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
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于2023年6月14至16日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通信管理局、蘇州市人民政府、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國通信學會、中國互聯網協會承辦。
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于2023年6月14日至16日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6月14日,在工業互聯網與供應鏈行業融合應用論壇上,華為供應鏈高級項目群總監羅祠璋發表了“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估模型”主題演講。
羅祠璋表示,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已經是千行百業的普遍趨勢,華為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來還將持續開展更深入的變革,愿意將自身實踐過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分享出來,與業界同行共同探討和碰撞,大家百花齊放,共同進步。
評估模型伴隨著供應鏈的變革歷程不斷發展
華為供應鏈變革的起點是1999年啟動的ISC變革。華為公司與IBM合作,向西方學習,建立起計劃、訂單、采購和制造等基礎的組織和流程管理體系,及以ERP和APS為核心的IT平臺,為華為供應鏈后續二十多年的發展構建了堅實的基礎。在此過程中,華為采用TPM模型(Transformation Progress Metrics,即變革成熟度指標),衡量在組織、流程、IT等方面的管理體系的建設程度和效果。
從2005年起,華為海外銷售收入超過國內,標志著華為公司從一家中國企業變成了全球化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面向海外供應中心和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建設,及全球供應網絡建設,是華為供應鏈的變革重點。在這一階段,華為采用GPMM(Global Process Maturity Model,全球業務流程成熟度模型),對包含ISC流程在內的所有流程進行評估,定位能力差距和發展方向。
2014年前后,德國和美國分別提出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受此觸發,華為供應鏈在2015年確定了數字化轉型的愿景,開啟了ISC+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變革。數字化轉型聚焦價值,用TAM模型(Transformation Achievement Measurement)來評估,強調對變革成果和價值的評估,評估內容也擴展到對流程、數據、IT等更多的管理要素。
從以上歷程可以看出,華為供應鏈的變革與評估模型是相伴相生的,每一階段的變革都有對應的評估模型,指導變革操盤手看清楚方向、問題和差距。
華為供應鏈在2020年ISC+變革完成時,在2015年所提出的愿景已經基本實現,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下一階段要向哪個方向演進和發展?經過討論,再一次描繪了未來2025年的數字化轉型愿景藍圖,明確了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支撐公司多產業發展,構建能夠支撐多產業差異化發展的供應鏈能力;一個是走向生態,構建生態連接和協同的供應鏈能力。面向未來,構建韌性、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供應鏈運作能力,不可能單靠一家公司的力量,需要與客戶、供應商、渠道、LSP、EMS廠商以及產業鏈上眾多的合作伙伴連接起來,做到基于數字化的業務協同和生態網絡智能運營。
而由于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方式各有不同,數字化轉型水平參差不齊,在供應網絡生態連接與協同方面就會形成一定的障礙。為了能夠有統一的語言和方法,賦能產業鏈供應鏈以及行業企業,華為供應鏈將自身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形成一個普適性的框架,希望與合作伙伴及行業企業一同形成對如何描述數字化轉型評估框架和數字化轉型程度的共識,便于大家能夠清晰地定位自身,并能夠橫向比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處于什么水平,目標在哪里,以及距離目標有多遠。
從5個維度進行數字化轉型評估
華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估模型分為5個維度,包括價值目標、戰略決心、業務重構、數字能力和轉型支撐,共包含196個評估項。
第一個維度是價值目標。所有的數字化轉型都應當首先圍繞價值來定義轉型目標,并圍繞價值來衡量轉型效果。華為供應鏈的價值目標首先對準客戶體驗,包括周期、效率、質量等;其次對準企業經營,以及可持續發展。以后者為例,華為供應鏈智能運營中心對準綠色低碳的目標,將包含華為及合作伙伴在內的供應鏈整體碳排放情況的數字化地圖,面向生態的各利益相關方展示我們在碳減排方面的成果,并不斷促進各業務領域提升綠色低碳能力。
第二個維度是戰略決心。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由一把手主導,清晰定義轉型愿景和方向,設計完整的架構藍圖。這里所說的架構藍圖,是企業對供應鏈未來發展的業務架構、信息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的全景化的藍圖描述,體現了各層級管理者和業務執行者對于供應鏈未來運作模式的完整設想,并具備可行的推進節奏和里程碑路標。
第三個維度是業務重構。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一定會帶來業務作業模式和運作模式上的根本性變化。如同華為公司董事、質量與流程IT部總裁陶景文所說,任何不涉及流程重構的數字化轉型,都是在裝樣子。華為供應鏈共梳理出285個業務能力,在這一個維度當中,對于其中每一個業務能力,定義數字化轉型水平的衡量標準。目前已經完成了對于供應鏈的規劃與設計、計劃、訂單、物流、運營等領域的能力演進標準的定義。
第四個維度是數字能力。數字化轉型需要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數字化技術方面的能力與業務重構同等重要。數字能力包括應用系統服務化和云化的能力,IT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連接的能力,AI模型構建、應用和治理的能力,安全和隱私保護能力,以及數據治理和分析能力。以數據治理能力為例,數據的完整和準確,是所有數字化轉型工作的基礎,華為供應鏈將“生態數據完整準確比例”作為衡量供應生態數字化連接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對這一指標的衡量,可以清晰地呈現出來哪些數據沒有實現線上化連接、哪些數據有連接但是不完整、哪些數據完整了但是不準確,從而可以通過數據治理手段來持續提升數據質量。
最后一個維度是轉型保障。數字化轉型是系統工程,除了業務和技術方面的能力,還需要通盤考慮組織、人才和文化的配套,具備支撐數字化轉型的管理組織、流程、人才儲備和支持變革和創新的文化氛圍,系統推進。
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水平劃分為5個階段
華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估模型將數字化轉型的水平定義為5個階段,每一個更高級的階段是在具備前面階段的能力的基礎上的延伸。
第一個階段是探索起步階段,典型特征是實現業務規范化和流程化,并初步應用數字化工具。華為供應鏈的規范化和流程化是通過ISC變革實現的,并在這一階段構建了基礎的供應鏈IT系統。
第二個階段是基礎夯實,典型特征是核心業務線上化,初步構建起數據底座。
第三個階段是集成可視,即實現了業務對象、業務規則和業務過程的數字化,供應鏈業務基本實現端到端的透明可視。
第四個階段是智能重構,即重點構建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能力,實現業務模式的根本性轉變。以華為為例,在ISC+變革中,通過把供應鏈的業務流程打開,對其中的200多個業務活動進行仔細分析,選取其中的關鍵性的作業活動,做到了75%的確定性業務能夠自動化處理,未來的目標是爭取能夠做到90%以上的業務活動自動化。
最后一個階段是生態共贏,即通過供應生態的數字化連接和協同,實現供應生態網絡上全鏈路的資源智能高效配置,供應生態伙伴協同發展。這是我們未來的努力方向。
華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估模型提供了一個線上化的評估工具,包含36個評估項,合作伙伴和業界企業可以開展自評。對于這一評估模型,也歡迎大家提出改進建議,促進模型本身不斷優化。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327瀏覽量
251222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28瀏覽量
61648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54瀏覽量
38833
原文標題: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 | 羅祠璋:華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評估模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AII_20160201,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