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 AI 驅動,公共云優先”戰略 3 個月之后,阿里云在今天發布了最新戰略,簡單粗暴——大降價、真降價。
本次降價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是阿里云史上參與產品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降價。阿里云全線下調云產品官網售價,平均降價幅度超過 20%,最高降幅達 55%,涉及 100 多款產品、500 多個產品規格,覆蓋計算、存儲、數據庫等所有核心產品,“沒有套路,沒有虛招”。
其中,云服務器 ECS 最高降 36%、對象存儲 OSS 最高降 55%、云數據庫 RDS 最高降 40%,都是云上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核心產品。降價后,阿里云核心產品價格都擊穿了全網最低價。
第二,收益用戶群體最廣。過去阿里云的降價范圍主要集中在頭部大客戶,而這一次也包含采購額度較小的中小客戶。即使只買一臺云主機,也會享受同樣的價格體系。
第三,首次新老客戶共享。阿里云首次讓利給客戶存量訂單的未履約部分,如果老客戶的之前的訂單尚在合同期內,剩余部分也可以享受新的價格體系。
阿里云借用了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常說的一句廣告詞——“買得越久/買得越多/買得越早,省得越多”。
在發布會之后,「甲子光年」等機構與阿里云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阿里云副總裁、公眾溝通部總經理張啟,阿里云商業管理部負責人胡曉博進行了進一步溝通,來梳理阿里云大降價背后的戰略。
1.談降價:史上力度最大
去年降價和今年這次降價的區別?
阿里云過去降價不只一次,去年也宣布過降價。能夠降價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云計算是規模化事業,跟 IT 有很大的不同,規模化能倒逼整個供應鏈的不斷提升與進步;規模化會釋放云的邊際效應;阿里云有完整的自研技術體系,云上資源的使用效率不斷提升,會釋放新的技術紅利。這是一個循環效應。
第二,通過我們對市場的研判,其實今天中國很多企業都還沒有享受到公共云帶來的真正價值,甚至還把云當成服務器資源用,卻沒有想到云上很多 AI、PaaS 的能力,沒有把云變成一個真正實現企業業務升級的戰略武器。基于這樣的考慮,阿里云希望通過降價加速更多企業上云。
跟之前的降價區別在于,這是阿里云歷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降價,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核心產品。過去降價當中老客戶不能夠享受新的價格優惠,今天阿里云也讓新老客戶同時享受新的價格體系,尤其是老客戶未履約完成部分也能夠享受到價格紅利。產品覆蓋面最廣,新老客戶同享,降價幅度最大,這三個跟過去尤其是和去年最大的區別。
這次大規模且全面的降價可能會對利潤產生什么影響?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阿里云年前公布的財報。上一季度,我們的利潤增長表現非常好。不過,上次的財報會議上也有所暗示和預告,我們認為可以適當降低利潤,將更多的紅利回饋給市場和客戶。大家可能會問,這是否是阿里云參與短期市場價格戰的行為?實際上并非如此。今天的云計算市場商業模式決定了降價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戰略。無論是北美市場的 AWS 連續降價,還是阿里云過去的降價,都是為了適應市場。
今年我們實施了最大幅度的降價,目的是擴大規模。因為云計算具有網絡效應,我們在全球運營著大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擁有五大基地型數據中心,形成了全球網絡。隨著客戶數量的增加,計算、存儲、網絡的成本均攤優勢會更加明顯。我們已經建成的網絡,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資源利用率會提高,閑置成本會降低,從而實現規模的擴大。阿里云是中國唯一實現大規模盈利的云服務提供商,這給了我們足夠的底氣進行這樣的調整。
有哪些技術紅利可以支持降價?
中國大部分企業的 IDC 和私有云的利用率通常低于 5%。然而,在公共云環境中,例如在美國,資源利用率可以達到 40%,阿里云能夠實現接近 30% 的利用率,這是中國最高水平。這種利用率的顯著提升,正是技術能力帶來的優勢。
公共云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首先是因為擁有全球最大的資源池,其次是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例如,12306 和其他大型互聯網公司在高峰時段會大量使用阿里云的計算資源,這些資源在兩小時內就會被釋放并供其他客戶使用。這正是公共云商業模式的核心,通過擴大規模和提高利用率能夠降低價格。這要求我們在技術上實現數百萬服務器的實時調度,包括復雜的計費和運營,體現了技術和運營的高度融合。
阿里云在自研架構方面擁有兩項關鍵的技術能力,這些能力也是阿里云與其他云服務提供商相比的獨特優勢。首先,我們非常重視軟件與硬件的一體化能力。在云計算出現之前,虛擬化技術會帶來額外的開銷,而今天的一體化架構能夠將這些開銷降至零;其次,我們提升了整個業務系統在云上運行的效率,特別是在業務部署方面。我們的云上容器化部署能力和中間件能力,能夠幫助客戶在業務部署上進一步提升效率。
總的來看,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層面,還是在平臺即服務(PaaS)層面,無論是虛擬機還是容器化運營,我們的效果都會不斷得到加強和提升。這兩個關鍵點是我們在性能和效率上提升的核心,也是阿里云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不同的官網客戶與合作客戶,價格體系是否一致?
大體客戶我們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官網自服的客戶,另外就是合作的客戶,這兩種客戶如果是前一類線上直接買是直接生效,后一類會基于合同價格和官網價格比對,選擇一個更優的價格。
2.談公共云戰略:觀念是大挑戰
中國云計算的普及度歐美更低,核心原因是價格嗎?如何看待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的路徑之爭?
