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新基建、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持續推進,單ARM處理器越來越難勝任工業現場的功能要求,特別是如今能源電力、工業控制、智慧醫療等行業,往往更需要ARM + FPGA架構的處理器平臺來實現例如多路/高速AD采集、多路網口、多路串口、多路/高速并行DI/DO、高速數據并行處理等特定功能,因此ARM + FPGA架構處理器平臺愈發受市場歡迎。
因此,創龍科技一年前正式推出了國產化率100%的ARM + FPGA工業核心板,它基于全志T3 +紫光同創Logos處理器設計。
全志T3為準車規級芯片,四核ARM Cortex-A7架構,主頻高達1.2GHz,支持雙路網口、八路UART、SATA大容量存儲接口,同時支持4路顯示、GPU以及1080P H.264視頻硬件編解碼。另外,創龍科技已在T3平臺適配國產嵌入式系統翼輝SylixOS,真正實現軟硬件國產化。
紫光同創Logos PGL25G/PGL50G FPGA在工業領域應用廣泛,邏輯資源分別為27072/51360,與國外友商產品pin to pin兼容,主要用于多通道/高速AD采集或接口拓展。因其價格低、質量穩定、開發環境易用等優點,受到工業用戶的廣泛好評。尤其是開發環境,最快3天可完成從國外友商產品到紫光同創產品的切換。
圖1 ARM + FPGA典型應用場景
SPI通信優勢與應用場景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種用于串行數據傳輸的通信協議,SPI通信具有帶寬高、實時性強、傳輸速度快、連接簡單、可靠性高和靈活性強等優勢。
SPI協議適用于許多嵌入式系統和外圍設備之間的通信需求,可提供快速、可靠和靈活的數據傳輸,非常適合“小數據-低時延”和“大數據-高帶寬”的應用場景。
圖2SPI通信總線
I2C通信優勢和應用場景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串行雙向通信協議,I2C通信具有硬件資源需求低、簡單靈活、可靠性高和支持多種設備類型等優勢。
I2C協議可提供簡單、可靠和靈活的數據傳輸。它廣泛應用于各種傳感器、存儲設備、顯示設備和通信模塊等領域。適用控制命名傳輸和系統配置的應用場景。
圖3I2C通信總線
國產T3+FPGA的SPI與I2C通信方案介紹
本章節主要介紹全志科技T3與紫光同創Logos基于SPI、I2C的ARM + FPGA通信方案,使用的硬件平臺為:創龍科技TLT3F-EVM工業評估板。
I2C通信案例
案例功能:
實現T3(ARM Cortex-A7)與FPGA的TWI(I2C)通信功能。
FPGA案例源碼為“4-軟件資料Demofpga-demoi2c_slave”,實現I2C Slave功能,并內置用戶可讀寫寄存器、LED寄存器、KEY寄存器。
ARM端作為I2C Master,可通過TWI(I2C)總線讀寫FPGA端用戶可讀寫寄存器0x00、LED寫寄存器0x01(寫1則點亮FPGA端LED,寫0則熄滅),以及查看KEY寄存器0x02檢測FPGA端用戶輸入按鍵狀態。
案例測試:評估板上電,請先加載運行FPGA端可執行程序。執行如下命令可查看到I2C總線上的掛載設備,其中0x2a為FPGA端I2C Slave的地址。
Target#echo "1 4 1 7" > /proc/sys/kernel/printk //屏蔽內核printk打印,避免I2C驅動掃描找不到設備時打印警告信息
Target#i2cdetect -r -y 0
圖4
執行如下命令,讀寫FPGA端用戶可讀寫寄存器0x00。
Target#i2cset -f -y 0 0x2a 0x00 0x55 //往寄存器0x00寫0x55
Target#i2cget -f -y 0 0x2a 0x00 //讀取寄存器0x00,值為0x55
圖5
執行如下命令,寫FPGA端LED寄存器0x01,實現對FPGA端用戶可編程指示燈控制。
Target#i2cset -f -y 0 0x2a 0x01 0xc0 //往LED寄存器0x01寫0xc0,點亮FPGA端LED3、LED4
Target#i2cset -f -y 0 0x2a 0x01 0x00 //往LED寄存器0x01寫0x00,熄滅FPGA端LED3、LED4
圖6
執行如下命令,讀FPGA端KEY寄存器0x02,實現對FPGA端用戶輸入按鍵的狀態檢測。
Target#i2cget -f -y 0 0x2a 0x02 //讀取KEY寄存器0x02,值為0xe0
圖7
請按下FPGA端用戶輸入按鍵KEY7并保持按下狀態,再執行如下命令。
Target#i2cget -f -y 0 0x2a 0x02 //讀取KEY寄存器0x02,值為0xc0
圖8
請按下FPGA端用戶輸入按鍵KEY8并保持按下狀態,再執行如下命令。
Target#i2cget -f -y 0 0x2a 0x02 //讀取KEY寄存器0x02,值為0xa0
圖9
請按下FPGA端用戶輸入按鍵KEY9并保持按下狀態,再執行如下命令。
Target#i2cget -f -y 0 0x2a 0x02 //讀取KEY寄存器0x02,值為0x60
圖10
基于Linux的SPI通信案例
案例功能:基于Linux系統,實現T3(ARM Cortex-A7)與FPGA的SPI通信功能。
