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效應下,46系大圓柱電池引發全球產業界關注,通過結構創新與材料體系,實現更高效制造、更高性能、更低成本來滿足電動化的需求,已經成為行業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
站在2023年的時間節點,46系大圓柱行業開始發生兩大重要變化。
一是,按照規劃,要在今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化量產的特斯拉,并未達到預期規劃,同時包括松下,也傳出在產業化中遇到一些問題,甚至一度打算放棄。這說明,46大圓柱產業化進入焦灼的狀態。
二是,中國主流電池企業都在推出大圓柱,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創新航、遠景動力、蘭鈞新能源等都在技術上獲得了實質性進展。而且產能擴張方面實質性的進展,包括億緯鋰能,已經加速在海外的落地建廠。
而這背后,來自中國鋰電產業產業鏈的全鏈條的技術支撐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圍繞核心工藝、設備,一大批中國企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涉及干法電極、電芯(涂布、卷繞、裝配)等各個環節。推動大圓柱電池的產業化,中國企業正在提供自己的創新解決方案。
9月15日,高工鋰電以“46系大圓柱電池產業化‘闖關’”為主題開展直播活動。活動上,億緯鋰能電池系統研究院副院長徐宇虹博士、蘭鈞新能源電芯開發總監劉陽博士、逸飛激光副總經理/研發總監冉昌林、上川精密總經理曹國平博士、清研納科董事長王臣博士、海目星激光卷繞產品開發總監劉寶、逸飛激光產品開發與推廣經理孟昌、上川精密研究院院長朱非甲博士進行了分享。
46系大圓柱產業化“痛點”
從技術工藝來看,裝備端一直是46系大圓柱產業化的重要掣肘。活動上,演講嘉賓從各個環節分享了目前46系大圓柱量產存在的痛點與挑戰。
蘭鈞新能源電芯開發總監劉陽博士表示,從產業鏈來看,目前46系大圓柱產業化面臨三大難點:一是終端下決心入場的需求尚未釋放,大圓柱生產放量遇阻;二是大圓柱產品性能及制造上尚未完全匹配用戶需求;三是高容量原材料、結構件原料來源及規模受限。
尤其在性能制造上還存在不確定性,極耳處理方式上是采用全極耳、模切極耳還是斜切極耳,處理上也包括揉平、壓平的工藝;集流盤和極柱、集流盤與殼體/底蓋的焊接也是一大棘手難題;在性能方面要完全兌現其潛力還需要在連續快充循環方面、高溫存儲方面繼續下功夫。
逸飛激光產品開發與推廣經理孟昌指出,由于生產合格率上不去,生產效率難以提升,關于結構、工藝、材料的探索仍在不斷變革探索中,國際上實現大圓柱規模化的量產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如:在結構上,特斯拉此前看似“完美”的結構,卻無法保證合格率,無法量產,最終不得不修改結構,延緩產品發布日期。在工藝上,對于全極耳成型不再執著于切折工藝,正極恢復使用濕法電極工藝,干電極工藝還只是應用到負極。在材料上,除了高鎳三元,還新增了LFP的選擇等等。
上川精密研究院院長朱非甲博士表示,采用濕法電極工藝的大圓柱電池對涂布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包括更高的涂布一致性需求;更窄的削薄區及更小的削薄需求;更多條的陶瓷涂布;更窄的陶瓷涂布區;更高精度的尺寸及對齊度等。這都對涂布模頭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如:涂布的CPK要求從1.67提升到1.9;一致性要求從±1%提升到±0.5%;要求可信及更高的面密度檢測精度;削薄區尺寸要求達到5mm以下,削薄達到5μm以下,以及厚度測量的精確性;從常用的陶瓷涂布區8mm左右縮減到3mm以下;陶瓷的厚度及陶瓷與主漿料的互溶與否需要精確測量;對齊度精度要求從0.5mm到0.3mm。此外,各家4680電池極耳工藝不同,對于尺寸測量要求更加復雜。
海目星激光卷繞產品開發總監劉寶從卷繞端分析表示,目前大圓柱卷繞工藝分為兩側出極耳與同側出極耳等兩種形態,同時存在的痛點包括效率瓶頸、極片對齊、極耳翻折控制、極耳對齊度、整機除塵能力等。
清研納科董事長王臣博士分析干法電極工藝量產主要面臨的挑戰,包括:粘結劑的含量與濕法漿料相當,小于2.0%,關乎于內阻;混合粉體的流動性與濕法漿料相當,流沙若水,關乎于成膜速度;粉體直接成膜的速度、寬度與濕法涂布相當,關乎于生產效率;熱復合的速度與壓力,與濕法電極輥壓機相當,關乎于壓實密度。
大圓柱最新進展及量產預判
行業嘉賓的一致共識是,46大圓柱規模化量產將由中國企業率先開啟,預計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實現量產。
