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在今年的Build開發者大會召開之前,微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發布活動,推出了全新的Surface系列設備,包括全新的二合一筆記本Surface Pro(第11代)和Surface筆記本(第七代)。兩者均搭載了Windows 11操作系統,但微軟給這些設備定義了新的名字,Copilot+ PC。
微軟對AI PC的新稱呼,Copilot+ PC
去年11月,微軟將Bing Chat更名了Copilot,接著開始了一系列旗下產品的AI功能整合,如今這一風風火火的“更名行動”也席卷到了AI PC上。當然了,這次發布的新品也不僅僅是硬件升級和更名這么簡單,得益于強大的AI算力和Windows 11 24H2更新,Copilot+ PC帶來了一系列重磅AI功能。
回溯功能 / 微軟
微軟為Windows引入了回溯(Recall)功能,結合屏幕區域探測、光學字符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文本編碼和圖片編碼等功能,Windows可以根據用戶的操作歷史生成一個基于快照的回溯時間線,幫助用戶回顧自己的PC操作歷史。回溯功能利用了用戶個人的語義索引,是完全在設備端存儲且構建出來的,不用擔心隱私泄露的風險,用戶也可以自行刪除某個時間段內的快照,過濾特定的應用和網站,或是暫停使用該功能。
在AI繪圖工具Cocreator上,借助NPU的算力和強大的本地小語言模型,可以更加快速地生成創意作品。同時微軟也將其引入了繪圖和照片等系統自帶應用中,比如通過畫筆加文字描述來對繪圖應用中的作品進行AI創作,用戶的簡筆畫作品可以實時生成為高分辨率的畫作。
在Copilot+ PC上,微軟將引入全局的實時字幕功能,無論是視頻會議還是視頻文件中的對話,系統都可以提供實時精確的字幕轉譯,不過目前這一功能僅僅支持將44個語言轉譯為英文。
在視頻游戲領域,微軟也已經在嘗試開發全新的AI助手功能,通過在游戲中集成Copliot,AI助手接受自然語言的語音提問后,會自動根據游戲數據提供合理的攻略指引。在以上AI功能中,微軟都強調了數據將保存在本地,微軟并不會將其上傳到云端,也不會在未經授權的前提下用于語言模型的訓練。
盡管微軟此次發布的重頭戲在Surface系列上,但OEM合作伙伴也已經準備好了對應的Copilot+ PC產品,比如宏基的Swift 14 AI、華碩的Vivobook S 15、戴爾的XPS 13、惠普的OmniBook X、聯想的Yoga Slim 7x和三星的Galaxy Book4 Edge等。
首批Copilot+ PC將包含20多款型號,這些設備目前已經開放預購,并將于今年6月18日陸續出貨。相信在六月的Computex 2024上,我們能看到更多有關Copilot+ PC新設備的情報。
高通驍龍X系列首發的原因:Copilot+ PC有NPU算力要求
這次首發Copilot+ PC的各大設備,在硬件上,尤其是在計算單元上迎來了一次大刀闊斧的變化。以微軟的Suface系列為例,相較上一代使用的英特爾酷睿Ultra芯片,全新發布的Surface全部改用為高通的驍龍X系列芯片,包括Snapdragon? X Plus和Snapdragon? X Elite兩個版本。
第一批集成驍龍X系列芯片的Copilot+ PC / 高通
在高通最新的Hexagon NPU架構下,兩款芯片都具備算力高達45TOPS的NPU。根據高通提供的數據,其NPU性能是蘋果M3芯片的2.6倍,是英特爾酷睿Ultra 7 155H的5.4倍。盡管酷睿Ultra 9 185H處理器CPU、GPU和NPU加起來的總AI算力或許在30TOPS以上,但其NPU算力依舊只有11TOPS,而微軟對于Copilot+ PC的定義,是NPU算力在40TOPS以上的設備。
可以看出,為了保證不同的計算單元各司其職,而不會因為混合任務降低性能,同時延長PC的續航,NPU算力也成了重要指標,所以微軟才會想要統一規范。但這也就意味著在目前可選的移動芯片上,符合Copilot+ PC定義的只有高通的驍龍X系列芯片。
在Copilot+ PC安全性上,微軟也對硬件做了特別的要求。在所有Copilot+ PC上,微軟的Pluton安全處理器將默認啟用。Pluton安全處理器是一種芯片到云端的安全技術,由微軟設計,并由其芯片合作伙伴集成到處理器中。