ARM端案例源碼為“4-軟件資料Demomodule-demosspi_rw”,實現SPI Master功能,具體如下:
(1)打開SPI設備節點,如:/dev/spidev0.1。
(2)使用ioctl配置SPI總線,如SPI總線極性和相位、通信速率、數據長度等。
(3)選擇模式為單線模式或雙線模式。當設置SPI總線為雙線模式時,發送數據為單線模式,接收數據為雙線模式。
(4)發送數據至SPI總線,以及從SPI總線讀取數據。
校驗數據,然后打印讀寫速率、誤碼率。
FPGA端案例源碼為“4-軟件資料Demofpga-demosdram_spi”和“4-軟件資料Demofpga-demosdram_spi_dual”,實現SPI Slave功能,具體說明如下:(1)將SPI Master發送的數據保存至DRAM。(2)SPI Master發起讀數據時,FPGA從DRAM讀取數據通過SPI總線傳輸至SPI Master。當SPI總線為雙線模式時,接收數據支持雙線模式,而發送數據僅支持單線模式。
圖11
ARM端程序流程圖
案例測試:
評估板上電,請先加載運行FPGA端可執行程序,若進行SPI單線模式測試,請運行案例"dram_spibin"目錄下的程序可執行文件;若進行SPI雙線模式測試,請運行"dram_spi_dualbin"目錄下的程序可執行文件。同時將ARM端可執行程序spi_rw拷貝至評估板文件系統任意目錄下。
進入評估板文件系統,執行如下命令查看新生成的spidev設備節點。
Target#ls /dev/spidev0.1
圖12
執行如下命令查詢程序命令參數。
Target#./spi_rw -h
圖13
1SPI單線模式
1.1功能測試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ARM通過SPI總線寫入1K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然后讀出數據、進行數據校驗,同時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和誤碼率,最終實測寫速率為2.405MB/s,讀速率為2.405MB/s,誤碼率為0。如下圖所示。
Target#./spi_rw -d /dev/spidev0.1-s 50000000 -OH -m 1 -S 1024-c 2
參數解析:
-d:設備節點;
-s:設置通信時鐘頻率(Hz),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50MHz,則SPI單線模式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 / 1024 / 1024 / 8)MB/s ≈ 5.96MB/s;
-O:空閑狀態時,SCLK為高電平(CPOL=1);
-H:從第二個跳變沿開始采樣(CPHA=1);
-m:選擇模式傳輸模式(1表示單線模式,2表示雙線模式);
-S:設置傳輸數據大小,單位為Byte;
-c:循環傳輸數據包的次數。
圖14
1.2性能測試
(1)基于50MHz時鐘頻率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基于50MHz時鐘頻率、增大讀寫數據量測試SPI總線最高傳輸速率。ARM通過SPI總線寫入1M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然后讀出數據,不做數據檢驗,最后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和誤碼率,如下圖所示。
備注:本案例設計一次讀寫1K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因此誤碼率較高。
Target#./spi_rw -d /dev/spidev0.1-s 50000000 -OH -m 1 -S 1048576 -c 2
圖15
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50MHz,則SPI單線模式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 / 1024 / 1024 / 8)MB/s ≈ 5.96MB/s。從上圖可知,本次實測寫速率為5.757MB/s,讀速率為5.757MB/s,接近理論通信速率。
本次測試SPI使用了DMA傳輸,測得CPU的占用率約為1%,如下圖所示。
圖16
(2)基于100MHz時鐘頻率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測試基于100MHz時鐘頻率的SPI單線模式的最高通信帶寬。ARM通過SPI總線寫入1M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并讀出數據,不做數據檢驗,最后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和誤碼率,如下圖所示。
備注:本次測試旨在測試SPI的最高傳輸速率,目前SPI速率最大支持50MHz時鐘頻率,當時鐘頻率配置到最大100MHz時速率會出現時序問題,現象是整體往右移了1bit。例如發送10000000,實際接收到01000000,并在測試中出現誤碼。
