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本文作者:銀匠
數字社會的發展有兩張基礎網絡:
第一張是移動通信網絡,主干是運營商的蜂窩網絡,比如4G、5G、NB-IoT等,再加上wifi、藍牙、LoRa等“支流”,組成萬物互聯的網絡基礎。
第二張是定位網絡,室外環境主要是衛星定位(GNSS),但在室內場景,組建一張大范圍覆蓋的定位網絡一直是一個困擾行業發展的大難題。
難道是因為室內定位技術達不到要求嗎?當然不是,目前主流的室內定位技術精度都做到了1m以內,這個精度比GNSS要高很多。
既然技術上沒問題,那限制定位網絡的發展就是產業的問題,其最核心的問題有2點:
第一點:就是誰來建設與運營這張網絡。建設與運營一張室內定位網絡需要極大的投資,并且后續的運維服務也十分關鍵,這顯然不是一個小企業能搞得定的事情,需要移動、電信、聯通這樣的運營商級別企業才能做這個事。
三大運營商可以做這個事,但是為什么不去做呢?
那就是第二點的原因,成本與投入產出比。專門為定位建一張網絡,投入的成本可能不會比投資一張5G網絡少,但是能創造出多大的收益?運營商現在連5G如何回本這個問題都在大傷腦筋,再單獨搞定位網絡顯然不現實。
那如何破局呢?答案就是本文要介紹的5G定位網絡。
5G定位其核心思想是5G的通信與定位復用一張網絡,這樣好處也顯而易見。
對于5G網絡來說,如果依然只是提供單一通信能力,哪怕它性能很強(高速率、低延時等),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4G網絡足夠用,5G再強,屬于能力溢出,除非是4G退網,市場上只有5G可以選擇,不然的話,僅僅只有高性能的通信能力這一個賣點,不足以讓大家都非要用它。
這樣的背景之下,5G要推廣就需要賦予它更多能力,尤其是之前的技術所不具備的能力,高精度定位能力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突破方向,它對客戶的賣點就是:用了5G網絡,不只是可以享受強大的通信能力,也能有精準的定位能力,這在B端客戶中能滿足很多用戶的需求。
對于室內定位網絡而言,既然單獨搞一張網絡的方案行不通,那在不增加網絡建設成本的基礎之上,就讓用戶享受到了高精度定位網絡的能力,這對于整個產業的普及是一件很利好的事情。
所以5G+高精度定位,一張網絡多用,是行業發展一種必然的趨勢。
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5G定位這個技術
參考5G應用產業方陣聯盟的資料,我們整理了5G高精度定位的一些詳細信息。
從5G定位原理的角度來看,定位技術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基于三角關系和運算的定位技術、基于場景分析的定位技術和基于臨近關系的定位技術。
基于三角關系的定位技術
這種定位技術根據測量得出的數據,利用幾何三角或雙曲線關系計算被測物體的位置,它是最主要的、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定位技術。
基于場景分析的定位技術
這種定位技術對定位的特定環境進行抽象和形式化,用一些具體的、量化的參數描述定位環境中的各個位置,并用一個數據庫把這些信息集成在一起。業界習慣上將上述形式化和量化后的位置特征信息形象地稱為信號“指紋”。觀察者根據待定位物體所在位置的“指紋”特征查詢數據庫,并根據特定的匹配規則確定物體的位置。
基于臨近關系的定位技術
基于臨近關系進行定位的技術原理是:根據待定位物體與一個或多個已知位置參考點的臨近關系來定位。這種定位技術通常需要標識系統的輔助,以唯一的標識來確定已知的各個位置。這種定位技術最常見的例子是移動蜂窩通信網絡中的Cell ID。假設待定位物體分別位于三個Cell中。由于各個Cell中參考點的位置已知,所以根據待定位物體所在Cell可以粗略確定其位置(即Cell中參考點的位置)。
5G時代大量的應用需要精準定位,比如工業AGV、資產追蹤等,尤其是室內精準定位,為此3GPP R16協議版本于2020年中凍結并將定位能力引入到5G網絡標準。除了傳統的E-CID、OTDOA和UTDOA等定位技術,5G定位結合5G寬頻譜和多波束的特性,進一步定義和支持了基于蜂窩小區的信號往返時間(multi-RTT)、到達角測量法(UL-AoA)和離開角測量法(DL-AoD)等多種定位技術。
5G定位技術優勢包括:
1、高載波頻率
5G采用高頻或者毫米波通信,高頻波具有嚴重的穿透損失性質,所以不會有多路徑衰減的干擾;高頻電磁波幾乎只能以直線路徑(Line of Sight, LOS)的方式傳遞,電磁波繞射、散射及反射的干擾問題不大,而直線是最容易計算距離的路徑類型。
2、高帶寬
