表仍在運行,并且將持續很多年。如果儀表的使用壽命可以延長,使其僅在精度下降之前更換,那會怎樣?
延長儀表的使用壽命會產生驚人的高回報。考慮一個假設的公用事業公司,在儀表及其安裝上花費 100 歐元(119.77 美元)。假設起始使用壽命為 15 年,將儀表的使用壽命延長 2 年,則每米可節省 13.30 歐元(15.93 美元)的終身成本。將儀表壽命延長 3 年,每米使用壽命內可節省 20 歐元(23.95 美元)。如果儀表的當前使用壽命少于 15 年,或者購買和安裝成本高于 100 歐元,則由此節省的成本甚至更加顯著。此外,延長儀表的使用壽命可以改善客戶服務,因為需要的服務中斷更少。
當前的最佳實踐要求公用事業或監管機構根據故障的統計分布來確定儀表的使用壽命。通常,這是由可靠性工程師使用Weibull函數完成的,也稱為圖1所示的浴缸曲線。可靠性工程師使用這些技術來確保儀表的測量精度在更換之前保持在等級范圍內。
從歷史上看,很多注意力都集中在減少早期生活失敗的影響上。這是通過改進制造工藝、環境老化和廣泛測試來實現的。曲線的磨損區域通常具有高斯分布,通過使用保守(三個或更多標準差)統計方法避免,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超出規格的設備繼續使用的可能性。此外,全球許多地區都需要進行樣本測試,以便在部署期間抽查儀表性能。然而,這些方法的最大缺點是,通常超過99%的儀表仍然在規格范圍內運行。從來沒有一種經濟高效的方法來驗證每個設備的測量精度。
在智能電表中采用非侵入式實時精度監測技術將延長電表的使用壽命,而不會增加現場設備不合格的風險。一個例子是ADI公司的mSure技術。mSure 技術集成到電能計量芯片中,該芯片持續監控整個測量信號鏈的精度,包括每個儀表中的電流和電壓傳感器。然后,儀表精度以及能耗和其他數據通過AMI傳輸到云端。全面了解每個儀表的精度,使公用事業公司能夠就所需的儀表更換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
與所有新技術一樣,分階段采用實時精度監控技術是一種謹慎的方法。現有的現場采樣協議可用于確認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并訓練預測分析。經過幾年的數據關聯,可以減少或消除現場采樣,從而進一步節省成本。
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所有其他儀表故障機制,包括備用電池、電源和LCD(液晶顯示器)呢?現代儀表已經監控電池的健康狀況,并可以將此參數報告給儀表數據管理軟件。電源故障將導致數據網絡上無法訪問電表,從而標記服務部門。通過遠程抄表,LCD不再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其故障最終將由客戶報告。
電能測量精度是現在可以有效監控的最后一個關鍵任務參數,從而延長了智能電表的使用壽命。通過部署非侵入式實時精度監控技術,智能電表可以提供附加值并提高公用事業的投資回報率。
審核編輯:郭婷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396瀏覽量
421789 -
智能電表
+關注
關注
25文章
930瀏覽量
1089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