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口啟用流程
開講前,先找幾款芯片的串口demo程序瞄一眼。
依次有STM32的V3.5標準庫、nRF52832的官方demo以及51核的STC15系列單片機的官方DEMO。
從以上的部分demo例程來看,在啟用串口的時候,需要配置的那幾個參數有波特率、數據位、校驗位、停止位等,從demo的源碼中也是能夠體現出來的。
而略有不同的是,在引腳配置靈活的ARM中,需要針對引腳進行配置。
二、驗證輸入輸出
完成了串口的初始化,即可對輸入輸出進行操作,來驗證串口是否可以正常的發送和接收數據。
一般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輸出寄存器寫入數據,就可以讓芯片去完成UART信號輸出到對應的引腳上。
如下圖依次有STM32的V3.5標準庫、nRF52832的官方demo以及51核的STC15系列單片機的官方DEMO。
驗證串口的輸出,即在串口初始化成功后,對串口的輸出寄存器寫入數據,而芯片引腳則使用USB轉TTL模塊連接,USB端插入計算機的USB口,利用計算機的串口助手軟件實現對數據的收發。
三、調試-輸出
開發調試過程中,輸出的內容基本上就是想查看的變量值、代碼的執行位置跟蹤、算法或者某些運算的結果等等。這些輸出,僅用于調試階段,而在人機調試過程中,使用計算機的串口助手軟件進行交互,則輸出的數據應該便于識讀和判斷。
1. C庫函數printf格式輸出重定向到串口輸出
輸出串口數據過程中,需要向寄存器逐字節傳入數據的,而在傳送之前必不可少的,就是將要發送的數據、字符放到同一個Buffer后,執行輪詢的方式傳送直到buffer內容全部被傳送。
而這個“放”的過程也是需要做些計算、判斷,尤其是增加必要的字符來描述輸出信息,保證信息的可識讀。
在C標準庫printf函數就有格式輸出的功能,利用這個接口更便于調試輸出這個過程。
這就需要將printf函數重定向到串口輸出上!
實現重定向只需3步:
完成以上3步,即可利用printf函數來格式化輸出,并且能夠在串口上接收到。
2. ANSI C標準中有幾個標準預定義宏:
LINE :源代碼中的行號(字符串形式)
FILE :當前*.c源碼文件的文件名(字符串形式)
DATE :編譯日期(字符串形式)
TIME :編譯時間(字符串形式)
STDC :當要求程序嚴格遵循ANSI C標準時該標識被賦值為1;
__cplusplus:當編寫C++程序時該標識符被定義。
有了上一步實現printf函數的重定向到串口后,基本就可以完美使用串口進行調試程序。
調試過程中可利用ANSIC標準中的內置宏,比如__LINE__可以很方便跟蹤代碼執行到哪一行。
四、調試-輸入
串口的接收,有輪詢、中斷、DMA等方式。
輪詢方式,特點是消耗芯片資源,否則容易丟數據;
中斷方式,特點是響應快、資源占用低;
DMA方式,各個芯片的配置不同而無法每款芯片都有該功能,所以代碼兼容性可移植性較差。
一般地,對輸入的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時,如果是輪詢的方式,則直接在收到后即判斷;中斷和DMA方式,都可以考慮存到buffer后再分析處理。
五、初見數據協議解析
如果是簡單幾個字符的指令,可以用上述那樣簡單判斷,但是在稍微中等級別的工程項目中,用那樣的方式都已經很不便于處理和擴展了。
比如有一串數據,并且長度不確定,將會超過10個字節、20個字節、100個字節甚至更多,那么這時候就必須使用協議解析的方式。
通常的,數據協議都會有協議頭、長度、校驗、數據內容等部分組成,數據將以包的形式進行收發,這時候使用解析的方式,對數據包進行解析。
這就是廣泛使用的“ 起始式協議 ”。
實際的產品中有IC/ID讀卡器模塊的接口協議:
也有使用在PM2.5傳感器上的:
這些都屬于開發的模塊產品,對外使用串口通信,并且數據協議采樣了“起始式”的幀結構模式。
-
寄存器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325瀏覽量
120041 -
STM32單片機
+關注
關注
59文章
549瀏覽量
58650 -
射頻讀卡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6583 -
nRF52832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06瀏覽量
32322 -
嵌入式通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21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