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突破產業瓶頸的過程中,國有企業承擔著重要的“基石”作用,是補齊我國產業關鍵核心短板的“主力軍”、強化產業優勢供給的“頂梁柱”、搶先布局產業前沿的“排頭兵”。在數字新形勢下,科技創新已成為各級國企的重要使命。軟通動力基于多年積淀,提供了一套面向央國企自主可控及創新從頂層設計到實施交付的完整方法論和路線圖,為國企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為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各級政府信創政策密集出臺。最近,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打造國家信創產業高地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這是北京第二部、全國第九部信創產業專項政策。《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圍繞央國企數字化轉型、行業信創需求,編制外設、應用軟件等適配遷移指南和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預見,央國企信創的建設將迎來全面加速。
近日,操作系統大會2023在北京舉行,軟通動力在其主辦的分論壇上重磅發布《以數字化建設助力國企科技創新》白皮書,為國企科技創新提供相關思考和探索。
自主圖強 直面國企自主可控難題
自主可控是國企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是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高投入、長周期、復雜性、壟斷性等顯著特征,需要綜合考慮自主可控帶來的成本、質量、生態、安全性等問題。國企在自主數字化創新征程中,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一是成本投入高
這不僅包括創新研發和產品替換本身的費用,還要考慮相應的時間成本以及后期運維成本。具體來說,大多數國企已經持續進行了了5-10年的數字化建設,積累了規模龐大的IT資產,這無疑將帶來相當可觀的替換成本;在替換周期方面,以數據庫遷移為例,一家大型國企完成數據庫替換需要2—3 年的時間,期間可能會帶來較長時間的業務暫停;此外,隨著技術路線的差異性和復雜度提升,也需要更多更專業的運維人員。
2
二是產品質量不足
受技術成熟度、產品先進性、用戶需求多元化、使用場景復雜等因素疊加影響,基礎軟硬件產品穩定性和配套解決方案存在不足。即在一定的負載和長時間運行狀態下,能夠保障系統穩定性的能力欠缺,以數據庫為例,當用戶在面臨業務量大、多并發等情況,系統穩定性不足可能導致系統宕機、管理流程中斷等風險。
3
三是生態不完善
自主可控生態體系構建涵蓋的技術體系復雜、產品類型眾多,且替換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經過長時間嚴格的開發、測試、迭代和適配驗證,需要強大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產業鏈協同支撐。同時,基礎軟硬件的底層標準和生態多是由國外供應商主導,缺乏成熟的生態適配方案。
4
四是安全體系建設滯后
據公開研究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國網絡安全硬件和網絡安全軟件產品國產化率接近 35% 和 100%,安全硬件平臺國產化率較低,難以達到構建一體化自主防護能力的要求。此外,安全體系建設與技術迭代不同步,無法滿足動態發展的安全防護需求。
因此,國企要從管理機制、創新體系、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入手,并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高效的增強自主可控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自主可控“七步法” 鑄就國企核心競爭力
當前,國企發展正處于數字化浪潮深入變革階段,進行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與此同時,國企發展面臨著國外技術的限制和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強化自主可控和創新的力度,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強的產品和服務勢在必行。經過深入的洞察和分析,軟通動力認為“七步法”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路徑。
第一步,成熟度評估。
構建成熟度評估和資源盤點模型,從中發現問題與不足。
第二步,愿景確立。
基于評估情況制定實施目標,探索中國特色的數字技術自主可控與創新升級之路。
第三步,模式選擇。
根據企業類型、規模和行業差異,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模式選擇。比如綜合型集團企業(自下而上從數字基礎設施逐步開展自主可控升級),集團下屬公司(自上而下圍繞應用層的解決方案開展集成、適配與優化),新建企業(打造自主可控原生企業)。
第四步,頂層設計。
強調三步走,逐步完成協同辦公、經營管理、核心業務系統的頂層設計。同時,在技術架構設計上,也要考慮適配靈活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第五步,產品篩選。
要選擇滿足自主性、穩定性、生態性、組合性、易用性、周期短等原則特性的產品。
第六步,創新實施。
提出通過解決方案+平臺+產品順利推進自主可控落地實施,同時要在實施過程中做好“PDCA” (計劃-執行-檢查-修訂),通過不斷地試錯與改進,在提升自主可控比例的同時,支撐企業在市場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上取得新一輪突破。
第七步,生態與保障。
構建自主可控與創新的生態圈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構筑生態要從標準體系、組織體系、文化建設三方面,全方位保障自主可控戰略實施。
