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如果非要為每年的CES加個關鍵詞,“可穿戴設備”當仁不讓是CES 2014的代名詞。只是,泡沫依然橫行。風有多大,泡沫就有多大。只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泡沫何日能被打破呢?
在科技行業,人人都希望自己站在浪潮之巔,大部分時候卻在泡沫之巔。廠家是這樣、極客們是這樣、媒體也是這樣。
在2014年的美國CES展會,我溜達完一圈后,最大的感受是,如果非要為每年的CES加個關鍵詞,“可穿戴設備”當仁不讓。
這個至少已經風行了五年的科技概念,在全產業鏈條的各巨頭公司正式加入后,終于半只腳踏入了大眾的視野。
只是,泡沫依然橫行。
泡沫一:創客改變世界
《創客》一書已經流行起來了,硬件中的極客們人手一本《創客》,志得意滿,好比文藝青年抱著海子詩集,裝逼青年抱著星巴克咖啡。事實上,星巴克咖啡在CES展區不過是屌絲們解渴的快消品,創客也不過是每波泡沫的排頭兵而已。
早在一年前,全球創客們就流行把玩Raspberry Pi(“樹莓派”),利用這個信用卡大小的低廉卡式電腦,創客鼓搗出了智能微波爐、游戲搖桿,甚至是無人飛機。雖然全球科技媒體都為這些小玩意驚呼不已,但是沒人真正買單。
CES2014 上,Intel推出了專門針對可穿戴等智能設備的芯片方案Edison(愛迪生),這是款只有SD卡大小的計算平臺——在國外的新聞中,這被稱作 Computer(電腦),但我更認可他的官方中文說辭,計算平臺,畢竟在大部分人眼中,一塊芯片就是臺電腦,有點難理解。
老實說,這是最讓我感到驚艷的CES展品。
基于Edison制作的嬰兒連體衣,可以檢測孩子的體征數據,一旦呼吸或者提問出現半點問題,就會立刻傳到父母的設備上。這是我測試了數百款可穿戴設備后,第一次產生“買下來”欲望的產品。
我對英特爾的工作人員說:這下,束縛大家的只有想象力了。
在創客們玩成人玩具一般折騰小發明時,芯片級巨頭公司的行動表明:改變世界的永遠不是創客,而是商業。
泡沫二:創意改變世界
我聽過一個關于 Pebble的小段子:Pebble第一代推出概念設計時,人們把他叫做下一家蘋果。但是,當Pebble拿著自己的設計圖來到中國深圳華強北尋找加工工廠時,深圳工廠圈子里流傳說:來了批老外,要生產十萬支電子表,不知道是不是腦子被驢踢了,這么小的量也來煩我們,我們至少都是幾十萬的單子才做加工的。最后,是深圳一個小工廠幫忙做的加工,所以也出現了后面“Pebble實物品質太差,用戶要求退貨”的新聞。
一群人眼中的超級概念,在另外一群人眼中也許是個超級笑話。
Pebble在CES 2014上推出了第二代,除了廉價塑料殼換成了略貴一點的金屬殼外,沒其他了。我沖著他去,算是盡興而去,掃興而歸。
國內多名創業者在參加搜狐IT的活動時表示過,可穿戴設備的大規模興起重要節點,在于大型生產商加入這個熱潮,例如富士康、華為、中興、索尼、三星等。否則靠著一年30萬臺的銷售量(Peeble目前的銷量),這個動輒千萬出貨量的市場并不會有半點波動。
移動互聯網市場剛興起時,一個開發者單獨靠著一個創意就能月入百萬,兩年過去,這被證明只是幻象。成熟的商業生態需要全面的產業鏈,包括芯片、代工廠、方案商等。
創意是點火器,高效的生產能力才是發動機。
當中興推出神似“Pebble”的藍牙手表,索尼推出神似“FitBit”的Core手環,東芝、TCL、LG都推出互相神似度100%的產品時,我才真的相信,這屆CES的關鍵詞的確是“可穿戴設備”,因為巨頭的介入都是以模仿開始。
雖然他們看著都不夠酷,但這些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信號:可穿戴設備進入了大眾消費廠家。
泡沫三:功能改變世界
·索尼Core手環的功能是:記錄睡眠時間、跑步距離、走路距離+聽過的音樂和看過的視頻
·雷蛇Nabu手環的功能是:記錄睡眠時間、跑步距離、走路距離+顯示來電、短信、郵件信息
·LG的Lifeband Touch手環的功能是:記錄行走距離、顯示來電、短信、郵件信息+部分其他應用的信息
·Garmin的Vivofit手環的功能是:記錄運動距離、運動步數+耐水深度為50米
·卡西歐新款藍牙手表GB-X6900B的功能是:計時+控制手機音樂播放器、同步運動數據
·Vuzix智能眼鏡的功能是:谷歌眼鏡的大部分功能+可拆卸的設計
看完我羅列的部分可穿戴設備功能后,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可穿戴設備都在同質化競爭。一個小賣點,就成了廠商們拿出來在CES上刷存在感的核心,表示下下”人有我也有“。
甚至有中國不知名的上市企業,在CES上發布一款毫無新意的智能手表后,居然大大拉升了股價。這個存在感刷得真是有價值,同時毫無誠意。
在黑莓手機時代,人們覺得這個小眾的商務設備就是智能手機的全部,結果蘋果的出現,以其設計的藝術感和開放的軟件生態體系獲得大量消費者歡迎,結束了一個偽智能手機時代。
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基本都停留在一年前的設計思路上:手機一天平均被解鎖100次,其中三分之二的次數可以用可穿戴設備來代替。
受這個思路的束縛,可穿戴設備不斷試圖成為手機的替代品——可穿戴設備被認為未來會消滅智能手機,但是目前一味的模仿,也許CES上出現紅海大戰證明了這個思路有瑕疵。
如果不改的話,人們始終找不到打動自己的理由:憑神馬我非要戴個手表或者手環?
風有多大,泡沫就有多大
葛洛尼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中,把世界分成比特和原子兩種狀態。
可穿戴設備的最大魅力,是讓傳統意義上原子狀態的信息變成了比特:人的運動、體征情況、人像畫面、眼部動作。眼鏡、手腕、手指、足部、心臟,都成了全新市場。
谷歌依靠著把人的鼠標點擊動作變成在線服務,成為了最有影響力的公司。產生比鼠標動作更為豐富的在線數據,是可穿戴設備展開想象力的核心。
CES 2014上,巨頭公司的集體出擊,雖然毫無新意,但終究是對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最大利好。這就像2012年時,大型企業紛紛推出移動互聯網概念產品一樣,標志著一個新的百億級市場結束蠻荒,走向成熟。
風有多大,泡沫就有多大
我期待的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泡沫早日被打破,產業的活力早日被證明。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274瀏覽量
113785 -
智能眼鏡
+關注
關注
8文章
647瀏覽量
72730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07瀏覽量
166849 -
智能手環
+關注
關注
47文章
792瀏覽量
728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