Target#./spi_rw -d /dev/spidev0.1-s 100000000 -OH -m 1 -S 1048576 -c 100
圖17
根據官方數據手冊(如下圖),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理論值最大為100MHz。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最大值100MHz,則SPI單線模式理論速率為:(100000000 / 1024 / 1024 / 8)MB/s ≈ 11.92MB/s。從上圖可知,在100MHz下實測SPI單線模式寫速率為:11.331MB/s,SPI單線模式讀速率為:11.331MB/s,接近理論通信速率。
圖18
本次測試SPI使用了DMA傳輸,測得CPU的占用率約為1%,如下圖所示。
圖19
2SPI雙線模式
2.1功能測試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ARM通過SPI總線寫入1K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然后讀出數據、進行數據校驗,同時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和誤碼率,如下圖所示。
Target#./spi_rw -d /dev/spidev0.1-s 50000000 -OH -m 2 -S 1024-c 1
參數解析:
-d:設備節點;
-s:設置通信時鐘頻率(Hz),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50MHz,則SPI雙線模式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 / 1024 / 1024 / 4)MB/s ≈ 11.92MB/s;
-O:空閑狀態時,SCLK為高電平(CPOL=1);
-H:從第二個跳變沿開始采樣(CPHA=1);
-m:選擇模式傳輸模式(1表示單線模式,2表示雙線模式);
-S:設置傳輸數據大小,單位為Byte;
-c:循環傳輸數據包的次數。
圖20
從上圖可知,本次實測寫速率為2.577MB/s,讀速率為5.222MB/s,誤碼率為0。
2.2性能測試
(1)基于50MHz時鐘頻率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基于50MHz時鐘頻率、增大讀寫數據量測試SPI總線最高傳輸速率。ARM通過SPI總線寫入1M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然后讀出數據,不做數據檢驗,最后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和誤碼率,最終本次實測寫速率為5.892MB/s,讀速率為11.365MB/s。如下圖所示。
備注:本案例設計一次讀寫1K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因此誤碼率較高。
Target#./spi_rw -d /dev/spidev0.1-s 50000000 -OH -m 2-S 1048576 -c 1
圖21
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50MHz,則SPI單線模式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1024/1024/8)MB/s ≈ 5.96MB/s;SPI雙線模式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 / 1024 / 1024 / 4)MB/s ≈ 11.92MB/s。
本次測試SPI使用了DMA傳輸,測得CPU的占用率約為0%,如下圖所示。
圖22
(2)基于100MHz時鐘頻率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測試基于100MHz時鐘頻率的SPI雙線模式的最高通信帶寬。ARM通過SPI總線寫入1M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并讀出數據,不做數據檢驗,最后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和誤碼率,最終在100MHz下實測SPI雙線模式寫速率為:11.684MB/s,SPI雙線模式讀速率為:23.432MB/s。如下圖所示。
備注:本次測試旨在測試SPI的最高傳輸速率,目前SPI速率最大支持50MHz時鐘頻率,當時鐘頻率配置到最大100MHz時速率會出現時序問題,現象是整體往右移了1bit。例如發送10000000,實際接收到01000000,并在測試中出現誤碼。
Target#./spi_rw -d /dev/spidev0.1-s 100000000 -OH -m 2-S 1048576 -c 100
圖23
