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程鏈接 :
https://pan.baidu.com/s/1s1XwqDFkO8fK4SRSTKsNhA?pwd=mshk
提取碼 :mshk
本章將介紹CW32的IIC接口,并最終點亮一塊OLED屏幕,如果你對如何編寫各種模塊的驅動代碼束手無策,那本系列教程的IIC章節或許能讓你受益匪淺。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Bus,集成電路總線,簡稱IIC總線。這是一種半雙工同步總線協議,這個分類很好地概括了IIC總線的特點:
1.作為總線協議,可以在一根“信息主干道”上接入多個通信節點(也就是通信設備);
2.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通信節點能夠在總線上講話;
3.同步傳輸意味著這種傳輸方式至少需要一根時鐘線;
IIC總線使用2根線來傳輸信號:時鐘線和數據線,相比于其他的總線協議,這種傳輸方式更節省IO資源,由于多數情況下IIC僅用于同一塊集成電路板上不同模塊之間的通信,所以它并不能傳輸很長的距離,速度也不是那么快,但硬件布線簡單,且同一塊電路板都會使用同一個電源的正負極,因此IIC總線相當實用。
本文不會詳細介紹IIC總線的時序,這里只對其通信流程進行概括,并著重介紹數據鏈路層的相關內容。從流程上看,IIC總線協議的通信過程大致如下。
假設有A、B兩個設備,他們使用IIC總線協議來傳遞信息,協議規定至少要有一個設備作為主機,其他設備作為從機,IIC是同步通信,協議規定主機來提供時鐘,因此只有主機可以主動發起一次通信。假設現在A需要向B傳遞一個信息DATA,那過程就是這樣:
1.設備A發出消息“全體目光向我看齊,我宣布個事,我要開始講話了”;
2.設備A發出的“公告”會被B看到,B作為從機就會聽A接下來要說什么,從A發出“公告”開始,A就會占用總線,此時其他設備都無法在數據線上發出消息。
3.設備A需要繼續喊話,這第二次喊話,A就需要告知總線上的設備自己到底要找誰發消息,是廣播給所有人(就像全校演講那樣),還是逮住某個設備“私聊”,IIC總線使用從機地址來區分廣播和“私聊”,如果第二次喊話的內容是廣播模式專有的“地址碼”(0x00),總線上的所有從機都會接收后續發出的數據;如果第二次喊話的內容是設備B專有的“地址碼”(一個7bit大小的數字),那這次喊話就是針對設備B的,其他的設備會發現點名私聊沒找到自己,也就會放棄對后續數據的接收。
4.假設設備A用二次喊話找到設備B進行私聊,待B回應一個應答信號(ACK)之后,A就可以開始數據的傳輸,每當B接收到A傳輸的數據,B就會給A發出一個應答信號,這個過程會持續到A完成所有數據的傳輸并發出停止信號為止——“我的話講完了,你可以掛電話了“。
如果在A不斷向B傳輸數據的過程中,B覺得自己腦子要炸了,數據太多了,需要時間消化,B可以在回發應答信號的時候發一個“我收不了了!“(NACK),A在接收到這個信號之后,就知道B已經接收到極限了,A就不會再發數據。之后A可以選擇開始新一輪的數據傳輸(回到過程1發起一個新的”喊話“)或者發出停止信號來直接關閉這次通信。
我們會發現上述過程存在很多分支選項,整個過程就像上課一樣,“老師講課學生都聽著“、”老師點名某個學生回答問題“,下面我們就從具體的格式上來把上述的抽象過程給對應上。
格式上看,任何一次完整的IIC通信需要傳輸的數據都是如下的結構:
“起始信號+從機地址|讀寫類型+ACK+數據0+ACK+數據1+ACK+數據2+……+數據N+ACK+停止信號”
起始信號=我要開始喊話了;
從機地址|讀寫類型=我要找誰講話|我要傳達or索要信息;
ACK=收到!;
數據N=需要傳達or索要的信息;
停止信號:我的話講完了;
肯定有小伙伴想問:“那IIC總線通過什么方式來表示這些信號呢?“,這些內容屬于物理層,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百度。
前半部分主要講解了IIC總線的過程,下面介紹具體到代碼上,單片機的IIC接口應該如何去使用。
首先登場的還是喜聞樂見的IO和時鐘配置,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IO輸出模式需要配置為開漏輸出,因為IIC接口需要從IO口收發數據,讀寫都在這一個IO上,開漏輸出就能滿足同時讀寫的需求。
對于IIC的配置其實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配置好波特率(公式在結構體的注釋里面寫好了),使能外設,設置好應答規則,最后開啟IIC外設即可。
