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簡介
冒泡排序: (Bubble Sort)是一種簡單的交換排序。之所以叫做冒泡排序,因為我們可以把每個元素當成一個小氣泡,根據氣泡大小,一步一步移動到隊伍的一端,最后形成一定對的順序。
冒泡排序的原理:
我們以一個隊伍站隊為例,教官第一次給隊員排隊是無序的,這時候就需要排隊,按矮到高的順序排列,首先拎出第一第二個比較,如果第一個隊員比第二個要高,則兩個交換位置, 高的放到排到第二個位置,矮的就排到第一個,再把第二個,第三個比較,把高的排到后面一個位置,然后以此類推,直至第一輪所有隊員都比較過一次(記住每次比較都是相鄰的兩個),這樣就可以把最高的排到最后的位置。
總結就是: 每一輪都需要從第一位開始進行相鄰的兩個數的比較,將較大的數放后面,比較完畢之后向后挪一位繼續比較下面兩個相鄰的兩個數大小關系,重復此步驟,直到最后一個還沒歸位的數。
冒泡排序流程圖
我們進行分解看看每一步是怎么執行的
首先我們給個無序數組 [3,14,32,16,53,8] 進行升序排序
- 第一輪:初始值 [3,14,32,16,53,8]
如圖所示,走完第一輪之后,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是[3,14,16,32,8,53],此時已經將最大的數53排到了指定位置,所以冒泡排序每一輪只能確定將一個數歸位。即第一趟只能確定將末位上的數歸位, 第二趟只能將倒數第 2 位上的數歸位,依次類推下去
- 第二輪:初始值 [3,14,16,32,8,53]第二輪排序結果[3,14,16,8,32,53]
- 第三輪:初始值 [3,14,16,8,32,53]第三輪排序結果[3,14,8,16,32,53]
- 第四輪:初始值 [3,14,8,16,32,53]第四輪排序結果[3,8,14,16,32,53]
- 第五輪:初始值 [3,8,14,16,32,53]第五輪排序結果[3,8,14,16,32,53] 到這,我們最終排序完成。
Java代碼實現: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for(int i=0;i< array.length-1;i++){//控制比較輪次,一共 n-1 趟
int num = 0; //用來記錄比每輪比較的次數
for(int j=0;j< array.length-1;j++){//控制兩個挨著的元素進行比較
if(array[j] > array[j+1]){
//換位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比較一次,加1
num =num+1;
}
//結果輸出
System.out.print("第"+(i+1)+"輪:[");
for (int a=0;a< array.length; a++){
if(a!=array.length-1)
{
System.out.print(array[a]+",");
}else{
System.out.print(array[a]+"]");
}
}
System.out.println(",比較了:"+num+" 次");
}
}
輸出結果
第1輪結果:[3,14,16,32,8,53],每輪比較了:5 次
第2輪結果:[3,14,16,8,32,53],每輪比較了:5 次
第3輪結果:[3,14,8,16,32,53],每輪比較了:5 次
第4輪結果:[3,8,14,16,32,53],每輪比較了:5 次
第5輪結果:[3,8,14,16,32,53],每輪比較了:5 次
我在每輪比較的時候定義了一個num來記錄比較次數,大家可以看到長度為6的數組比較,比較了5輪,每輪都比較了5次, 但是通過上面拆分的每一輪比較細節可以看出,其實約到后面的比較,有一部分已經是排好了,如果某個數比他的下一個位置還小, 就沒有必要和后面已經排好的數據再做比較,這樣只會增加程序運行壓力。
比如,第四輪,8和14比較,換位之后,16,32,53都已經排好了,14再和16比較,不用換位,那16之后的數據已經在第三輪排好,就沒必要再比較16和32,32和53了。
那我們來對程序做一個優化,其實在第一輪把最大的數字排到最后之后,第二輪就不用再和最后一個數字比較,因為最大的數字已經排好,再比較也只能排在最后一位之前了。
優化: 我們就在程序內層循環做一個限制,每輪比較之后,下一輪就比較到array.length-1-i的位置。就是第一輪6位數都比較完成,最大排在最后,第二輪就比較前五個數,把前五個數中最大的排在第五位。這樣以此類推,就可以減少程序中無用的比較。
優化代碼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for(int i=0;i< array.length-1;i++){//控制比較輪次,一共 n-1 趟
int num = 0; //用來記錄比每輪比較的次數
//每一輪比較一次就排除最后一位,每輪的最后一位一定是這輪最大的,所以-i,
for(int j=0;j< array.length-1-i;j++){//控制兩個挨著的元素進行比較
//換位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比較一次,加1
num =num+1;
}
//結果輸出
System.out.print("第"+(i+1)+"輪結果:[");
for (int a=0;a< array.length; a++){
if(a!=array.length-1)
{
System.out.print(array[a]+",");
}else{
System.out.print(array[a]+"]");
}
}
System.out.println(",每輪比較了:"+num+" 次");
}
}
我們再來看看結果:
第1輪結果:[3,14,16,32,8,53],每輪比較了:5 次
第2輪結果:[3,14,16,8,32,53],每輪比較了:4 次
第3輪結果:[3,14,8,16,32,53],每輪比較了:3 次
第4輪結果:[3,8,14,16,32,53],每輪比較了:2 次
第5輪結果:[3,8,14,16,32,53],每輪比較了:1 次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由之前30次比較減少到15次,所以程序壓力會少很多,程序復雜度也降低了。由上面結果可知:6位長度的數組需要排五輪,每輪次數減1,那如果由n個長度的數組,需要比較多少次呢?
- 第一輪:6-1
- 第二輪:6-2
- 第三輪:6-3
- 倒數第二輪:2
- 倒數第一輪:1
得出結果: (n-1)+(n-2)+...+2+1 = n(n-1)/2 =1/2n^2 -1/2n
是一個等差數列,按照時間復雜度規則,直接取最高階項并去除常熟系數等到時間復雜度就是 O(n^2)了
到這,我們的冒泡排序就了解完了。
-
JAVA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960瀏覽量
104562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6文章
3778瀏覽量
80858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753瀏覽量
683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