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發展歷史并不長,走向智能化、網聯化只是過去十幾年間的事情。縱觀其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1910年至1990年代):1910年,愛立信創始人拉什·馬格拉斯·愛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在他的車內安裝了一部電話,與其說為了滿足富豪車主需求,更像是推廣自家產品。1924年,雪佛蘭打造出世界上首款車載收音機,標志著車載信息娛樂時代的開啟。之后的大半個世紀,車載信娛系統更迭緩慢——車載收音機到20世紀50年代才普及開來,卡式磁帶播放器出現于60年代,CD機自80年代起開始搭載于汽車……整體而言,這一時期的車上娛樂僅限于收聽廣播和音樂,內容十分單一。
躍升階段(1990年代至2012年):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躍升,與信息技術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息息相關,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的部分功能被逐漸移植到車上。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裝有GPS導航系統的汽車。隨后,車上又有了藍牙電話、MP3、DVD播放器等,人們開始把這集成了眾多功能的系統,稱之為“車機”。十幾、二十年間,車載顯示屏也逐步進化,完成從單色點陣屏到彩色液晶屏的轉變。這時的車機系統讓行車安全和駕乘舒適性明顯提升,但不具備聯網功能,與手機相比,離“智能設備”還有很大距離。
智能網聯階段(2012年至今):2012年,特斯拉Model S問世,標志著汽車電動化浪潮滾滾而來。車上17英寸大屏驚艷眾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功能和設計開始顛覆式變革。以特斯拉為代表,車載信娛系統將以往由物理按鍵完成的操作,如車輛控制、空調和座椅設置等,也整合到了觸控屏上。這之后,車機中控紛紛朝大屏方向演進,并且融合語音助手、輔助駕駛等功能。十年間,IVI高歌猛進,已成為智能座艙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以及體現一輛車智能網聯程度的重要窗口。
現狀
車載操作系統可以分為定制型、ROM型和超級APP,基本全都在2012年后才建立起來,車載信息娛樂內容和生態也日新月異。蘋果Card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于2014年、2015年先后問世,國內的百度CarLife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推出,這些都屬于手機車機互聯解決方案。近些年,越來越多車企意識到車機系統的重要性——不僅是出行增值服務的入口,而且可以記錄和分析用戶的出行習慣、使用偏好等數據,用于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于是加大了對自研車機系統的投入,從ROM轉為定制型車機系統,打造全新底層操作系統。
車載信娛系統讓駕車出行更安全便捷,也讓駕駛者和乘客的車上時光不那么沉悶單調,甚至創造了新的用車場景。從內容、載體、交互方式來看,當下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呈現出以下特點:
開放豐富的應用生態
大屏化與多屏化
語音為重的多模交互
以下結合行業實踐,講講車載信娛系統HMI設計的現狀和一些要點:四種典型的信息架構,高效易用的車載信娛系統,顯著特點之一是扁平的信息層級、清晰的任務流程。為了讓駕駛員快速獲取核心信息,輕松完成高頻操作,車載系統要統籌各功能應用的優先級和使用頻率,合理規劃信息架構。一個常被引用的原則是,駕駛員操作車機時單次掃射不超過2秒、總任務時長不超過12秒(NHTSA建議)。一般而言,車機中控首頁要展示導航、音樂、車控等高頻應用入口,并允許快捷操作,如一鍵導航回家或一鍵播放音樂。此外要為智能語音助手、系統通知等規劃較高層級,確保在任意頁面均可查看。當前,車載系統(主要是中控)的系統級信息架構主要有以下四種:
1)地圖為桌面——也就是開機即看到地圖、當前定位和周邊興趣點(POI,即Point of Interest),地圖導航在最底層,左側或底部為菜單欄,音樂、車控、攝像頭等其他系統應用需要點擊打開,或以快捷操作卡片的形式出現在首頁固定位置。采用這種架構的品牌包括特斯拉所有有車型的車機、蔚來NIO OS和小鵬Xmart OS。
2)卡片式布局——延用移動端App的設計思路,有車機采用卡片式設計,在首屏同時展示3-4個應用及其快捷操作。卡片式的好處是提供較大的接觸面積,比應用圖標更容易點擊,降低誤觸機率。理想汽車車機系統均采用這種布局。
3)網格式布局——將應用圖標以網格化形式平鋪在首頁,也就是默認首屏的應用優先級相同,由用戶從中選擇。典型代表是蘋果CarPlay。從iOS10開始,CarPlay還在左側菜單展示最近使用的三個應用作為快捷入口。不過,從用戶數據來看,人們對車載系統中應用的使用頻率并不相同,導航、音樂和電話明顯高于游戲、商城等,因此將應用“一視同仁”的網格式布局已比較少見。
4)平板式布局——近年,在車載系統上還出現了與平板電腦高度相似的設計,比如問界M5、騰勢D9和榮威RX5,都是在首頁大面積展示精美的壁紙桌面,突顯高清液晶顯示屏的通透效果,與內外飾風格呼應,同時將應用卡片或小組件(widget)在下方一字排列。
未來HMI平臺化的挑戰
