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述
1.1項目背景
西河水庫信息化工作已開展多年,但是由于西河水庫監測設備都已經老化或者損壞,現有設備已漸漸不能滿足新時期西河水庫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需求。因此,灌區管理局擬在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水庫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構建西河水庫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從而對包括工程安全、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在內的各項業務需求提供智能響應,實現西河水庫智慧式管理和運行。
1.2建設目標
本項目旨在借助信息化技術,建立全面的水庫運行管理系統,以滿足水庫管理單位的需求。通過轉變傳統工程管理模式,實現由建設向管理服務的轉變,集中資源優化水利服務,提高水庫工程效益,保障工程安全及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系統將整合計算機網絡、視頻監控、地理信息等技術,建立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的信息化平臺,實時監測水情、雨情、滲壓、滲流、大壩位移、閘門工情等信息,為決策提供支持。
1.3建設任務
項目主要分為六大部分:大壩安全監測、水雨情自動測報、閘門監控、視頻監測、業務應用和基礎運行環境。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1.3.1大壩安全監測系統
-滲壓監測:安裝弦式滲壓計,通過無線傳輸數據以滿足人工和自動監測需求。
-變形監測:使用GNSS監測一體機實現實時位移監測,數據通過4G網絡傳輸。
-滲流量監測:在背水坡腳設置監測設施,采用滲流量監測設備,數據傳輸至管理用房。
1.3.2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
-建設監測點、氣象站等設施,實現水情數據管理。
-在流域內建設雨量監測站,形成全面實時數據體系。
1.3.3閘門監控系統
-在關鍵位置建設閘門監控系統,實現現地和遠程控制。
1.3.4視頻監測系統
-在關鍵區域建設視頻監測系統,包括主壩、溢洪道等。
1.3.5數據庫
-建設水庫綜合數據庫,管理基礎、實時和臺賬信息。
1.3.6應用支撐平臺
-在庫區管理站和灌區管理中心搭建管理軟件,實現數據查看和遠程監管。
1.3.7業務應用系統
-建設水庫綜合業務應用系統,包括綜合數據庫、應用支撐平臺、運行管理系統、移動應用系統和后臺管理系統。
1.3.8基礎運行環境
-包括防火墻、交換機、服務器等設備,以及系統通信建設,確保平臺正常運行。
1.4建設原則
-實用為先:需根據實際需求開展需求分析,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促進信息共享和平穩過渡。
-分步實施:按步驟進行內外部、上下部分的建設,統一規劃,滿足各方應用需求。
-技術領先、安全可靠:利用現代技術,確保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統一標準、開放擴展:統一規劃和整合,促進資源互聯互通和共享。
-平臺共用、資源共享: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基礎設施。
-建管并重、加強維護:注重項目建設和后續管理維護,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二、系統總體設計
2.1設計依據
為確保水庫信息化方案設計質量,本項目嚴格遵循國家建設標準和行業相關標準,以及各級部門制定的規范、規程和技術標準。設計依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1行業相關標準
2.1.2軟件開發及網絡安全相關標準
2.2設計思路
系統設計采用分層原則,將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劃分為多個子系統,實現信息采集、傳輸、存儲、分析和業務管理的一體化。分層結構有助于任務分解,減少建設周期。系統設計思路包括:
(1)集成架構模型
-使用集成架構模型,整合不同應用系統,解決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問題,實現應用系統之間的協同工作。
(2)分層思想
-系統通過分層將子系統進行劃分,保持功能獨立性,實現系統的模塊化和易維護性,促進業務功能的局部變更。
(3)構架思想
-構建公共構件,將系統的功能分成基礎、通用和領域構件,保證不同功能的模塊可以靈活替換,提高系統的可重用性。
