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導讀】LK-99被判死刑?北大等機構最新研究稱,自制LK-99樣品沒有超導性,能夠懸浮,是因其具有軟鐵磁性。
LK-99室溫超導事件被打臉? 就在今天,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LK-99表現出的是鐵磁性半懸浮現象,不具超導性。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03110 研究者認為,軟鐵磁足以解釋LK-99在強垂直磁場中的半懸浮現象。
測量結果沒有表明樣品中存在邁斯納效應或零電阻,因此實驗得到的LK-99樣品不具超導性。 同時,印度國家實驗室也發表論文稱,所得LK-99樣品在室溫下不具備超導性。 美國馬里蘭大學凝聚態物質理論中心(CMTC)也轉發了最新的研究,稱LK-99不是超導體,甚至在室溫(或極低溫度)下也不是。它只是一種電阻非常高的劣質材料。
到此為止,與事實作斗爭毫無意義,用數據說話。
北大:LK-99是鐵磁體
北大和國科大團隊采用固相燒結法,成功地合成了多晶LK-99樣陶瓷樣品。
產物為直徑6毫米、厚度3毫米的黑色厚塊
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表明,樣品存在Pb、P、Cu、O和S 根據X射線衍射的結果,粉末的主要成分為
和,與韓國團隊的研究一致。 團隊在
磁體上,觀察到了上述樣品的「半懸浮」現象。
在對這些小片和一塊未表現出半懸浮現象的大片進行磁化率測量后,研究者發現樣品普遍含有微弱的軟鐵磁成分。 由于各個小片的形狀呈顯著的各向異性,團隊認為,軟鐵磁性就足以解釋在強垂直磁場中觀察到的半懸浮現象了。 另外,由于測量結果沒有顯示出邁斯納效應或零電阻,因此團隊認為樣品沒有表現出超導性。
研究者測量了未半懸浮在
磁體上的樣品S1的磁化強度,連續進行了場冷卻(FC)和零場冷卻(ZFC)測量。 當外部磁場為10 Oe時,磁化強度與溫度的FC和ZFC曲線均顯示出正磁矩和明顯的支化,如圖2(a)。 當磁場增加到10 kOe時,FC和ZFC M-T曲線保持正值且重合,如圖2(b)所示。
FC和ZFC曲線中的分支模式通常出現在鐵磁材料、自旋玻璃材料和超導體中。 然而,自旋玻璃態在較低溫度下更為常見,有效地凍結了磁矩,而超導態通常會產生顯著的負ZFC磁化強度值。 也就是這一現象,使得團隊第一次認識到了鐵磁成分的存在。 為了進一步探索樣品中的鐵磁成分,研究者在100 K和300 K下進行了場相關磁化強度測量,如圖2(c)所示。 外部磁場從0增加到70 kOe,隨后從70 kOe減少到-70 kOe,最后再次從-70 kOe增加到70 kOe。在兩種溫度下,都觀察到了類似的行為。 當磁場從0增加到1500 e時,磁化強度隨著磁場的增加而增加,然后磁化強度隨著磁場的增加幾乎線性減小,甚至變成負值。 這種現象表明樣品S1中存在大量的絕緣成分。 低場數據出現了明顯的磁滯回線(圖2(d)),進一步證實了鐵磁相的存在。
以圖3中100K條件為例,在減去抗磁背景后,剩余部分在 20 kOe 以上表現出典型的飽和現象。 將一些抗磁性材料與樣本S1進行比較: 減去的抗磁性磁化率(約為-2 x 10^-6 emu/g)比鉍(-1.6 x 10^-6 emu/g)和水(-10^-7 emu/g)的抗磁性磁化率大,但比熱解碳(~ -4 x 10^-6 emu/g)的抗磁性磁化率小。 這表明這部分磁化率不是由超導性引起的。 那么,它為什么會半懸浮呢? 隨后,團隊測量了一個顆粒樣品S2的磁化率,在一顆
磁體靠近時,該樣品開始震動[見下圖]。
由于這個樣品太小無法準確稱重,因此團隊在圖4中直接以「emu」為垂直軸的單位表示。 磁化率-溫度(M-T)曲線的FC和ZFC測量結果顯示出與樣品S1類似的正值和類似的分支結構。 這表明S1和S2具有類似的磁性組分。然而,許多其他樣品對
磁體沒有反應,有些甚至比S2還要小。 團隊認為這可能與樣品的非均勻性有關,當樣品具有適當的大小、適當的組分和適當的形狀時,就有可能達到半懸浮狀態。
最后,研究人員測量了樣品S3的磁化率,它在
磁體上顯示出半磁懸浮。 S3的半懸浮狀態如圖所示。
作者在論文中簡單地描述道,「半懸浮是由磁力矩造成的,而不是由施加在樣品上的凈提升力造成的」。 研究人員首先在10 Oe條件下對100-300 K的M-T曲線進行了FC測量。 在下圖(a)中,FC曲線(黑色曲線)的磁化率呈現出明顯的負值,在溫度低于 300 K 時幾乎沒有變化。
不過,在測量M-T的ZFC值之前,研究人員在100 K時測量了磁場相關的磁化率,見上圖(b)。 當磁場從0增加到1500 Oe時,磁化由負變正。上圖(c)中的黑色曲線是這一過程的放大圖。 與樣本S1和S2不同的是,當磁場增加到1500 Oe以上時,磁化率并沒有隨磁場的增加而降低,而是以較低的斜率增加。 為了驗證樣品是否具有零電阻率,研究人員對顆粒樣品進行了電阻測量,如下圖。 結果表明,合成的樣品有半導體傳輸行為,其電阻率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增大,從
