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通過三棱鏡將陽光進行了分解,發現世間所有的色彩,都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產生的。于是,“三原色原理”就此誕生,這也為人類推開了現代光學的大門。
AI大模型極速發展,行業智能化洶涌而來。在今天,企業和開發者也面臨著“色彩過多”的困惑。AI技術本身的多樣性、大模型從訓練到推理的流程復雜性,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都十分驚人,AI與企業業務的融合形態更是變化萬千。
如何讓紛繁的AI技術化繁為簡,為我所用?這或許已經成為智能化面前最大的難題。
解開這道難題,華為云的想法與牛頓非常相似,他們想要調出AI原生的三原色,并將其提供給企業用戶、伙伴與開發者。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用“三原色”構成的AI原生思維,各行業就能夠隨意畫出真正想要的智能化圖景。
2024年9月19至21日,第九屆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24)在上海舉辦。其中,在20日上午的主題演講中,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發表了題為“云上躍遷,AI重塑千行萬業”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企業要在智能時代抓住機遇,用AI構筑自身領先優勢,最核心的是要構筑起AI原生的思維,將AI技術和工具作為核心要素,來重新思考和設計企業流程、IT架構、業務創新,充分發揮AI的潛力,提高效率,創新業務模式,解決復雜問題。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
基于此,華為云圍繞AI原生思維帶來了一系列經驗分享與技術發布。將這些發布串聯起來,會發現其核心是“方法論筑基、基礎設施升級、AI大模型能力適配”三要素——這就是AI原生思維的三原色。
讓我們走進這個色彩斑斕的智能世界,去理解如何用三原色畫出屬于每個行業、每家企業自己的AI旅程。
什么是AI原生思維?以及我們為什么需要AI原生思維?
探討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入AI大模型爆發之后,各行業所面臨的智能化局面。在目前階段,AI的降本增效價值已經顯現無遺,并且加速深入各個行業,以及每個行業的各個生產流程,帶來了顯著的投資回報率與生產力增長。
但在企業親身進行AI實踐的時候,卻會發現其困難程度遠超想象。每家企業的業務場景、智能化需求、數字化基礎設施情況,以及對AI技術的掌握能力都不相同。引入AI大模型會面臨缺乏路徑參照、成效難以評估、技術投資不發揮價值等問題。AI雖有萬彩,但企業卻畫不出,畫不成,甚至不敢畫。
這類問題出現的核心邏輯差異在于,企業究竟在進行“+AI”還是“AI+”?
所謂“+AI”,即企業還是以此前的業務邏輯為主,只是疊加上AI大模型的新能力。這就會面臨一系列問題,比如大模型是否與業務邏輯相符,對大模型的投資是否真的能夠帶來商業回報等。
舉個例子,在對話框類大模型應用爆火之后,各類互聯網應用都在添加AI對話框。但有些應用根本無需對話操作,新的AI對話框反而遮擋了用戶界面。這類案例中,AI大模型能力屬于單純的外掛和輔助,甚至為了添加而添加,這就屬于典型的盲目“+AI”。
而“AI+”,則是指從業務的出發點就基于Al技術進行設計,確保整個業務流程圍繞AI進行,系統、應用與服務都基于AI原生(AI Native)來打造,最終實現AI技術深入企業與業務核心,成為水、電、網絡、人才一樣的企業發展基礎。
想要從“+AI”跨越到“AI+”,必須有完善的理論框架、數字化基礎、AI能力作為保障。這些AI原生要素的綜合體,就是企業踐行智能化前所必須具備的AI原生思維。
AI原生思維的核心,不是僅僅將AI視作工具,而是基于AI的價值特性來成就業務和流程。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
首先,企業決策者要擁有完善的AI原生方法論,明確智能化的方案、流程與可能性。
接下來,企業需要構建AI原生基礎設施,并且構建以AI為中心的數據底座,確保企業的基礎設施能夠匹配AI創新。
最后,企業還需要獲得充沛的大模型能力,要讓大模型具有多模態、多尺寸的特征,能夠真正融入企業業務,確保大模型能力匹配企業業務需求。
讓所有企業都能滿足這三個條件,就是華為云調出的AI原生思維三原色。
紅色,代表成功、興旺、繁盛與熾熱。在企業智能化的路上,首先需要的是能夠走向成功與興盛的方法論作為牽引。而優秀的AI原生方法論,也只能從優秀的AI實踐當中來。
為了透視企業業務與AI技術之間的深刻關聯,華為決定將自身的AI實踐分享出來,秉持華為一貫的“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給千行萬業帶來走向智能化成功的方法論基石。
