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安全
開始正文前,讓我們做一個小小的思考——你每天會和哪些聯網設備打交道?
半刻無法離身的手機、工作必需品電腦、公司辦公室的機房、地鐵出入口的閘機、機場塔臺的雷達、晚間消遣的電視機頂盒、樓下便利店的收銀系統……
是的,正如你感受的那樣,我們正在快速步入萬物互聯的時代!這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但風險也與之俱來。
據高德納咨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到 2020 年,互聯設備(不含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總數將達260億臺,物聯網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將創造超3000億美元的增量收入。
在諸多行業,物聯網正不斷催生創新模式,為商業世界帶來巨大價值。例如,特斯拉的工程師僅僅通過軟件更新,就可以修復3萬輛汽車的設備故障,避免汽車召回所產生的高昂成本。
然而另一方面,在制造、醫療、零售、交通等領域,智能互聯設備控制著全球大部分核心基礎設施,一旦出現安全漏洞,后果不堪設想。
要規避和預防安全風險,首先我們需要詳細了解各行業的安全要求以及應對難點。本文中,小A以工業控制系統、互聯汽車、無人機以及零售四個領域為例,列舉物聯網帶來的安全挑戰和應對建議。
工業控制系統
維護代價高
在工業制造領域,許多工業控制系統都通過軟件進行高度復雜和精確的控制,這就為網絡攻擊者提供了可攻擊目標。攻擊者可通過修改控制設置或傳感器數值,擾亂生產或嚴重破壞設備,嚴重時可導致機械損毀或造成人員傷亡。
大型工業控制系統往往規模巨大,安裝此類系統代價高昂,其使用年限通常高達20年甚至更久。當安全人員發現了嚴重漏洞,更新生產系統通常會影響生產;如果技術人員提前多月安排維護窗口用于更新系統,以避免系統運行中斷,則可能導致響應緩慢。
互聯汽車
需要實時補丁
汽車行業長期以來一直使用電子控制單元,通過傳感器和執行器監控并控制引擎性能和廢氣排放,同時通過牽引力控制、防抱死制動、電子穩定控制、預緊式安全帶和安全氣囊的軟件控制系統改善汽車安全。
目前,車載娛樂系統已經實現了和移動設備無縫整合,連接方案和控制系統已成為現代汽車的一部分,制造商日益認識到需要保障這些系統的安全性,尤其是對控制汽車實際運行的設備無線更新。
需要警惕的是,由于每天都有新的軟件漏洞出現,企業需要具備更優異的物聯網響應方式。與傳統的IT設備或消費者技術不同,許多物聯網設備并沒有用于下載和安裝安全更新的交互界面,在消費者領域,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無人機
飛行器還是武器
越來越多的機構計劃利用無人飛行器或無人機,收集難以接近或高度危險區域的數據。然而,為無人機配備高分辨率相機和秘密放飛無人機的行為,也帶來了隱私方面的擔憂。
遠距離讀取射頻識別標簽或低功耗藍牙信標,足以讓使用者對地點或個人進行定位,并通過搭載監視器、攝像頭等設備,“監視”個人行為和數據。同時,無人機越來越強的負載能力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威脅——如果載有炸藥或槍支,商用無人機也可能變成攻擊工具。
此外,無人機的“散養模式”也對民航造成了不小的干擾。2017年以來,無人機擾航事件僅在西南地區就發生了十多起。
4月21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就遭遇4架“黑飛”無人機干擾,導致58個航班備降外地,4架飛機返航,逾萬名旅客滯留機場。
互聯零售
數據泄露風險
在零售領域,物聯網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價值增長點。云計算的出現使得“平臺即服務”和“軟件即服務”等構想成為現實;物聯網則使得企業與供應商和消費者的關系日益緊密。
這一方面幫助公司更深入地了解其客戶和消費者行為;但另一方面,各實體機構可以分析或者濫用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信息、地址、甚至生物識別信息。
點擊大圖,了解高級物聯網架構下,攻擊者攻擊物聯網各部分的方式
為了安全地運用新興的物聯網技術,數字企業需要正確地認知周遭環境并自動對變化作出反應。
? 打造信任基礎
在系統的初始配置階段,設計師應內置運行控件,以驗證所有部件的行為都遵循預期運行規范;設計活動應包括對系統威脅和風險狀況的全面分析;針對極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威脅,企業還應改善相應的工程設計流程,同時制定應急計劃。
? 應用全新思維
企業需要不斷監控物聯網的運行和安全狀況,并設計出能修復故障的解決方案,側重于增強系統的適應能力。
? 創建威脅模型
物聯網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為了提高安全程序的成效,確定業務目標和安全運行之間的聯系十分必要。企業應量身定制威脅模型,對潛在的物聯網安全威脅排序,并識別傳統控制方法無法應對的盲點。
? 建立經驗儲備
盡管物聯網系統和應用程序與移動和信息物理系統平臺有所關聯,但兩者并不完全相同。即便如此,企業還是應從這些物聯網先驅者們遇到過的困難和教訓中汲取經驗。
? 樹立并使用新標準
企業應從其他合作企業處了解新標準,甚至應考慮加入標準團體和小組,以適應如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的世界。比如在收集數據時,為數據集創建訪問和授權權限。在日常流程中,持續教育系統用戶,讓他們了解日益復雜的網絡欺詐和社會工程攻擊。
當然,在商業世界,沒有絕對的安全。但企業和用戶需要保持警惕,對不同領域中的端到端安全擔負起最終責任,才能共同捍衛物聯網世界的和平。
此文改編自埃森哲《展望》文章《物聯網時代更需要安全護航》
-
物聯網安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1瀏覽量
172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