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重新認識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積極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
半導體產業縱橫南京報道,7月20日,在2023世界半導體大會上,魏少軍教授發表了以《自立自強推動半導體產業再全球化》的主題演講。
他表示,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進程已被中斷,在全球化基礎上建立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為此,中國應重新認識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積極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并身體力行地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再全球化。
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進程已被中斷
在魏少軍看來,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誕生是人類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過去三十年,隨著移動通信標準的統一,相關產品技術也逐步實現統一,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和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化。
盡管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形成受到包括成本、交貨期、能力、技術、市場、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在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根本動力的驅動下,半導體供應鏈通過“政府默許,產業推動”的方式逐步實現了全球化。
中國在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從此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確實為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毫無疑問,中國既是全球化過程的參與者、受益者,同時也是貢獻者。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通過提高芳動者技能、促進技術進步,能夠提高芳動生產率,并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眾的普遍富裕,這是市場經濟不同于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的重要特征。半導體全球供應施的延生是人類社會道循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
然而,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進程已被中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正在遭受人為破壞。魏少軍指出,先是美國政府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造成了全球半導體生產秩序的紊亂,后疊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又受到產業周期的影響,全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芯片短缺。
美國政府出于打壓中國的目的,利用這一機會嘗試將中國排除在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之外——先是通過《芯片與科學法》限制其它國家的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發展,繼而聯合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搞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又壓迫荷蘭、日本出臺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措施,想方設法把中國排擠出半導體全球供應鏈。
與此同時,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策略和在全球芯片緊缺時采取的一系列壓迫措施和手段,也讓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憂心忡忡,紛紛推出自己的“芯片法案”,事實上啟動了半導體領域的“軍備競賽”。
這也就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所說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恢復”這句話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沒有人懷疑,一旦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不存在,所有人都是輸家。
建立在全球化基礎上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逆全球化導致“設計一代工”模式難以實現最優資源配置
同樣的,在全球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必然會面臨嚴峻挑戰。從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模式來看,主要模式是“設計-代工”。這一模式的好處是可以在全球尋求最佳的資源配置。過去十多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如果全球化的前提不存在,這一模式就只能是本地或區域資源配置,優勢將被大大削弱。
國產集成電路產品全球市場占比不高
由于中國IDM的出現比較晚,總體貢獻不大,所以中國集成電路產品的主力軍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從2004年的全球占比不到5%,到2022年全球占比提升至13.6%。雖然總體占比還十分有限,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但進步明顯。
***與國內市場需求相距甚遠
盡管國產集成電路的銷售收入不斷增加,以價值計算占國內市場需求的比例也從2013年的13.5%提升到2022年的41.4%,但仍然與國內市場的需求相差甚遠。如果考慮到國產集成電路的品種,可以看到國產集成電路仍然以中低端為主。
中國芯片制造業的銷售收入在中國市場的占比不高
與此同時,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外資在華企業的增長占了我國半導體制造業增長的很大比例。隨著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不斷加大,內資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放緩,2016年以來,內資半導體制造企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7%,但外資企業的增長更快,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0%。換句話說,外資半導體制造企業對中國半導體制造業增長的貢獻是內資企業的2倍。隨著半導體產業全球化進程被中斷及半導體全球供應鏈被破壞,不僅內資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也會影響到芯片設計業的發展。
