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TechInsights通過一系列博客展示了電氣特性的力量,對于揭示碳化硅器件規(guī)格書遠遠不能提供的碳化硅器件特性。
分析半導體摻雜的技術多種多樣,例如:
掃描式電容顯微鏡(SCM ),我們經(jīng)常將它包含在我們的功耗報告中,這為我們提供了大面積的相對摻雜物分析。
掃描式電阻測定(SRP)和二次離子質譜(SIMS)可以給出定量分析,但是尺寸有限。寬度小于1μm的摻雜濃度的絕對值很難辨別。
原子探針層析成像(APT)是一種非常適合小面積分析的技術,它允許在原子尺度上進行三維成像以及化學成分分析。它可以給出關于同時存在的離子的深度剖面和質譜的生動剖析。
APT功率
APT的工作原理是將場蒸發(fā)(FE)原理與飛行時間質譜(TOF-MS)相結合。離子到達檢測器的順序和它們的(x,y)坐標已知的情況下,可以應用簡單的基于幾何投影的算法來最終實現(xiàn)樣本的3D重建。APT可能提供介于0.25-1.25nm的高空間分辨率,具體取決于所分析的材料。
同預測一樣,APT的靈敏度只受計數(shù)統(tǒng)計的限制,如果探測足夠大的體積,靈敏度可以達到10原子ppm。 因此,APT是一種強大的3D元素繪圖技術,有可能產(chǎn)生接近原子級的分辨率和接近單個原子的檢測效率。
TechInsights的UnitedSiC第四代SiC JFETs庫中已經(jīng)收集了大量分析:而這些分析內(nèi)容可以在我們的訂閱中的SiC電源電路布局報告、電源要點摘要和工藝流程分析里找到。 該產(chǎn)品還是前一篇博客的主題,也是關于討論SiC產(chǎn)品電氣特性測試超過規(guī)格書的參數(shù)范圍的博客系列的一部分。目前,TechInsights和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加拿大電子顯微鏡中心(CCEM)的同事們合作,以開展更深入的分析。
CCEM擁有各種最先進的電子和離子顯微鏡,以及CAMECA局部電極原子探針(LEAP)4000X HR(圖1)。這些儀表有助于研究各種材料的納米特性和現(xiàn)象,包括金屬、合金、半導體、陶瓷、礦物甚至生物材料。
特別是對于半導體器件的分析,除了元素的定量3D映射和各種層/界面的可視化之外,APT數(shù)據(jù)還可以揭示有趣的細節(jié),例如摻雜劑對缺陷的分離、納米尺度特征和界面的濃度分布、局部成分等。反過來,這些信息可以提供對器件性能/故障及其制造工藝的寶貴分析。
目標分析器件–UnitedSiC第四代SiC JFET
UnitedSiC UJ4C075018K4S的額定電壓為750 V,導通電阻(RDS.(ON))為18mΩ。 TechInsights之前的博客描述了這個設備的好處(關于進一步的討論,請參閱全文)
與UnitedSiC第三代產(chǎn)品的3.03 mΩ.cm2相比,這些技術進步帶來了更低的1.32 mΩ.cm2的導通電阻(RDS.ON(SP))。這不僅低于UnitedSiC的上一代產(chǎn)品,也低于我們迄今為止觀察到的任何650 V SiC MOSFET。(還要注意,這實際上是一個750V的設備)
圖2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橫截面圖像中可以看到UJ4C075018K4S的JFET陣列結構。圖3中的SCM圖像顯示了相對摻雜以及溝槽側壁底部和沿著溝槽側壁的p型柵極接觸。我們著重研究這一區(qū)域(特別是在溝槽底部)。
圖2:UnitedSiC UJ4C075018K4S的SEM截面圖
圖3:UnitedSiC UJ4C075018K4S的掃描式電容顯微鏡(SCM)圖像,詳細顯示了相對摻雜劑濃度
從過去的經(jīng)驗來看,在SiC中的p-type摻雜比例研究一直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鋁(Al)是最佳的候選受體,但是注入Al的4H-SiC在1400℃退火時電激活率小于10%,需要1600℃退火才能接近100%激活。
與p-type摻雜比例相關的挑戰(zhàn)和相關問題,例如來自注入的壽命致命缺陷和來自高溫退火的晶格畸變,這就是我們至今仍未見到商業(yè)上可用的雙極型功率半導體器件(例如SiC中的IGBTs)的重要原因。
UJ4C075018K4S裝置的APT
實現(xiàn)FE所需的表面電場的幅度可以高達數(shù)十 V/nm,這在實驗室設置中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PT樣品基本上被制備成針狀體的形式,其頂點直徑為50-100納米量級,這樣一些kV的應用就可以產(chǎn)生所需的表面電場大小。因此,APT樣品制備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需要專用儀器。使用高度聚焦的高能離子束(通常是鎵或氙)實現(xiàn)關注區(qū)域(ROI)的目標提升和成形,同時使用掃描電子束使其成像。
使用雙光束蔡司透鏡NVision 40 (Ga光束)銳化的SiC JFET APT樣品的SEM圖像如圖4所示。
圖4:可用于APT分析的Si JFET樣品SEM圖像
當前研究的目標是量化SiC JFET溝道中的p型摻雜劑,并且顯現(xiàn)其在溝道中的3D分布。兩次成功的APT實驗分別收集了3400萬和3700萬個離子。確認p型摻雜劑是Al。在解決質量峰重疊后,可以在合理的誤差范圍內(nèi)對每個樣品中的Al含量進行定量,并得出1e-19 atoms/cm3的平均值(表1)。同一個表中還顯示了每次實驗測定的Si、C和Al含量。
表1:由APT確定的JFET門區(qū)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APT重構揭示了Al在柵極區(qū)域內(nèi)的極不均勻分布,這表明它與SiC中的晶體缺陷分離(圖5)。這些缺陷可能是離子注入工藝的結果,每個這樣的簇中的Al原子的數(shù)量包含大約1000個Al原子。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這種設備通道內(nèi)的局部和隨機不均勻組合不可取,因為它們可能增加設備性能的可變性,并最終降低可靠性。
圖5:(a)基于SEM圖像獲得的分析體積的APT重建,顯示在(b)具有Al > 0.35 的ROI內(nèi)的等濃度表面, %, 突出顯示了JFET柵極區(qū)內(nèi)的富鋁團簇。
總結
這項工作證明,APT可以用于從半導體器件中獲得高度局域化的信息。未來,TechInsights希望擴展我們的分析,以研究沿側壁的摻雜劑分布、SiC/SiO界面的質量和Ni硅化物門內(nèi)部的局部成分變化。
-
半導體器件
+關注
關注
12文章
696瀏覽量
31849 -
碳化硅
+關注
關注
25文章
2632瀏覽量
4852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