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iley McKeefry,得捷電子DigiKey
至少過去的一、兩年以來,供應鏈遭受了諸多困難——復雜的是:貿易限制、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全球疫情以及所有相關的副作用還在持續。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子元器件的需求將遠超供應,而晶圓產能需要經年累月的時間才能建成。每一個細分行業的OEM都在競相獲取他們需的元器件。
制造商們面臨的惡夢對以販賣假零件謀生的騙子們來說可謂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我們是有對策的。
買到假冒產品從表面上看,是組織花錢沒有買到他們需要的產品。另一方面,元器件原始制造商丟失了本應獲得的收入,產品故障或性能不良則同時影響了制造商及其供應商的品牌聲譽。深入一點看,因為產品更換、法律糾紛、快速增加的大規模召回以及安全體系問題都會造成成本增加。最壞的情況下,產品故障可能對最終用戶造成嚴重傷害,甚至生命威脅。在幾乎所有的交通、醫療、電網和軍事系統中,電子元器件都是關鍵系統的大腦。
盡管大型OEM廠商一般都是直接從元器件制造商采購,或許可以回避這些挑戰,但眾多小規模制造商則沒有這種供應鏈優勢,更有可能面臨這種挑戰。此外我們還能想到,面臨同樣風險的還有那些遭受短缺打擊的關鍵行業——國防、衛生保健和汽車等。盡管當前還缺少這方面的調查,但有一點可以說明的是,問題已經得到大大改善。技術和電商給這些壞人提供了便利,讓他們比以前更加有機會進行投機取巧和快速應變。
對這類客戶來說,與分銷商保持良好關系不失為上佳策略,這樣可以確保供應安全和所購產品的質量(圖1)。
圖1:包括全球買家和較小型組織在內,行業幾乎四分之一的半導體都是通過分銷渠道出貨的。他們都需要同其分銷商保持良好的關系。(圖片來源:McKinsey)
假貨陷阱
在未來數月內,隨著交貨期的延長,許多組織及其采購專員都會想走捷徑,并甘冒風險去購買“替代”產品,希望他們不要買到仿冒的元器件。他們會匆忙去驗證并招募新供應商,在考慮合理的風險后改變既有政策。組織會傾向于考慮新途徑來獲取所需的產品,而只不是指望特許經銷商或知名獨立經銷商。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十年前就發現,五角大樓采購的電子元器件中多達15%都是仿冒品[1]。隨著波音公司在其飛機產品線中發現冰檢測模塊出現故障,這個問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
因此買到仿冒元器件的風險是很大的。例如,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已公開表示,每年因仿冒器件就給半導體行業造成了75億美元的損失[2]。而且因更換已安裝好系統中的仿冒或故障元器件而導致的成本遠超元器件本身成本。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仿冒電子元器件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估計一年要達到2500億美元左右。注意,盡管有眾多像ERAI Inc.和政府行業數據交換計劃(GIDEP) 這樣的組織在跟蹤假冒零件的投訴,但因為涉及隱私,意味著這方面的詳細信息并沒有被公開。
今年夏天,ERAI指出,網上出現了幾十個網站,試圖引誘在谷歌上搜索零件的毫無戒心的買家[3]。行業監督機構給出了一些發現不良行為網站的提示。警惕信號包括:
需通過電匯支付預付款。拒絕像信用卡和Paypal這樣的備用支付方式。
使用Google廣告宣傳具體零件編號。
謊稱是某行業協會成員,如是大的半導體品牌,或是電子元器件行業協會 (ECIA) 成員。在其網站上展示附屬機構名單。
語言和設計鏡像引用多個站點。
承諾有停產或難找零件現貨并且售價低于市場價。如果看起來好得不像真的,那么它可能真的就是假的!
如何遠離假貨
造假者提供的產品一般看起來很真,但實際質量差,而且難以發現。這些騙子一般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制作仿冒品:
克隆:零件是從頭制作的,看起來像真品,但可能達不到承諾的性能規格。
回收:從電子垃圾中回收元器件,經過清理和重新打標使之看來像新的。
幸好制造商有很多方法來減少這種風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廠家都喜歡與知名和經過驗證的供應商合作,特別那些元器件制造商的特許分銷商。檢查分銷商是否有獲得相關認證,如SAE AS6081關于假冒電子零件:分銷商的規避、檢測、緩解和處置的認證。或遵守特定行業標準,如AS6081,該標準提供了要求、實踐、方法和指導,以減輕航空航天業中采購和供應可疑假冒和偽造零件的風險。
OEM需要審查其整體業務策略,最大程度減少引入仿冒元器件的風險。在設計階段,組織在設計單個產品或單一來源產品時應仔細考量,因為有備用選擇,冒險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在運營層面,OEM應考慮采用盡可能保守的庫存策略,并與分銷商合作伙伴一起管理好渠道。在供應鏈層面,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客戶保持密切合作有利于打造一個信任、理解、共享的氛圍。
最終,一旦產品到手,特別當來源是新的或獨立的時,有人幫助測試和檢查可以幫助發現潛在問題。我們一般應對元器件進行測量,以尋找出制造商規格的差異。為了發現瀝青層(通常由造假者用它來進行器件虛假打標),測試人員可使用丙酮進行清洗,即可去除任何虛假印字。此外,X光機檢查和電子測試可以發現質量不足或性能降低。最后,當某一批芯片的真實性出現問題時,一些組織會解封一些芯片。
短缺短時間不會消失。仿冒元器件始終會存在,挑戰似乎也在增加。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警覺”和“小心一點”將是電子采購專業人士的口頭禪。良好的商業慣例,加上合理的懷疑態度,是減少假貨風險的必要思路。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5瀏覽量
421809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51瀏覽量
388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