接著就是比較重要的部分了,IIC接口的收發并不是全自動的,因為一個完整的通信不僅包括發數據(地址、數據什么的),還包含收數據(啥也不干也得接收ACK信號),所以IIC通信的每個部分基本上都是收發易位的過程,IIC外設并不會自動完成這個復雜的過程,每個部分的信號是否發送、以及發送的情況都需要開發者自己去查看(開發者:改為手動操作,全部讓我來!)。
編者寫了幾個帶自檢功能的IIC函數,這幾個簡單的函數可以滿足驅動OLED的需求。
編寫這四個函數可以方便我們后續對OLED驅動的開發,現在我要詳細說明一下這四個函數的內在邏輯。
首先是起始信號,我們可以看到發起始信號的函數顯示打開了一個開關,等待某個標志成立之后又關掉了那個開關,這里結合手冊進行說明。IIC協議中,起始信號是“SCL維持高電平,SDA線電平拉低”這一現象,手冊中也有詳細描述:
又由于CW32的IIC接口并不會在起始信號發出之后自動停發起始信號,因此如果不在監測到起始信號發出之后關閉起始信號的發送,那么數據傳輸就無法開始,IIC設備會一直發送RESTART信號來占用總線,通信就會失敗。
對于總線的狀態——“我發的信號到底成功發出去沒有呢?”,CW32提供了IIC狀態碼來指示總線狀態,根據IIC設備不同的工作模式,一共會有26種總線狀態,我們并不會用到全部的狀態,但可能用到的狀態都可以放到枚舉類型里面,就像這樣:
以起始信號發送函數為例,其返回值就是已發送起始信號的狀態碼(0x08),如果起始信號發送失敗,死循環就無法跳出,程序死機(雖然實際上不應該這么寫,此處只做演示,編者就小小地偷一下懶)。
視線來到發送從機地址和讀寫指令的函數,就像本文前半部分講的一樣,喊話宣言之后需要指名道姓自己需要私聊的對象。從機地址本身只有7bit,占據整個字節的高7位,0號bit位表示這一次通信是為了傳達信息還是索取信息,0位為0則傳達(也就是寫),為1則索取(也就是讀)。當成功發送從機地址這一個字節之后,IIC狀態碼也會改變,對比狀態碼之后即可確認從機地址字節發送成功并收到了從機的ACK信號,這表示從機確認收到了這個字節的消息。
發送數據的函數和發送從機地址的函數很相似,只不過整個字節都表示數據,并沒有什么獨特的含義。
最后就是發送停止信號的函數,與起始信號不同,停止信號成功發出之后,總線會進入空閑狀態,并且停止信號使能位會被硬件自動清零。
捋清邏輯之后,我就要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仔細觀察會發現,所有的IIC信號發送函數都有一個清除中斷標志的操作,這里明明不是中斷,為什么要寫這個語句呢?因為CW32的IIC接口,其發送數據的觸發條件,就是中斷標志位被清除。 根據手冊的描述,只要IIC狀態碼改變,中斷標志位就會被硬件置位,在開啟中斷的情況下,程序會進入中斷服務函數,如果不開啟中斷,程序的執行順序不會改變,這個標志位也就只是一個發送開關。
這個發送邏輯某種程度上很反直覺,因為大部分的通信接口,都是拿“數據緩沖區被寫入數據”來觸發發送行為的,而此處的send函數,均不具備發送功能,與其叫send_data,不如叫set_data更合適,他們的作用只是把數據裝載到IIC的數據寄存器,因此如果想要發送,就需要在清除中斷標志位之前將數據寫入數據寄存器。手冊上也詳細描述了這一點:
這樣一來,IIC通信就具備基本的發送功能了,對于常見的EEPROM讀寫,CW32的IIC庫提供了連續讀寫的函數,開發者可以直接使用:
個人評價:大部分人在需要使用IIC的時候,都會直接移植軟件模擬的IIC接口,但是在更多的地方,我還是推薦使用硬件IIC,尤其是需要使用IIC大量讀寫數據的場合。而CW32的IIC接口,在不考慮發送觸發與中斷綁定這一反直覺因素的情況下,其內部的處理邏輯相比其他MCU的IIC接口,還是頗具優勢的(讀者可以自行對比STM32的IIC接口,STM32的IIC讀寫邏輯不能完全手動操作,效率不夠高),尤其是每次發送之后,不必要立刻進行下一個字節的發送,只要IIC總線還保持在建立狀態,開發者可以在之后一段時間內的任意時刻發送下一個字節,這直接省去了等待發送完成的時間(當然本文并沒有采取這種寫法),提高了程序整體的運行效率。
篇幅有限,下一章將會介紹如何使用IIC接口編寫一個簡易的OLED驅動程序。
審核編輯 黃宇
-
接口
+關注
關注
33文章
8150瀏覽量
149659 -
主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950瀏覽量
34814 -
IIC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91瀏覽量
38054 -
CW32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8瀏覽量
4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