越來越多汽車廠商看到自研車機系統的重要性,都在構建品牌自己的HMI設計系統。與此同時,主機廠積極推動將HMI的設計和開發平臺化,從而提升設計效率、縮短研發周期,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平臺化的背景下,HMI設計需要在以下多個維度滿足兼容性和延展性:
1)車型維度:一套設計需要兼容轎車、SUV、MPV等不同車型,以及各車型的高中低配置,當中有的車型采用橫屏,有的可能采用豎屏,所以通常要同時為多個屏幕尺寸而設計,或是采取響應式設計,實現自適應布局;
2)時間維度:需要考慮到未來至少3-5年車內屏幕、功能和交互方式的變化,比如屏幕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再比如語音可以分區控制,設計時要為未來迭代和升級留有余地,而不是每推出一個屏幕型號尺寸都要重新設計;
3)地域維度: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語言、文化和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的差異,無論是外資品牌進入中國,還是自主品牌出海,HMI設計都要考慮跨地區版本的兼容性,盡量控制本地化的需求和成本,也有助保持品牌HMI體驗交互的一致性。以上是汽車廠商將HMI設計平臺化過程中,設計師要考慮的維度。如果是第三方應用提供者,同樣需要處理設計的兼容性問題。為了拓展駕駛出行服務,或是豐富自身車機系統的生態,很多移動互聯網產品都會開發專門的車機版應用,比如地圖導航類產品、音視頻類產品,面對主機廠五花八門的車型、屏幕尺寸、設計語言風格等,第三方應用提供商經常要應汽車廠商的要求做不同程度的定制,另一方面也要保留用戶已經習慣的、在移動端的交互行為——就這樣不斷在調整和沿襲之間權衡。隨著智能駕駛的發展和普及,爭奪車載系統屏幕空間的不僅僅是信息娛樂內容,還將包括智駕相關內容。汽車之家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L2及以上智能汽車銷量破千萬輛,占中國汽車銷量的49.3%。在這樣的大趨勢下,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不可能一成不變,智能駕駛為IVI的功能定位和HMI設計帶來新問題,相信也會催生新的解決方式。
在視覺設計方面Unreal,Unity,等3D引擎被車廠引入HMI設計開發流程,用于制作精致的3D車模,以及空調和座椅調節等功能,已成為HMI設計的一股潮流。以3D車模為例,3D效果能夠讓扁平化的界面變得更加生動和具有空間感,幫助用戶定位問題和操作區域。如果利用得當,3D視覺效果可以傳遞系統狀態、提供操作反饋,幫助用戶獲知當前情境;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視覺干擾,分散駕駛員注意力,所以還需結合用戶需求選取恰當的應用場景。
如何設計好3D HMI
設計好3D HMI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是3D HMI設計的核心。要設計出好的用戶體驗,需要深入了解用戶需求和行為,以及他們在駕駛過程中的感知和反應。設計師應該關注界面的可用性、易學性、反應速度、可訪問性等方面,確保用戶能夠輕松理解和操作界面。
- 可視化設計:3D HMI設計需要注重可視化效果,以提供更直觀、沉浸式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應該選擇合適的顏色、材質和光照效果,以及適當的動畫和過渡效果,以增強界面的可讀性和吸引力。
- 交互設計:3D HMI的交互設計是關鍵。設計師需要確定合適的交互方式和操作元素,如按鈕、滑塊、手勢等,以及交互流程和反饋機制。交互設計應該符合用戶的習慣和預期,提供直觀、簡潔和一致的操作方式。
- 可定制性:3D HMI設計應該考慮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師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界面定制選項,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個性化設置,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和使用體驗。
- 技術實現: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與開發團隊密切合作,了解技術的可行性和限制。設計師應該掌握相關的技術知識,了解3D建模、渲染、動畫和交互的原理和方法,以確保設計的可實現性和性能。
以上是一般的3D HMI制作流程,不同項目和團隊的流程可能略有不同。實際研發過程中可能各個團隊會有不同的協作流程方式,而如何合理運用好3D這個特性來加持HMI設計的應用創意和用戶體驗提升,這是各個團隊都需要解決的課題!總之,3D HMI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人機交互技術。未來,隨著硬件和視覺引擎不斷進步和迭代,我相信它會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體驗。
本文來源:荷閣科技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747瀏覽量
123201 -
車載信息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瀏覽量
11612 -
智能網聯
+關注
關注
4文章
599瀏覽量
232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