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探索頻道28日報道,1945年,亞瑟-克拉克在《無線電世界》雜志發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章,詳細闡述當前所有人都在使用的地球同步通訊衛星。這種衛星被他稱之為“克拉克軌道”。在科幻小說中,艾薩克-阿西莫夫曾多次刻畫類人機器人。現在,這種機器人在先進實驗室已經非常普遍。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例子無疑是在告訴我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一度被認為科幻的東西最終都成為現實。以下盤點的是科學家在2012年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就。
1.仿生假肢
“電子人”這個詞由曼菲德-E-克萊恩斯和內森-S-克萊恩在發表于《航天學》雜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在此之后,仿生假肢就成為很多科幻作品的一個重要元素,例如上世紀70年代的無敵金剛、《星際迷航》系列中的博格人以及《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
2012年,一名癱瘓的婦女成功利用思想直接操控一個機械臂,這在仿生假肢研究史上還是第一次。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的進一步研究將最終驗證開發高效的人腦-電腦界面具有可行性,允許科學家設計出真正意義的仿生假肢,能夠像天然肢體一樣活動。仿生假肢通過外面電極與用戶頭骨相連。與10年前相比,仿生假肢距離成為現實的速度越來越快。
2.量子遠距傳物和通訊
《星際迷航》中呈現的遠距傳物并非不可能實現。這一年,科學家在遠距離傳輸光子方面創下了幾項紀錄。過去,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量子遠距傳物時的傳輸距離只有幾碼。2012年的新紀錄為89英里(約合143公里)。除了遠距傳物外,科學家還建造了第一個量子互聯網。現在的成果還只是一個開始。遠距傳輸光子的距離達到數十公里意味著這種方式的通訊無法被竊聽。
3.預防遺傳病
自1931年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問世以來,打造更“完美”人類的基因工程便一次次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焦點,雖然當時的科學家對DNA仍知之甚少。《千鈞一發》等影片以及《西班牙乞丐》等小說都在探討基因改造的可能性以及所能產生的影響。2012年,科學家對線粒體疾病進行了一項概念驗證研究。大約有1/200的人天生患上線粒體疾病。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
研究中,科學家首次將人類卵細胞的核基因轉移到另一個卵細胞。兩組獨立研究小組找到了一種方式,在人類卵細胞之間進行細胞核轉移。這樣就意味著能夠預防通過母親遺傳給下一代的線粒體疾病。這項技術無法用于治療與核基因有關的唐氏綜合征,但它的問世證明人為操縱人類基因組不僅具有可行性,同時正在發生。
4.通用翻譯器
在科幻作品中,人類冒險家經常遭遇外星人,但有趣的是,外星人也說英語,這就不存在溝通障礙。《神秘博士》中的TARDIS能夠產生一個場,消除語言障礙。在《星際迷航》中,“進取”號飛船的船員似乎從不需要字典。金-史丹利-羅賓遜的《火星三部曲》中也出現通用翻譯器,但他認為這種裝置不可能在21世紀晚期前問世。《火星三部曲》問世于上世紀90年代。2012年出現了幾款語音翻譯器并且已經在消費市場推出,其中一款甚至可以使用你自己的聲音。絕大多數應用軟件需要網絡連接,其中的Jibbigo可以存儲本地詞典。
5.谷歌眼鏡
看過查爾斯-斯特羅斯小說《漸速音》的人一定希望擁有一副搜索巨頭谷歌打造的增強現實眼鏡。《漸速音》中,喜歡冒險的投機者曼弗雷德-麥克斯將個人數據和記憶存儲到一副與網聯網相連的眼鏡。谷歌眼鏡允許佩戴者訪問數據,上網沖浪和借助頭戴式數碼相機拍照。
6.私人太空飛行
很多科幻作品描繪了私人太空飛行。在雷德利-斯科特的新作《普羅米修斯》中,威蘭公司資助了一項太空旅行,在一幅星際地圖的指引下前往遙遠的衛星LV-223。在現實世界,艾倫-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功完成了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任務。他們的“龍”飛船在設計上用于為空間站運送補給。馬斯克是PayPal的創始人,與入主空間站相比,他還有更為宏大的計劃,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殖民地。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05瀏覽量
103016 -
無線電
+關注
關注
59文章
2131瀏覽量
116313 -
基因
+關注
關注
0文章
95瀏覽量
171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