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近日,在北京CGT新勢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翊博生物首席科學家陳潤生表示,中國現在有數以百計的通用大模型,其中的90%沒多大用處,也發展不起來,只會加劇資源和人力的浪費,應該被淘汰。
陳潤生院士團隊則開發了一個醫學多模態數據智能整合計算平臺“靈樞”,能夠將當前生物醫藥的大數據整合在一個大模型中,其核心內容包括1個算法框、3個醫學應用和3類多模態數據。目前,該團隊正在嘗試將中西醫藥數據植入到這個大模型中,希望實現“中西醫結合”,為疾病治療帶來更大益處。
有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國內至少有40個醫療大模型,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醫療專用的大模型。
醫療大模型概念火熱
隨著ChatGPT的風靡,國內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進入“千模大戰”時代,誕生了非常多的行業垂直大模型,其中包括醫療行業。在醫療領域,從醫學科研、藥物研發到智慧診療的各階段、醫療設備運維、醫院管理等,均有大模型產品涌現,高校和企業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國內目前有非常多的大模型。比如華為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這個大模型2021年就已經發布,由華為云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訓練而成,可以實現針對小分子藥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輔助藥物設計。實驗驗證結果表明,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的成藥性預測準確率比傳統方式高20%,可以降低70%先導藥研發成本。
騰訊醫療大模型基于騰訊混元大模型,加入了超過285萬醫療實體、1250萬醫學關系、超 98%醫學知識的知識圖譜和醫學文獻,經過3000萬包括患者、醫生、藥廠等場景及醫療流程的問答對話進行多任務微調,以及36萬專家醫生標注數據的強化學習。
智云健康的ClouD GPT是一項由ClouDr Machine Learning Infrastructure基礎平臺提供的智能診斷技術,并形成智云醫療大腦的一部分。經過廣泛而專業的醫學數據訓練,ClouD GPT能夠應對復雜且多種模式情況,能夠協助醫生更精準快捷地確立診療方案。
此外,國內的醫療大模型還有上海聯通Uni-talk、醫聯MedGPT、東軟添翼醫療大模型等。另外,向阿里的通義千問和科大訊飛的星火認知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基本提供醫療方面的模型能力。
當然,不僅是國內,國外的科技、醫療產業同樣重視大模型的發展,比如谷歌醫療大模型,根據該公司的研究結果,一組臨床醫生對谷歌和DeepMind團隊的醫療大模型Med-PaLM回答的評分高達92.6%,與現實中人類臨床醫生的水平(92.9%)相當。
醫療大模型后續發展
醫療大模型是智慧醫療進化的產物。智慧醫療作為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模式,旨在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大模型可以在
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藥物研發、遠程診療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在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方面,大模型可以通過學習大量的病歷資料,為醫生提供關于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建議。這樣不僅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判斷,還可以減少他們的工作負擔。在個性化治療方案方面,每個人的基因組都是獨一無二的,醫療大模型可以通過對大規模基因數據的學習,預測患者的藥物反應、療效和副作用,并根據個體特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很多人將2023年定義為國產醫療大模型發展元年,目前國內的醫療大模型可以分為幾類:包括患者問診全流程、醫生助手/醫院管理、中醫、藥物研發、醫學影像及健康科普類大模型等。那么后續國內的醫療大模型該如何進化呢?
業內人士認為,確保醫療健康AI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泛化性是推廣其臨床應用的關鍵。這需要通過廣泛的驗證、持續的監測和嚴格的臨床測試來實現,以確保系統在各種條件下都能提供準確和一致的支持。有科技企業的人員表示,當大模型進入醫療系統,更準確、細化的數據樣本是關鍵,這會讓先進入的大模型愈發強悍,并出現一定的行業壁壘。
結語
目前國內至少有40個醫療大模型,足見這個行業的重要性,以及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不過,大模型的本質是基于數據給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幫助醫生減負。在這種情況下,相同功能的大模型會逐漸拉開差距,性能差的醫療大模型將會被逐步淘汰,市場確實不需要如此多的醫療大模型。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238瀏覽量
268471 -
智慧醫療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60瀏覽量
46444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39瀏覽量
24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