增加到300 K到2 K時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總之,北大和中科院大學團隊認為,形狀各向異性樣品之所以呈半懸浮,應該用鐵磁性來解釋。 但這種Pb-Cu-P-O體系中表現出的室溫鐵磁性,值得物理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華工大佬評價:完成度很低
不過,華工大佬「洗芝溪」表示,北大這篇工作的完成度很低。 很多數據沒有認真處理,回線的大場數據不重合,還有手繪圖。
回答地址:https://www.zhihu.com/people/yao326yao 他表示,將其稱為弱鐵磁,有些牽強。因為磁場加到3T不飽和,不符合常理。 如果一定要將其稱為鐵磁,最多也就是形成了一些小磁疇,所以磁化率才會這么小。 北大研究中,對于一個有很多相的樣品,其中最主要的相還具有壓制性。如果一個樣品是鐵磁,就會自動排除超導相。
通常情況下,鐵磁和超導互不兼容。但也有例外,鐵磁超導體就是個例子,這個時候,自旋是同方向配對的。
就北大樣品的數據來看,洗芝溪表示,自己不愿意相信它是鐵磁抗磁混合相,而是某種特殊的自旋液體、甚至自旋玻璃。考慮到里面有很多三角格子,自旋阻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此前西班牙團隊的一篇論文也發現,LK-99屬于多相異質結構,很難復現。 論文中表示,LK-99是一種多相異質結構,具有共存的非超導成分。而這些相在XRD中不會產生顯著的X射線峰,但依然會對電阻和磁性產生影響。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現在想要復現這個材料,結果會很復雜。因為可能的超導材料會被非超導材料包裹,導致最后呈現出的現象比較有迷惑性。 即使XRD相同,也并不代表樣品的磁性能相同。
印度團隊:LK-99室溫下不具備超導性
幾乎同時,印度國家實驗室也發表論文稱,所得LK-99樣品在室溫下不具備超導性。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03544 印度CSIR國家物理實驗室等的實驗論文的基本邏輯是,他們非常嚴格地遵循韓國團隊的制作流程,制作出了純度很高的LK-99。 然后通過 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和Rietveld refinement來驗證了,自己制作的材料和韓國團隊論文中描述的LK-99就是一個東西。 在這個前提下,他們自己手上的材料在室溫下既不抗磁也不超導! 具體來說,他們非常嚴格地遵循了韓國團隊在論文中的具體描述。 在550攝氏度下加熱48小時合成了在進一步加工之后,在坩堝中將高純度粉末加熱至725攝氏度并退火24小時后,獲得然后將這兩個物質以1:1比例混合在石英管中加熱10小時后獲得LK-99。
在每一步過程中的物質,用Rietveld精修PXRD光譜測量的數據后,得到具體的結果下圖所示。
整體的數據都表明,他們每一步獲得的樣品的純度都很高。 LK-99的晶格參數如下表所示:
然后研究團隊首先進行了之前團隊都做了的和永磁體的互動。如下圖所示沒有出現懸浮現象。
在280K下的磁化強度測試表明,LK-99出現了抗磁性,但是沒有超導性。
室溫超導革命,怕是要再等等了?
根據北京大學的最新研究,LK-99很可能只是一種鐵磁性材料,這也解釋了它的懸浮特性。室溫超導革命還得再等一天。
LK-99能夠半飄起來,竟是被磁矩支撐著。
世界復現團隊一覽
剛剛,維基百科也更新了北大、以及印度在LK-99最新研究。 其中,標紅內容框,代表復現失敗。
如下是在理論研究方面的進展。
-
射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瀏覽量
13621 -
光譜
+關注
關注
4文章
794瀏覽量
35087 -
超導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75瀏覽量
10522 -
鐵磁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1156
原文標題:室溫超導被判死刑?北大國科大等力證LK-99半懸浮樣品不是超導,竟是鐵磁材料
文章出處:【微信號:CloudBrain-TT,微信公眾號:云腦智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