內資半導體制造企業工藝技術大幅落后
從工藝的角度來看,國內目前工藝的制造水平國際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盡管有很多人認為在工藝上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成熟工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先進工藝有很強的引導性,也是給從業者更有未來,所以國內的制造工藝被美國的壓制情況下不能夠快速的前進的,也是會對我們的產業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代工業產能嚴重不足
到2021年底,國內現有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為43.6萬片。2015年之前的產能為19.7萬片,2015年以后,新增了23.9萬片。與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目前每月150萬片的產能需求相比差距巨大。
半導體投資才度亟需加強
產能缺口的彌補,也就意味著要投入巨額的資金,中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投資。2019年10月22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證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2041.51億元人民幣。
前期中國半導體有大基金有一期和二期,加起來3400多億,通過這種帶動作用拉動了社會資本,按照1:2來帶動大概可以拉動大概1萬億人民幣左右。魏少軍說到:“這1萬億人民幣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也就是1,500億美元左右。這1,500億美元要彌補以前的虧空,再進行發展,整體來說這錢是不夠的。從2015年以后,中國在半導體的投資也比較明顯的增長,但是與期望值還是有差距。”
企業創新投入嚴重不足
魏少軍表示,自身的企業創新能力還有嚴重的不足,依據62家在科創板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2022年報顯示,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并不高,說明產品競爭力比較弱。雖然投入了20%以上的研發費用,但總的研發費用的數值也就是30億美元左右不到。
自立自強,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再全球化
“半導體是中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魏少軍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處在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需要我們堅定信心,充分認識到中國正在進行的產業升級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之道。
在魏少軍看來,中國的超大芯片市場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和世界的相互依賴度有可能出現再平衡,但大趨勢不會變。他提出,要在實現自立自強的基礎上,推動半導體產業實現再全球化。“別人越是打壓我們,我們就越要自立自強。但自立自強不等于自我封閉,而是要想方設法打破封鎖和遏制。”
他認為半導體產業再全球化的核心是團結一切愿意合作的國家和企業,圍繞中國的大市場再造全球化。如果說之前的全球化是以分工為主要特征,那么再全球化將以合作為主旋律。過去二十年,在半導體產業全球化和半導體供應鏈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更多的是參與,缺少主導權,那么在再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的角色需要發生根本轉變,去扮演重要角色并有所作為。
在逆全球化的風潮下,尋求發展的唯一路徑是創新。魏少軍表示,在保持開放合作態勢的同時,要在傳統市場之外開辟新賽道、拓展新空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每輛汽車芯片的平均數達到934顆,電動汽車1459顆,這意味著車規芯片將是未來的戰略必爭之地。
此外,隨著大模型的出現,發展高算力、低能耗和高能效的人工智能服務器芯片將成為一種必然,是一大發展方向。這些新賽道和新空間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再全球化過程中的地位和實力,也必然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對沖逆全球化的影響。
最后,魏少軍也樂觀地表示,在不斷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中國不是一個孤立的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很重要。魏少軍說到:“我們完全有理由來重新理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并努力實現再全球化。”
這個過程是要開放包容,優勢互補,分工合作、良性競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同時用好中國的超大市場,讓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都能共同獲利,也同時要講好中國的故事,讓各國政府的當局多做些促進產業發展的事情,對國內半導體產業少一些干擾。
無論是否有明確的意識和想法推進再全球化,背后的根本點都是國內必須自立自強。
以保障我國集成電路產品的持續發展為目標,攻克國產集成電路生產線在極端情況下持續平穩運行所面臨的難題,實現生產線的穩定可靠生產,構建圍繞國產集成電路生產線的芯片設計、研發、生產所需的基礎條件和環境,形成包括EDA工具鏈、IP核庫在內的完整設計流程和方法。
解決國產集成電路生產線在極端情況下持續平穩運行所面臨的問題,優先部署和支持相關任務。集成電路生產裝備(含零部件)、生產材料是重中之重。要求集成電路生產線、裝備企業、材料企業合力攻關。設定目標優先級別、優選任務承擔單位、合理調配資源,責任到人、任務到人、確保解決問題。
以批量產出發展急需,但受美西方禁運和限制的高端芯片為結果,包括中央處理單元、圖形處理單元、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通用圖像處理單元、人工智能芯片、動態隨機存儲器和三維閃存等高端芯片,支撐我國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在國內,集成電路生產線上可以北量、持續生產這些產品。
總而言之,以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的來增強我們的實力,以此來打破封鎖和遏制別人對國內的制裁。
審核編輯:劉清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2文章
11396瀏覽量
36095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63瀏覽量
216501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11瀏覽量
166163 -
芯片制造
+關注
關注
9文章
612瀏覽量
28777 -
汽車芯片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35瀏覽量
43366
原文標題:魏少軍:建立在全球化基礎上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八大挑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