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帶回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樹上結滿了金蘋果,被宙斯種植在圣園,金蘋果從此成為富饒和榮譽的象征。
在現實中,產學界層滿懷期待,大模型技術可以快速成長為參天大樹,結出金蘋果一般豐碩的商業果實。
理論上看,中國擁有最廣闊豐富的行業場景,通過行業落地構建AI優勢,是國產大模型的獨特價值所在,更是回收前期研發投入的必經之路。
然而現實中,一年多時間過去,大模型的商用落地速度,AI在垂直產業爆發,并非如預期般迅猛。大模型究竟能不能落地,技術的“神奇”效果到底能不能在商業市場兌現,成為當前中國AI最大的隱憂,也是最首要的任務。
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盡快在中國的產業沃土上,培育出一個個枝繁葉茂的“AI之樹”,將技術種子的力量轉化為真正的商業果實。
問題在于,產業智能并不是憑空浮現的。正如保爾·芒圖在《十八世紀產業革命》中所說:“經濟演變是比較混亂的,好像撒在大地上的種子那樣慢慢生長。”
在產業場景中激活大模型的實用價值,并不只是把基礎模型的種子撒進土壤就夠了,還需要有人精心耕耘與灌溉,才能一點點長成大樹,結出果實,讓大眾、模廠和社會都品嘗到技術的美好與甘甜。
今天,恰逢盤古礦山大模型商用一周年,這個凝結著山東能源、云鼎科技、華為等產業力量的產業大模型,成為一棵成熟的金蘋果樹,大量AI應用散落在礦山各業務環節中。
盤古礦山大模型,在山東能源的“試驗田”上,“園丁”云鼎科技的呵護下,逐步走向成熟,并在更多外部企業客戶業務中落地生根。
這棵金蘋果樹的成熟,是一個業界期待了很久的轉折點。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模型與行業需求如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有哪些前置條件,釋放了何種價值,為大模型走向產業、走向商業化,提供了可參考的路徑。
大模型的滋味究竟如何,讓我們從一個普通礦工的親身體驗,嘗嘗味道。
行業場景是孵化智能應用的沃土。但聽說過AI的人多,真正接觸過AI的普通人卻很少。山東能源的工作人員,大概是第一批品嘗到行業大模型甘甜的人。
對采煤工來說,不下礦就是最大的安全。大模型加持的掘進“無人化”“遠程可視化操控”,讓大模型代替人到那些危重崗位上去。
對配煤師來說,原煤配比,傳統用配煤師的主觀經驗,AI預測模型,降低成本3元/噸。
對運維人來說,井筒的故障診斷、智能巡檢,根據圖像、聲音、振動、應力等,進行故障診斷,巡檢周期由之前人工巡檢30分鐘縮短為5分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對防沖人員來說,山東沖擊地壓礦井比較多,傳統是打鉆桿,用執法記錄儀錄制下來,拿到地面上,由防沖科的人一根根地數。鉆孔深度監管系統,實時分析打了多少根,工作效率提升80%。
對洗選人員來說,通過重介分選密度控制系統,采用AI預測的方式代替人工主觀設定,穩定了精煤品質,提高了精煤產率。
對礦區管理者來說,人工智能與掘進工藝、技術、裝備的深度融合,保障人員安全,規范作業行為,保證支護質量,實現掘進作業全過程智能監管新突破。
從去年7月18日發布的21個場景,拓展到現在的73個成熟場景。
從NLP為主,拓展到多模態。
從山東能源集團,拓展到外部20多家煤礦企業、1家化工企業。
云鼎科技黨委書記、總經理劉波曾對人工智能訓練中心明確提出:“盤古礦山大模型要用來武裝工人,把數字技術融入生產的一線,把作業人員減下來,勞動強度降下來,讓職工真實地感受到幸福感,同時還要把生產效能提上去,安全生產更要有保障。”
今天來看,將礦山變成一座座AI應用的果園,確實已經讓各環節從業者品嘗到了技術的甘甜。
不可否認的是,能源行業的歷史包袱重、非數字原生,智能化轉型并非易事。所以有必要討論一下,在礦山上種植大模型,云鼎科技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正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并不是把蒸汽機安裝在工廠那么簡單,還需要政策、產權、生產關系等眾多因素的齊聚,作為前置條件。
大模型的產業化落地,也絕不是把基礎模型放到生產車間、輸煤帶上就萬事大吉。回到2023年7月18日,盤古礦山大模型商用的肇始,會發現大模型這顆“種子”的落地土壤,已經做好了成為“AI果園”的充分準備。
山東能源75處礦井,還有自有電廠、港口、化工廠,提供了AI能力生長的試驗田。山東能源對智能化轉型的意識和重視,從頂層規劃上,讓盤古礦山大模型具備了全面落地、多點開花、長期發展的條件。
在此基礎上,云鼎科技精耕細作,通過大量復雜和精細的工程化工作,一一拆除大模型這顆“種子”在產業沃土中一路生長的阻礙:
首先,注入數據養分。
大模型的核心是數據的精細程度,需要大量的數據工程,來保證模型效果。這就像一棵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必須不斷澆灌養分。OpenAI 的工程師 James Betker認為,哪一家公司的語料的數量多、質量好,它的模型就會強于其他公司。
在礦山領域,煤礦數據不出園區,市面上AI廠商拿不到數據,只能網上抓取。異常數據由于事故不常發生而很難拿到,也十分稀缺。
這一點上,盤古礦山大模型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山東能源的數據湖,可以源源不斷地注入數據資源。另一方面,云鼎科技用兩種手段來得到優質語料,一是標注,二是模擬。