5G頻譜尤其是毫米波(mmWave)具有移動通訊中前所未有的大帶寬,當傳輸帶寬越大,信號的取樣間隔越短,毫米波系統便具備較高的原始分辨率,可測量的最小距離越小,代表精確度越高。
3、天線數量極多
5G支持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技術,在基站設置大規模的多天線數組,利用多根發射天線與多根接收天線的組合提升頻譜的效率,提供更多的空間自由度(High degree of resolvability of angles)。更多的訊號角度信息增加,定位的分辨率就能跟著提升,判別更精準的地理位置。
4、網絡密度高
由于5G覆蓋范圍小且容易遭到建筑物遮蔽,如果要達到都市內普及,運營商須大規模部署小型5G基站。高密度基站代表有許多可供參考的資源節點,可以提供高密集度的位置信息達到更精準的定位。
5、室內室外一張網、通信定位一張網
5G室內外一張網(室外5G宏站、室內5G室分站),既可以滿足設備終端通信的要求,同時可以實現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的應用,一網多用,大幅度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
隨著3GPP Rel-17版本的凍結,5G定位技術將逐漸走向成熟。
針對一般商用場景,R17定位精度目標從室內3米、室外10米提升到了亞米級,定位的時延要求小于100ms。在工業物聯網場景,R17定位精度誤差要求小于20cm,定位的時延要求小于10ms。
R17通過優化差分定位降低終端和基站收發時延的影響,支持多路徑信號測量上報,輔助信息發送等提高到達角和離開角的測量精度,從而提高定位精度。R17通過定義按需發送的定位導頻信號,降低定位測量的請求回應時間、終端測量時間及測量Gap激活時間等降低時延。通過支持RRC非激活狀態終端的定位測量、信令和流程等降低功耗,并支持GNSS定位的完好性判決增強,以及A-GNSS定位增強,實現更優的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輔助定位性能。
5G高精度的基礎網絡設施與5G通信傳輸網絡復用,在工業場景中,要實現無死角的5G網絡覆蓋,需要布設大量的5G小基站,布設間距大約是20-30m,這個密度也足以支撐高精度定位能力對于基站的布設要求。
因此,在不增加網絡成本的條件下,5G高精度定位的發展就具有商業可行性,但是早期5G終端芯片產品都集中在高性能方向,價格貴,且功耗高,如果用這樣的芯片做定位標簽產品,顯然很難落地。
所以,5G高精度定位標簽產品對芯片的需求是低成本與低功耗,基于這樣的市場需求,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高精定位5G RedCap芯片MK8520,在5.12秒的定位周期下,1000mAH電池容量可支持終端待機時長長達6-12個月,實現性能,功耗和成本的最佳平衡,滿足絕大多數物聯網應用中數據傳輸的需求。
據了解,在2023年10月份,北京智聯安與信通院、華為一起宣布完成了5G 蜂窩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的關鍵技術驗證,
此次技術驗證嚴格遵循 IMT-2020(5G)推進組制定的《5G 蜂窩定位技術要求》和《5G 蜂窩定位測試方法》,采用華為無線 LampSite 基站和入駐式 5G 核心網 LCS(Location Service)模塊,并通過普通 5G 手機終端和使用智聯安 5G 低功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終端進行測試,定位精度最高可達到 0.4 米以內(LOS 場景)。
總結來說,5G高精度定位技術產業的發展與5G toB的產業路線高度吻合,因此,這個產業的發展也取決于5G在B端行業的發展進度如何。目前技術層面在逐漸成熟,預計在2024年會逐漸有規模化的5G高精度定位落地項目。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定位技術
+關注
關注
7文章
284瀏覽量
25341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80瀏覽量
563443 -
高精度定位
+關注
關注
0文章
62瀏覽量
3716
原文標題:亞米級的5G定位,你愿意買單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ulinkmedia,微信公眾號:物聯傳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