劉陽博士表示,目前涉及大圓柱電池研發的電池企業及車企已經達到數十家,走得快的電池企業基本已經完成所有的研發動作,并基本解決量產阻礙,等待市場上量的量產,多家企業也將2024年作為大圓柱電池SOP的時間點。
目前,蘭鈞新能源基于蘭鈞“雙子星”平臺打造的“辰星”大圓柱電池,具備極限降阻、飛速傳輸的特點,DCR降至<1.8 mohm,快充時間減少至15 min,實現充電5min,續航200km。
億緯鋰能電池系統研究院副院長徐宇虹博士表示,億緯鋰能大圓柱電池已進入C樣階段,截止今年6月份,電芯下線數量達到100萬支,9月實現翻倍達到200萬支,主要得益于大圓柱高效的生產效率。
目前,億緯鋰能的大圓柱生產基地,相比于傳統的電芯制造,其大圓柱電池生產制造在線時間縮短至7天,相比傳統制造工藝工序減少30%;生產節拍更快,綜合生產制造效率相比傳統制造產線提升40倍。同時實現低碳生產。
逸飛激光副總經理/研發總監冉昌林表示,根據與客戶的配合情況看,部分企業的大圓柱中試線基本已經解決,大圓柱規模放量需要根據下游應用場景的明確化,預計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會有突破性進展。
上川精密總經理曹國平博士表示,大圓柱在海外產量的時間比較確定,預計2024年將會翻4倍,相比來看目前國內下游市場需求還不明確。另外在上游原材料方面,如硅基負極的量產應用仍存在掣肘。
劉寶認為,46系大圓柱實現大規模放量的前提,是要形成像18650般實現標品化才能將成本優勢發揮到極致,才能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破局量產 大圓柱裝備創新方案
· 逸飛激光
孟昌在演講中表示,逸飛激光專注于組裝段的智能裝備方案,針對于全極耳的新工藝,涵蓋了極耳成型、包膠、入殼、集流盤焊接、合蓋、封口、氦檢等全套工藝流程。單線效率50-300PPM(個/分鐘),兼容21/32/34/46/60等全系列圓柱全極耳電芯規格。
核心工藝系統上,逸飛激光在全極耳成型方面針對揉平和切折,提供了兩套不同的系統;在集流盤焊接方面,可提供過脈沖激光焊和連續激光焊兩種設備路徑;電芯的封口設備也可選擇激光焊接封口或者機械封口。
同時,為了提高整線的實際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逸飛激光提供的解決方案中單線有超過7000個I/O點,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基于逸飛的這一套MES系統可以充分進行管理,實現智能排產和自主協調,完成車間級制造執行系統的升級。
· 上川精密
朱非甲博士介紹,基于大圓柱提出的更高的涂布一致性及質量控制需求,基于集團子公司上川精密的模頭調節經驗+銳奇精測的面密度測量經驗+華視智能的軟件及AI能力,華視股份推出了全閉環控制涂布系統,已經實現批量交貨,在部分現場實現了COV小于0.2的涂布質量。
其中,銳奇精測的1.5*12mm的光斑尺寸+自研的高精度測量傳感器+高可靠的測量工作站及電氣系統+成熟的測量軟件系統,帶來了3σ為±0.05g/㎡或±0.05%的重復精度;上川精密基于近10年的墊片設計經驗,可以通過墊片設計來實現5mm以內的削薄區及5μm以內的削薄;華視智能的Argusmart測量系統,可以進行分辨率0.025mm的測量,滿足0.1mm以下的測量精度。
· 海目星激光
劉寶介紹,海目星激光圓柱切卷一體機率先攻克工藝技術難點,產能效率15PPM(極片長度5.5m),張力波動≤±5%,激光切割速度1.5m/s(全極耳狹縫工藝)。
突破性采用凹凸模設計的專利結構,對極耳進行預折及撫平拍平(經過多次角度逐級成型),并通過6維度DOE技術優化,進一步防止了極耳成型后產生翻折和倒插,保障了卷繞電芯的安全性。
采用CCD與模切閉環控制,使極耳對齊度保持在±5mm以內的精度;新研發測厚與模切閉環控制系統,進一步提升極耳對齊度的控制精度。
· 清研納科
王臣博士表示,已量產的濕法電極目前面臨溶劑NMP引入具有生殖毒性、能耗高、占地面積大等困境,清研納科目前在干法電極制造擁有的底層技術包括:1、粉體直接成膜技術,2、自支撐膜片與涂炭集流體熱復合技術。
2021年10月,清研納科已建成年產能100萬平方米的超級電容器用干法電極生產線。2023年10月,公司將拉通國內首條鋰離子電池用干法電極生產線。目前公司與納科諾爾聯合研發的多輥連軋設備采用8輥形式,幅寬達450mm,速度達30m/min。
審核編輯:湯梓紅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311瀏覽量
107269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461瀏覽量
129009 -
鋰電
+關注
關注
4文章
435瀏覽量
15944
原文標題:46大圓柱電池產業化“破曉”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