其次,精心修枝剪葉。
礦山智能化不是大模型廣撒網式的無的放矢,需要有重點、有節奏地推進。但煤礦又是一個很難“懂”的行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吸收經驗,尋找問題,才能將AI技術能力發揮出價值。
云鼎科技的解決方案專家、工業智能技術專家、礦山業務專家、研發骨干100余人,組成了一個“AI軍團”, 長期撲在煤礦一線,優化每個場景的開發需求。
接著,規避技術隱患。
大模型不是萬能的,生成式AI的幻覺、模型黑箱性等技術挑戰現實存在,而礦山生產又要求極高的安全可靠性。如何充分規避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需要云鼎科技對算法進行迭代優化、做有監督學習等,來提升模型的可靠可信度。
就像果樹會在關懷下收獲更好的成長,大模型也是一樣。有云鼎科技作為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的精耕細作,才讓產業場景真正變為AI沃土,具備蓬勃生長的條件。
行業智能化,有大量定制化、個性化的需求,算法專家也不可能經年累月駐守在一個又一個礦山,這樣的智能化成本是行業很難承受的。
盤古礦山大模型能夠多點開花、含苞結果,就在于云鼎科技實現了可復制推廣的AI算法模型,讓AI開發從“作坊式”變成“工業化生產”,極大地提升了效率,加快了落地進程。
基于盤古礦山大模型,從AI作坊到AI工廠的模式轉換,為智能化帶來了幾重價值:
1.交付成本更低。提升模型的泛化性,不依賴重人工投入的方式來推動,自動化程度更高,進入到流水線大生產的狀態,二十多個礦井用一個算法模型。
2.交付周期更短。優化工作流,模型的落地周期由1—2月縮短為2—3周。
3.交付規模更大。生產吞吐量,算法模型的生產量是更大的。2024年,云鼎科技的目標是一年完成100個場景。
開發范式轉換,相當于改變了“AI果園”的種植模式,用規模效應推動生產力的巨大釋放,不僅讓煤炭的整個業務流程,加速重塑,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大模型的ROI投入產出比,讓商業化成為可能。
連接生態:在廣闊市場中兌現商業價值。
智能化不是閉門造車,也需要在商業生態層面兌現價值。
云鼎科技積極連接三大生態,獲得了充沛的市場機會。
第一大生態:山東能源集團內部生態。旗下興隆莊煤礦、李樓煤業、濟二煤礦等32余個廠礦。
第二大生態:能源行業外部生態。立足礦業、輻射能源領域其他板塊。相繼中標了一批行業重點數智化項目。中標國家管網AI大模型項目,中標華能煤業有限公司礦井5G一體化融合基站無線通信及精準定位系統建設服務項目,中標國際項目,以及西部礦業等非煤礦山,華能、皖北煤電、海科新源等。
第三大生態:華為云泛ICT生態。在華為AI+制造業峰會2024上,華為和云鼎科技攜手產業鏈上下游的客戶及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制造業人工智能創新聯盟”。
這些生態的集體托舉之下,為云鼎科技的AI技術、產品與方案,帶來了穩定的市場需求,自商用以來,人工智能領域合同額已超3億元,也讓外界看到了大模型的真實商業潛力。
看了盤古礦山大模型的成熟,我們不禁要問,究竟什么樣的產業大模型在今天有可能成功呢?
站在一周年之際回首四顧,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值得參考的經驗:
1.緊扣需求。
AI具有廣闊的行業應用前景與產業想象力,到底怎么結合,還是要從成熟場景中去找。智能化的需求主體,一定不是目前數字化、信息化基礎良好的科技、互聯網行業,而是工業、農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行業。生產方式相對傳統的領域,越能夠在智能化浪潮中收獲顯著利好。比如AI對礦山危重崗位的改造,保護了煤礦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就比畫畫、娛樂等面臨更少的阻力、更強的需求。
真實需求,帶來了大模型的商業可能。
2.行業突擊。
大模型落地,需要行業特種兵。云鼎科技作為專注于打造一流的能源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煤炭行業信息技術企業頭部企業,具有專業智能化場景落地能力,能夠把某個細分的場景打透、打穿。
3.成本安全。
大模型訓練一次動輒幾百萬,盲目去做根本燒不起。技術炫酷的效果退去之后,談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成本或者ROI是落地最核心、最務實的考量。云鼎科技在成熟場景上做升級改造,低成本可復制,守住了長期發展的安全水位線。
可以看到,大模型走向行業,是一條漫長且角色眾多的道路。需要有華為云這樣賣鏟子的基礎模型方,也需要云鼎科技這樣的ISV服務商,以及山東能源集團這樣的智能化先行者。這些產業角色的共同協作與配合,才能讓大模型的種子,在產業土壤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盤古礦山大模型的花開果熟,證明了國產大模型的商業價值切實存在,行業落地路徑暢通可行,產業智能化堅定推進,終會將中國變得無處不AI、無處不豐收。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28462瀏覽量
265746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053瀏覽量
17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