根據官方數據手冊(如下圖),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理論值最大為100MHz。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最大值100MHz,則SPI單線模式理論通信速率為:(100000000/1024/1024/8)MB/s ≈ 11.92MB/s;SPI雙線模式理論速率為:(100000000 / 1024 / 1024 / 4)MB/s ≈ 23.84MB/s。
圖24
本次測試SPI使用了DMA傳輸,測得CPU的占用率約為0%,如下圖所示。
圖25
基于Linux-RT的SPI通信案例
案例功能:基于Linux-RT實時系統,演示T3(ARM Cortex-A7)與FPGA之間的SPI通信功能。本案例通信數據量少、帶寬低,但實時性高,適用于對通信帶寬要求不高,但通信實時性有嚴格要求的工控場合。
ARM端案例源碼為“4-軟件資料Demomodule-demosrt_spi_rw”,實現SPI Master功能,具體如下:
(1)打開SPI設備節點。如:/dev/spidev0.1。
(2)使用ioctl配置SPI總線。如SPI總線極性和相位、通信速率、數據字長度等。
(3)創建實時線程。
(4)發送數據至SPI總線,以及從SPI總線讀取數據。
(5)打印發送、接收的速率和傳輸耗時。
校驗數據,然后打印讀寫速率、誤碼率。
FPGA端案例源碼為“4-軟件資料Demofpga-demosdram_spi”,實現SPI Slave功能,具體如下:(1)將SPI Master發送的數據保存至DRAM。SPI Master發起讀數據時,FPGA從DRAM讀取數據并通過SPI總線傳輸至SPI Master。
圖26
ARM端程序流程圖
案例測試:由于我司默認使用是的Linux內核,因此需參考Linux系統使用手冊文檔中的“替換內核、內核模塊”章節將Linux系統啟動卡替換為Linux-RT系統。
評估板上電,請先加載運行FPGA端可執行程序。將ARM端可執行文件rt_spi_rw拷貝至評估板文件系統任意目錄下,執行如下命令,查看新生成的spidev設備節點。
Target#ls /dev/spidev0.1
圖27
執行如下命令,查詢程序命令參數。
Target#./rt_spi_rw -h
圖28
1非輪詢方式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ARM通過SPI總線寫入隨機數據至FPGA DRAM,然后讀出數據、進行數據校驗,同時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傳輸耗時和誤碼率,最終實測最小耗時為44us,最大耗時為167us,平均耗時為48us;寫速率為0.076MB/s,讀速率為0.076MB/s,誤碼率為0。如下圖所示。
Target#./rt_spi_rw -d /dev/spidev0.1 -s 50000000 -OH -S 4 -c 1024
參數解析:
-d:設備節點;
-s:設置通信時鐘頻率(Hz),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50MHz,則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 / 1024 / 1024 / 8)MB/s ≈ 5.96MB/s;
-O:空閑狀態時,SCLK為高電平(CPOL=1);
-H:從第二個跳變沿開始采樣(CPHA=1);
-S:設置傳輸數據大小,單位為Byte;
-c:循環傳輸數據包的次數。
圖29
2輪詢方式
執行如下命令運行程序,ARM通過SPI總線寫入4Byte隨機數據至FPGA DRAM,讀出數據、進行數據校驗,同時打印SPI總線讀寫速率、傳輸耗時和誤碼率,最終實測最小耗時為27us,最大耗時為152us,平均耗時為30us;寫速率為0.118MB/s,讀速率為0.118MB/s,誤碼率為0。如下圖所示。
Target#./rt_spi_rw -d /dev/spidev0.1-s 50000000 -OHp -S 4 -c 1024
參數解析:
-d:設備節點;
-s:設置通信時鐘頻率(Hz),本次測試設置SPI總線通信時鐘頻率為50MHz,則理論通信速率為:(50000000 / 1024 / 1024 / 8)MB/s ≈ 5.96MB/s;
-O:空閑狀態時,SCLK為高電平(CPOL=1);
-H:從第二個跳變沿開始采樣(CPHA=1);
-p:SPI發送端采用輪詢方式(每次發送數據量≤64Byte);
-S:設置傳輸數據大小,單位為Byte;
-c:循環傳輸數據包的次數。
圖30
審核編輯 黃宇
-
FPGA
+關注
關注
1626文章
21678瀏覽量
602022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4文章
50460瀏覽量
421969 -
寄存器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325瀏覽量
120052 -
SPI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701瀏覽量
91345 -
I2C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482瀏覽量
1233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