國企自主可控需要緊密結合數字化工作,以“戰略協同”“產品協同”“服務協同”實現數字化與自主可控的協同發展,其必然始于方法創新,自主創新“七步法”,將有效指導國企數字化創新發展,實現內外部戰略、產品、服務的高效協同創新。
技術引領 構建國企自主創新支撐體系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自動化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正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柱。與此同時,技術之間的融合創新和應用實現技術的倍增效應,成為顛覆性變革的力量,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推動力。未來隨著技術融合創新和應用的深化,大模型、AI 端云一體化、云計算、數字孿生、RPA 等技術層面的自主可控與創新體系將逐步形成。
以AI大模型為例。國產AI大模型將深度適配不同AI應用場景,支持多模態場景,提供涵蓋大模型訓練、測評、部署的一整套端到端的安全可控體系,未來也更注重大模型一站式運營服務、數據治理及安全服務能力構建。基于AI 大模型的細分賽道在不斷開辟或擴充,在 AI+ 辦公軟件、AI+ 創意工具、AI+ 企業服務、AI+ 網絡安全、AI+ 金融以及醫療、教育等,大模型將通過持續創新讓千行百業煥發新生機,實現蓬勃發展。
同時,隨著自主可控及創新體系的發展和構建,各細分領域產業生態逐漸形成和壯大,而CPU和操作系統是自主創新體系中的最關鍵環節。國產CPU因為受到限制,發展相對緩慢,亟待更大的突破。操作系統和數據庫則在規模化穩步推進,例如,軟通動力分別基于openEuler、openGauss自主打造了天鶴操作系統和天鶴數據庫,推動建設國企自主可控與創新生態,已經在電信運營商和大型央國集團得以實施應用。
探索不止 國企自主創新未來展望
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國企數字化轉型和自主可控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眾多國企聚焦新興數字技術應用,借助數字化賦能業務發展和模式創新,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自主可控將成為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動能。隨著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市場開拓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國企自主可控與創新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下一步,自主可控有望從金融、電信、石油、電力、交通、航空航天、醫療、教育8大代表行業向更多領域拓展,將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級應用與場景相結合,實現“行業+”創新升級。
“開源創新”將成為推動自主可控發展的新引擎。開源已成為一種超越軟件生產領域,分布式的、面向問題解決和價值創造的社會運動和工作方式。開源所具有的大眾協同、開放共享、持續創新等特點,擁抱開源,不僅有利于緊密跟隨技術發展趨勢,還可對行業發展方向形成影響,最終達到盡最大可能保持和提升競爭力。未來越來越多的開源模式將在自主可控領域出現,將有助于幫助國企快速獲得新技術,加速創新進程。
自主可控將從關注“IT系統替換”到關注“新價值網絡”。自主可控戰略深刻影響著企業的戰略布局和轉型策略。國企在數字化和自主創新發展中應從單純關注IT系統的實施和維護,轉變為重視構建和參與更廣泛的新價值網絡,把握數字化時代機遇,提升自身競爭力。
唯有持續提升自主可控與創新能力,國企才能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目前,國企自主可控于創新步入攻堅期,面對一系列復雜的難題和挑戰,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決心。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以此白皮書發布為契機,軟通動力期待與各方繼續攜手,為繁榮開源生態添磚加瓦,持續助力國企自主可控與創新,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新藍圖貢獻力量。
軟通動力·中國數字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
?軟通動力信息技術 ( 集團 ) 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致力于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技術服務領導企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信賴合作伙伴。在自主可控領域,軟通動力發展開源歐拉、開源鴻蒙、開源高斯的行業發行版賦能金融、電力、制造業等核心實體行業,依托鯤鵬 & 昇騰以及國產芯片推出軟通鯤鵬 & 昇騰系列硬件和歐拉 & 鴻蒙硬件,并基于沉淀的實施方法論,賦能央國企和實體產業國產化與產業創新。目前,軟通動力已經構建了包括咨詢、底座平臺、創新能力、行業解決方案、運維、安全服務在內的一套完整的自主創新能力體系。
?
原文標題:軟通動力發布以數字化建設助力國企科技創新白皮書,為數字中國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軟通動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軟通動力
+關注
關注
1文章
758瀏覽量
15131
原文標題:軟通動力發布以數字化建設助力國企科技創新白皮書,為數字中國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章出處:【微信號:isoftstone-group,微信公眾號:軟通動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