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下超導體的幾個重要物理效應,
1)零電阻效應
在超導體的臨界溫度以下,其電阻值降為零。銅的電阻率為1.7x10^-8 Oh*m, 雖然其數值較小,但是在芯片設計中要考慮metal routing的電阻影響,過長的金屬走線會帶來一定的電壓降,可能引起IR drop的問題,使得電路中實際的電源電壓不滿足要求,超導體則不會存在該問題?;诔瑢w的零電阻效應,電流流經超導體時,不會發生衰減,有望應用于長距離直流傳電和強磁體。
2)邁斯納效應
所謂邁斯納效應(Meissner Effect), 即完全抗磁性,在臨界溫度以下,磁力線無法穿過超導體,如下圖所示。微觀的解釋是,超導體內的庫珀對在表面形成電流,表面電流產生的磁場與外加磁場在超導體內完全抵消。我們在一些視頻中看到的超導體懸浮在磁場的現象,即對應邁斯納效應。磁懸浮列車正是邁斯納效應的一個重要應用。
3)約瑟夫森效應
所謂約瑟夫森效應(Josephson Effect),是指在超導體-絕緣體-超導體形成的三明治結構中(也稱為約瑟夫森結),無外加電壓時,電子庫珀對可以通過量子隧穿越過中間的絕緣體,形成超導電流,如下圖所示。當施加直流電壓時,則會產生隨時間變化的交變電流。超導量子計算正是通過基于約瑟夫森效應構建的超導電路來實現。
在一些公眾號文章中,鼓吹室溫超導可以大大降低芯片功耗。我們常說的芯片,其實是半導體芯片的簡稱。而芯片的底層元器件是CMOS晶體管,通過在半導體中進行摻雜,形成P區和N區,進而形成不同功能的器件。不同元器件之間通過金屬互聯,如果使用超導體取代這些金屬互連線,則可以有效降低IR drop的風險。除此之外,室溫超導體無法插足現有的半導體芯片大廈。
對于芯片功耗,可以主要分為以下幾部分,
1)翻轉功耗(switching power)
翻轉功耗,即電路對負載電容充放電所消耗的功率,計算公式為,
2)短路功耗(short-circuit power)
在晶體管翻轉的過程中,對應波形上升沿和下降沿的過程中,會存在P管和N管都處于導通的狀態,此時電流從VDD流向GND, 產生功耗,如下圖所示。短路功耗和翻轉功耗都屬于動態功耗(dynamic power)。
3)漏電功耗(leakage power)
漏電功耗,即電路在靜態時由于一些寄生的漏電引起的功耗,對應晶體管不同摻雜區域形成PN結通電后的微弱電流流動。CMOS管的漏電主要包括:a)亞閾值漏電流Isub, b)柵極感應漏電流Igidl和Igisl,c)柵極漏電流Igate, d)晶體管反偏電流,如下圖所示。
隨著工藝節點的提升,相同面積中的晶體管數目增加,漏電功耗在芯片整體功耗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超過50%,如下圖所示。
對于高速光模塊,功耗大體分為三部分,即DSP、激光器和模擬電路相關。下圖為400G ZR的功耗分解圖,其中DSP幾乎占總功耗的半壁江山,driver和TIA占27%,可調諧激光器占12%。這也是Linear drive概念受到青睞的原因,干掉功耗大戶DSP。400G光模塊的典型功耗是8-10W。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硅光方案,其外部DFB光源的功率都比較大, 典型值為16-18dBm,考慮到DFB激光器本身的轉換效率(wall-plug efficiency),對應的功耗較大。這也是CPO模塊中光源外置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降低激光器散熱對硅光芯片的影響。對于像Intel的異質集成光源方案,其光功率一般不會太高。
最后再簡單聊一下,如果室溫超導得以實現,量子計算是否會大范圍應用,取代經典計算機?一方面,室溫超導如果實現,整個量子系統不再需要維持在低溫狀態下,但是仍然需要解決環境溫度擾動對量子態的影響。另一方面,室溫超導的實現將帶來量子系統的簡化,量子比特的數目將得以大幅度增加(IBM目前實現了43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處理器),量子計算的商業應用將會大大加速,有望從實驗室真正走向大眾。但是從材料的研發成功,到應用到計算芯片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對于芯片從業人員,沒有必要恐慌,保持關注即可。目前的芯片基礎是半導體,不是超導體。即便室溫超導真的得以實現,半導體芯片依然會是主流,室溫超導中短期不會對芯片行業產生影響。如何有效降低芯片功耗,才是芯片工程師們更需要關注的問題。
-
芯片設計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002瀏覽量
54814 -
電源電壓
+關注
關注
2文章
986瀏覽量
23945 -
CMOS晶體管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10206 -
電容充放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94瀏覽量
5829 -
室溫超導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瀏覽量
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