至于英特爾、AMD的下一代AI PC芯片,微軟表示基于這些硬件的Copilot+ PC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再推出。根據目前透露的情報,無論是英特爾的Lunar Lake還是AMD的Strix Point,都會集成一個算力在45TOPS左右的NPU,從而符合微軟對于Copilot+ PC的定義。
更多Windows On Arm的原生軟件支持
然而,對于一款PC而言,操作系統的新功能和硬件的補強只是升級的一部分,最關鍵的還是在應用軟件的生態支持上。蘋果這邊,他們憑借M系列芯片已經完全實現了x86朝Arm的過渡,而Windows On Arm這邊雖然進度略微落后。
但在去年五月舉辦的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上,Dropbox、Whatsapp、GoodNotes等一系列應用紛紛宣布了對Windows On Arm的原生支持。而過去的這一年之間,Chrome、Opera、Spotify、Zoom、Blender等應用也紛紛添加了對Arm的原生支持,如今Windows On Arm在原生軟件生態上,不見得會輸給macOS。
隨著Copilot+ PC的發布,又有一批應用增加了對Arm架構的原生支持。比如此前只對macOS的Arm硬件平臺做了適配的各種Adobe軟件,Adobe對Windows On Arm的適配進展相當緩慢,不久前只有Photoshop、Lightroom、Firefly和Express做了適配。此次發布會上Adobe宣布將為Windows On Arm提供更廣泛的原生適配,很快矢量繪圖軟件Illustrator和視頻剪輯軟件Premiere Pro也會加入原生應用的行列中來。
借助NPU的AI算力,在不少原生支持Windows On Arm的應用上,也對其AI功能引入了硬件加速。在Adobe的Photoshop、Lightroom等圖形處理軟件中,AI去除、AI虛化等編輯工具,都得到了硬件;視頻剪輯應用中,DaVinci Resolve Studio的魔法遮罩功能已經針對NPU做了硬件加速,剪映也支持了NPU加速的AI去除背景功能。
不止原生應用,Prism轉譯運行x86應用
除了原生Arm軟件的數量持續增加外,針對x86應用在Arm芯片上的模擬/轉譯,微軟也做了新一輪的升級。就像蘋果借助Rosetta 2完成了從x86到Arm的過渡一樣,微軟也為Windows On Arm打造了全新的轉譯層,Prism。
微軟稱這不僅僅是對原轉譯技術的一次更名,而是在底層加入了更多的優化。隨著Windows 11 24H2的更新,在同樣的Arm硬件上,用戶可以感受到10%到20%的性能提升。即便用戶所用的是老一代的高通Arm芯片,在更新系統后,也能享受到這一優化。
Prism并不需要開發者對應用代碼做額外的改動,從而減輕適配工作量。但轉譯說到底依然是權宜之計,要發揮處理器的全部硬件性能,尤其是NPU的性能,原生應用依然是首選。微軟堅信,在即將發布的Copilot+ PC上,用戶87%的時間都會花在原生應用上,剩下的13%才是Prism發揮作用的地方。
AI PC初見雛形
通過微軟發布的Copilot+ PC以及附帶的AI特性可知,AI PC已經走在了正確的發展方向上,重交互重體驗的功能和應用才是真正促使用戶更換新設備的原因。過去集中在視頻會議、文檔/圖像處理上的AI功能,更像是獨立的AI應用,并沒有與系統產生交集。
而諸如回溯這樣的AI功能,則打通了各個系統接口,以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為目標,更能激起用戶換機的動力。促使其實現的硬件底座,正是新一代的AI PC芯片。在AI PC時代,NPU或許會在芯片上占據更多的設計面積,高通、英特爾、AMD和聯發科等廠商,也不得不重視起下一代NPU架構的開發。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565瀏覽量
103952 -
高通
+關注
關注
76文章
7439瀏覽量
190353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045瀏覽量
366804 -
CoPilot
+關注
關注
1文章
40瀏覽量
6131 -
AI PC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3瀏覽量
2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