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 的CEO唐唯實,對大趨勢的判斷是非常準的,之前也是他第一個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份額提出了擔心。這一次他又是第一個,對電動汽車發展速度放緩的擔憂表示,Stellantis 正在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逆轉。他的核心理由,在即將舉行的歐盟議會和美國眾議院選舉中,公眾輿論和政策對電動汽車可能發生逆轉,因此Stellantis正在與管理團隊一起準備應對各種情況的方案。
Part 1
基于現實的路徑
在2023年,轉向電動汽車的痛苦已經出現了:
1)英國首相里希 · 蘇納克宣布,原本定在 2030 年開始生效的燃油車禁售令,將被延緩五年,推遲到 2035 年,而且即使在禁售令生效以后,二手燃油車也仍然被允許出售。
2)歐盟和德國已就擬議的2035年新內燃機汽車銷售禁令達成協議,將包括豁免電子燃料的情況。根據協議,2035年之后,內燃機汽車仍可出售(使用碳中和燃料替代品)。德國對2035年歐盟新內燃機汽車銷售禁令的反感情緒逐漸加劇,幾個盟友加入了反對電子燃料缺乏明確性的行列。德國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是該國改變主意的領導者,他表示歐洲應保持技術中立,允許內燃機車輛使用二氧化碳中性燃料在2035年后重新注冊。
唐唯實的觀點比較犀利,2024年將有兩次重要的選舉,即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和11月的美國眾議院選舉。他認為屆時政策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公眾傾向于減少電動汽車數量,Stellantis 可能需要調整策略,但是并沒有透露逆轉可能對Stellantis帶來的具體后果。
歐盟已經確定,從2035年起,新注冊的汽車將不再允許排放二氧化碳,車隊限制必須在2035年前降至零。盡管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在調整驅動策略和開發純電動車型。在這里的核心問題,還是從跑在前面的中國來看,電動汽車轉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而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和中國的競爭優勢是處在弱勢的。
簡單來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在電動汽車替代內燃機的過程中,價值鏈是重新被分配的。如果歐美不能接受自己在垂直整合,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中已經落后的事實,那政策層面是在選舉中發生轉折。
Part 2
中國的特殊的地方
我們仔細思考,為什么中國電動汽車規模和滲透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的時候,還能保持最高的增速,在這里有兩個核心。
1)供給:我們打通了從原始材料到電池制造一整套產能,而且把產能擴展到TWh,做好了準備,也把價格打下來了。所以我們看到2023年,在中國電池材料價格的降低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設想,估計需要大約2-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的成本下降過程,幾乎在今年2023年一年內就已經全部實現。今年新能源車市場幾乎沒有經歷補貼遞減過程,年底的搶購潮并未發生,動力需求也相對平穩。儲能領域仍然沒有顯示出復蘇的跡象。電芯原料成本繼續下降,鐵鋰電芯的材料成本為293元/度電,三元電芯材料的成本為448元/度電。
2)基礎設施:中國的充電基礎設施,不管是從交流充電和直流充電系統,都是遠遠超出了歐美的想象。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電網,先進程度是首屈一指的。而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根本沒做好大規模轉向電動汽車的準備,歐盟委員會計劃制定一項高達58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55萬億元)的計劃,對歐洲電網進行全面檢修和升級,以迎接不斷增加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
所以現在的核心問題,從傳統內燃機到電動汽車,歐盟在沒優勢的情況下,不僅現在的汽車產業賺的錢將來沒有了,歐盟的市場也會被中國預期拿走20%,甚至將來可以到40%。那歐洲汽車工業還存在嗎,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現實是,歐洲322家汽車工廠,歐洲有1290萬份工作,包括240直接就業和1040萬非直接就業。
隨著特斯拉的運營情況被大家搞清楚,我們發現現實來看,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的汽車產業本質都是一樣的。轉型電動汽車,是需要代價的,這個代價能不能付得起,是需要思考的。
芝能觀點:
1)2024年,歐美日韓政策可能會出現變化,特別是經濟變弱出現系統性裁員的時候。今年UAW的要求,在電動化時代沒辦法滿足的
2)2024年,我們可以看到歐美日韓可能把整個過程拉長,然后用“碳中和燃料替代品”來續命
所以從全球來看,我們已經做出了世界級的成就,但是往前走一步,一定需要智能化作出讓消費者有本質差異的產品。光靠電動化,我們已經做到了低價供給,充電樁鋪滿,但是產業的同質化帶來的勞動力擠出效應痛苦,我們也在承受。智能化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否則我們可能繼續走在一條孤獨的道路上。
審核編輯:黃飛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1950瀏覽量
230581 -
燃油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1瀏覽量
8836
原文標題:如果歐美在電動化的進程中減速怎么辦?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