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安全是電力的生命線,事關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了及時消除電網安全風險隱患,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電力安全生產“十四五”行動計劃》,要求到2025年底,電力行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電力安全快速感知能力、實時監測能力、超前預警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系統評估能力,切實增強安全防范治理能力,有效遏制電力安全事故。能夠實現24小時全天候在線監測預警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成為電力行業守護電網安全“生命線”首選技術之一。
項目背景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頻發。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貴州電網公司希望引進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用于監測輸電線路的桿塔傾斜、滑坡體位移等狀況,提升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痛點分析
人員到不了,巡檢效率低
電網設施覆蓋空間范圍大、變形坡體數量眾多且分散,人工難以及時到達隱患點,巡檢效率低。
監測誤差大,災害測不準
由于輸電線路地質災害具有體積小,變形破壞特征微弱,隱蔽性強的特點,人工難以察覺,導致監測結果不準確。
山高林密,信號傳輸難
貴州處于西南山地,地勢高差大,通信信號弱,使得災害預警信息傳輸不暢。
實施方案
受客戶委托,中海達提供電力桿塔地質災害“一核多源”安全監測體系方案。該方案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為核心,融合了多維監測儀、傾角加速度計、風速風向、降雨量等多種智能傳感器,對電力桿塔的變形、傾斜、位移、裂縫進行24小時實時在線監測,且監測數據及時回傳至監測預警平臺,建立起可回溯的地質災害體變形監測數據庫,實現了電力桿塔地質災害全天候、實時高效、綜合智能化的監測和預警響應,最大程度保障了電網安全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點擊獲取詳細案例>>>>
▲中海達電力桿塔地質災害“一核多源”安全監測體系方案系統架構
作業過程
通過初步勘查貴州電網地質災害點情況,選擇3種典型電力設施類型(輸電、變電、配電)、12處地質災害點(邊坡、崩塌、采空區)作為本次項目的監測點。
輸電線路
在輸電線路上,選擇5處由煤礦開采造成滑坡、沉降、崩塌的監測點進行監測。
▲輸電線路監測點安裝GNSS監測設備
▲輸電線路監測點安裝應力計
變電站
在變電站上,選擇4處有明顯的裂縫、滑坡、崩塌風險點進行監測。
▲變電站監測點安裝GNSS監測設備
▲變電站監測點安裝多維監測儀
配網線路
在配網線路上,選擇3處有明顯的滑坡、沉降風險點進行監測。
▲配網線路監測點安裝GNSS監測設備
▲配網線路監測點安裝雨量計
成果展示
通過安裝GNSS監測接收機、應力計、多維監測儀、雨量計和中海達監測預警平臺,對貴州電網中的輸電桿塔、變電站、配電站的沉降、滑坡和崩塌進行24小時實時在線監測,并實時回傳至監測預警平臺,在災害發生初期做出有效預警,提醒工作人員及時排除隱患,保障了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點擊獲取詳細案例>>>>
▲中海達監測預警平臺界面
項目總結
通過應用,中海達電力桿塔地質災害“一核多源”安全監測體系方案解決了貴州電力桿塔傳統監測的多項不足。
1.無需人員抵達,巡檢效率提高
該方案通過對各監測點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實現了全天時、全天候監測,大幅提升了監測效率。
2.監測精度優,微小變形監測準
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該方案實現了毫米級微小變形實時在線監測,助力貴州電網公司快速、準確掌握電力設施運行狀況。
3.預警速度快,數據實時回傳
監測數據實時回傳預警平臺,一旦監測數據發生異常情況時,預警平臺會第一時間發出預警,從而最大程度避免或降低電力設施受損程度。
除了應用于貴州電網,中海達電力桿塔地質災害“一核多源”安全監測體系方案還應用于廣東電網等電網項目。當前,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電力支撐。因此桿塔監測成為電網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能夠全天時、全天候監測桿塔的中海達電力桿塔地質災害“一核多源”安全監測體系方案將持續助力更多的電網公司守牢電網安全“生命線”,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貢獻力量。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023瀏覽量
59079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33瀏覽量
4444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