我想首先指出,中國的 IT 行業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 IT 資產的持有上存在顯著差異。在中國,各行各業普遍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這在云計算出現之前 IOE 在中國大規模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種 IT 資產自持的模式,使得企業在轉向云計算時面臨較大的挑戰。相比之下,美國的許多企業IT服務是外包的,上云的負擔相對較輕。這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影響云計算在中國普及的重要因素。
其次,作為云計算的領先企業,我們有責任推動更多企業使用公共云。公共云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和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我們希望更多企業能夠加速擁抱公共云,并認識到云計算不僅僅是服務器資源,而是包含更多價值的技術服務平臺。我強調,IT 是云計算的一部分,而云計算提供的豐富能力使得企業幾乎可以在云上完成所有開發工作。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些理念推廣到各行各業,包括傳統企業、IT 自持的企業以及中小企業,讓他們通過使用云服務更快速、高效地運營業務。
補充一個更直觀的數據,盡管中國和美國的服務器存量規模相近,但在算力利用效率上存在顯著差距。中國的公共云計算能力僅占 28%,而美國約為 60%,歐洲約為 50%。這意味著中國的大部分服務器資源仍然是自持自建的,運行效率遠低于云服務。正確的云計算觀念在中國市場上仍然需要進一步普及和教育。
關于IDC資源和上云阻力,未來是否會通過代運營和代升級的方式來提高效率?以及是否可以通過技術改造來加快企業上云的速度?
中國的 IT 資產和數據中心分布非常分散。客戶們普遍認為,將傳統數據中心轉變為云計算中心的挑戰非常大。實際上,這種改造的難度確實很高,因為它不僅取決于數據中心建設時的能力,還受到地區帶寬、網絡和配電等因素的影響。現有的 IDC 規模龐大,要迅速遷移到云上并非易事。
云計算和 IDC 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可以形成一種互補的關系。我認為,這種互補關系是對客戶負責且合理利用已有投資的最佳方式。如果按照傳統思路,我們無法實現這種轉變。理想解決方案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網絡,實現同城的能力,以及秒級的切換。因為云中心的建立需要考慮許多因素,不僅僅是簡單地將數據中心升級。在全國每個物理地點建立數據中心時,都需要考慮眾多因素。
海外云大廠一直維持著高增速,而國內云廠商增速普遍較低,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變?
首先,我一直強調云計算正處于初期的爬坡階段。市場上對云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云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但許多人還沒有認識到未來的技術路線,以及企業應選擇哪條路線。這是中國市場與美國市場的主要區別之一。
其次,目前許多客戶仍然將云視為服務器資源。許多關于云的文章都基于 IaaS 的對比,而今天云上的 PaaS 能力已經非常強大。云計算不僅僅是信息化的替代品,它帶來的價值遠不止于此。然而,許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整個行業因此遇到了瓶頸。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加速市場普及。
過去,阿里云主要聚焦于互聯網領域,深耕公共云。我們在其他市場的公共云戰略上并沒有太多關注,這也是我們在公共云增長上不夠快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需要調整策略,希望公共云的戰略能夠覆蓋和滲透到更多領域,聚焦更多領域,推廣公共云的商業價值。這是市場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盡管如此,我對市場仍然保持樂觀態度。目前市場上有超過兩千萬的存量服務器,這些服務器散落在許多線下平臺。我認為,關鍵在于我們能否采取正確且快速的方法來實現市場增長。因此,今天的降價和戰略調整是我們重新獲得增速、重回增長軌道的重要舉措。
3.談大模型:仍在初級階段?
大模型過去一年如何推動阿里云業務進展?有沒有具體的數字?
云計算不僅僅是為大模型提供基礎的計算能力,還包括算力和價格的優化、模型的調用以及多種模型的應用。阿里云在云平臺上為客戶提供了多維度的服務模式,涵蓋模型的調用、使用、訓練和推理。這不僅是阿里云當前的業務現狀,也是其對大模型戰略的明確判斷。
中國的大模型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許多基礎模型尚未成熟到可以商業化推向市場的程度。盡管如此,阿里云正堅定地沿著自己的路線前進,致力于提升通義千問模型在語音、語義、AIGC 等領域的實力,并在垂直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期望更多客戶能夠在云上利用阿里云的 API ,無論是內部辦公還是對外服務的提升,目前這仍是一個起步階段,但今天沒有辦法有一個數字公布。
我們非常堅定認為,第一阿里云是我們的價值驅動的,我們非常希望在云上推動推理、訓練,不斷優化我們的技術架構,包括AI甚至會倒推倒逼網絡架構的重塑,我們會不斷的優化運算推理架構上。第二未來新收入一定會產生在云的大模型上,這在全球看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我們未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
阿里云與Hugging Face比,有哪些差異化的服務?
阿里云在云上構建的模型社區及其模型服務與 Hugging Face(HG)并不完全相同。HG 更專注于模型的評測,而阿里云作為一家云服務公司,與開源組織的性質不同。因此,我們更側重于支持大模型的多重能力,不僅僅是開發和部署我們自己的通義千問模型。
其次,我們也提供模型訓練服務。第三,我們旨在提供類似于 HG 的能力,但我們更希望整合國內外的各種模型,并集成整個供應鏈,以構建一個完整的模型生成和工作平臺。通過這樣的平臺,許多企業可以利用模型,結合自己的數據,創造出專屬的應用。這是我們的定位。實際上,阿里云的大模型服務提供了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923瀏覽量
42780 -
RDS
+關注
關注
0文章
98瀏覽量
16769 -
AI驅動
+關注
關注
0文章
54瀏覽量
4103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139瀏覽量
1988
原文標題:阿里云發動史上最大力度價格戰,平均降價超20%|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