(4)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
-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確保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轉換,實現系統間的信息流暢交互。
2.3總體架構
-系統總體架構如圖2-1所示,包括以下層次:
2.3.1標準規范體系與安全保障體系
-根據國家、部門標準,建立安全保障體系,保障系統的兼容性和信息安全。
2.3.2信息采集層
-通過物聯網手段,自動采集水庫相關信息,包括水位、降雨、視頻監控等,為業務應用提供數據支持。
2.3.3基礎運行層
-提供信息化系統運行的基礎環境支持,包括機房、服務器、網絡等設施。
2.3.4數據中心層
-構建水庫綜合數據庫,存儲采集到的信息資源,為業務應用和決策提供數據服務。
2.3.5支撐層
-搭建應用支撐平臺,包括GIS平臺、水庫地圖服務和報表管理組件,為業務應用提供統一的支持。
2.3.6業務應用層
-依據水庫職能,構建多個業務應用系統,涵蓋水庫總覽、綜合信息、大壩安監、調度運行等領域。
2.4安全體系
-建立系統安全體系,通過預防、檢測、響應和恢復等措施,保障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形成綜合的安全防護系統。
三、系統分項設計
3.1大壩安全監測系統
-水庫大壩受降雨、水壓力、溫度等影響,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為驗證設計和施工質量,保障大壩運行安全,需要全面的安全監測。系統包括變形監測、滲流監測和滲流量監測。
3.1.1設計依據
3.1.2設計原則
-1.有針對性和代表性:根據技術規范重點監測變量,合理布置監測點。
-2.儀器穩定可靠:選用穩定的儀器設備,在實際環境下長期工作。
-3.先進技術:采用先進的監測儀器和方法,實現實時監測。
-4.人工測量接口:保證數據連續性,維護和校測。
-5.可維護性和擴展性:儀器設備具備維護和擴展性。
3.1.3監測方案
-變形監測:使用GNSS監測一體機,通過Lora/4G等通信方式實現小型水庫大壩表面變形全覆蓋自動化監測。
-滲壓監測:在主壩內部安裝弦式滲壓計,通過無線4G傳輸數據,實現滲壓監測。
-滲流量監測:在主壩背水坡腳設置滲流量監測設施,采用流量計和水位計,通過無線4G傳輸數據。
3.1.4站點布置
-1.變形監測:設置基準點和位移監測點,避免建筑物遮擋。
-2.滲壓監測:在主壩內部設置滲壓監測設施,通過有線或無線傳輸數據。
-3.滲流監測:在壩腳附近安裝監測設備,采集滲流數據。
3.1.5系統結構
-變形監測系統由GNSS基準點和監測點組成,數據傳入系統平臺進行分析。
-滲壓監測系統包括滲壓計、MCU、遙測終端等設備。
3.2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
-該系統通過監測設備和傳感器實現對水位、降雨量和流量的遠程監測,是信息采集、傳輸、存儲和分發的基礎。
3.2.1站點布設
-布設雨量站和水位站,滿足監測要求,考慮流域特征和通訊暢通等。
3.2.2雨量監測
-采用翻斗式雨量計監測雨量數據,通過脈沖信號記錄降雨量。
3.2.3系統結構
-自動監測站由雨量傳感器、水位傳感器、遙測終端、太陽能供電等構成,數據存儲于服務器中。
3.3閘閥監控系統
-該系統利用傳感、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實現對閘門和閥門的自動監視與控制,以保障工程安全和防汛排澇。
3.3.1系統布置
-在隧洞工作閥門房和溢洪道閘門房部署現地控制系統,通過光纖自組網連接管理中心的遠程控制系統平臺。
3.3.2系統結構
-系統包括管理中心、閘門啟閉室,通過分布式結構實現遠程監視和控制。
3.4視頻監控系統
-該系統在重要部位部署視頻監控點,實時監控大壩安全和人員安全,以保障工程安全和管理。
3.4.1設計原則
-系統采用多媒體、自動控制、數據庫管理和網絡通信技術,具備高性價比和智能化特點。
3.4.2系統布置
-在主壩、閥門房等地點設置視頻監控點,實現實時監控和錄像查詢。
3.4.3系統結構
-系統結構包括管理中心、現場監控點,通過網線或光纖將視頻傳輸至管理中心進行集中存儲和管理。
四、管理平臺軟件截圖
-
設備
+關注
關注
2文章
4473瀏覽量
70540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33瀏覽量
44444 -
管理平臺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9瀏覽量
8859 -
信息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485瀏覽量
210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