華為董事、質量流程IT總裁陶景文,在《數轉智改,實現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分享中,詳細剖析了華為自身的AI實踐,以及從實踐中凝結的方法論體系。
(華為董事、質量流程IT總裁陶景文)
2018年,華為正式成立AI使能部,計劃通過數字化轉型和AI賦能讓華為成為行業企業的標桿。2024年華為正式啟動AI輔助內部業務變革,將AI技術與華為的數字化體系結合。這意味著華為推動將自身海量、重復、復雜的業務場景進行了全面的AI升級,為AI原生思維提供了體量最為龐大,效果最為顯著的樣本。
陶景文認為,AI是一場變革,企業要把AI變成一個真正能給業務帶來價值的服務,一定要跟企業的流程、組織、IT、數據以及業務場景深度結合。
最終,華為將自身的AI實踐總結成了一套方法論,叫做“三層五階八步”。三層的價值在于重新定義了智能業務、AI開發與交付、持續運營智能應用。而五階八步則是從業務場景出發,沿著業務流程、組織,公司數據和AI應用,指導企業如何步步推進AI落地,完成價值轉化。
從流程來看,華為將推進AI與業務融合分為三個階段。首先要定義企業的AI場景,明確哪些場景確實能夠進行AI升級。為此,華為總結了AI場景“十二問”,作為企業選擇智能業務場景的關鍵的手段。
接下來,企業需要推動現有作業流程的智能化升級,通過機器輔助人與人輔助機器的種種方式,將AI快速融入業務實際業務場景中。
最終,企業需要實現將AI作為員工工作的基礎,人人都懂AI和用AI。為此,華為成立了AI相關組織,裝載各領域AI專家人才,開展AI訓戰和賦能,提升整體AI人才濃度,并將AI能力融入任職標準。
最終,在“三層五階八步”的幫助下,華為各個領域的業務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智能化升級。
比如在合同場景,華為通過對象、過程、規則的數字化,實現海量合同高質量并行處理,多語種合同要素智能提取和比對,風險作業從2小時縮短到5分鐘。
在研發場景,華為給超過11萬研發員工配備了開發助手,利用大模型自動提取作業上下文信息,實現代碼行級續寫、函數生成、代碼解釋和注釋,采納AI生成代碼700萬行/年。
在制造場景,華為采用多模型“系統工程”,組合決策式和生成式AI,構建了計劃求解器,AI視覺質檢、裝備預測性維護、制造知識賦能等能力,提升了制造整體生產力,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30%以上。
基于華為自身AI實踐,總結出的詳盡可靠方法論。具有業務真實性、場景復雜性、AI技術前沿性相結合的特點。在目前的智能化探索中可謂獨樹一幟。
方法論是成功的基礎。契合AI原生思維的方法論,也是企業智能化成功的“第一原色”。
藍色,代表著包容、純潔、寧靜與和諧。在AI基礎設施領域,企業正需要藍色的包容力量。
大模型,是迄今為止最復雜的軟硬件系統工程,自然也對相應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這種復雜程度不能加諸企業本身,必須將復雜的技術與工程留在前端,讓企業聚焦于AI與業務的結合本身。
為了實現AI原生云基礎設施的目標,華為云已經做出了長期的努力。比如華為云實現了AI云基礎設施的自維護,千億參數模型能夠達成40天無中斷訓練,平均故障恢復時間小于10分鐘,遠低于業界 60分鐘的恢復時間。同時,華為云提供了多樣化的部署方式,覆蓋從模型開發到應用的各個環節,用戶可以選擇公有云、專屬資源池、混合云,以及邊緣部署等形式。
為了實現AI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達成實現符合AI原生思維的基礎設施建設,華為云推出了新一代的AI原生云基礎設施CloudMatrix,通過“一切可池化、一切皆對等、一切可組合”,構建分布式對等全互聯架構,實現了單體算力向矩陣算力的演進,從而在算力規模、擴展模式、使用模式上更加匹配AI時代超大規模算力、靈活彈性、高效穩定的需求。
(華為云AI 原生云基礎設施架構 CloudMatrix 正式發布)
所謂“一切可池化”是指CloudMatrix通過分布式QingTian的調度能力,實現了CPU、NPU、DPU、內存、存儲等所有基礎設施硬件資源的池化,讓資源可以隨時被按需調用。通過達成超節點矩陣算力架構,算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切皆對等”是指通過超高帶寬的MatrixLink實現從“傳統以太網”向“共享總線以太網”演進,實現池化算力的高速互聯。通過資源全部對等連接打破計算集群線性度的瓶頸,有效提升大模型的訓練效率。
而在“一切可組合”方面,CloudMatrix在統一多元算力邏輯池化、高速全對等互聯的基礎上,通過瑤光智能云腦對云上超節點算力資源進行統一建模、調度。通過統一的網絡控制器MatrixLink實現軟件定義的靈衢邏輯總線,從而提供了軟件定義多元算力鏈接、拓撲、多租戶隔離的關鍵能力,讓多元化的算力類型與規模可以靈活組合,覆蓋百-千-萬億等不同級別的模型訓推場景。
在更加包容、靈活的技術架構幫助下,CloudMatrix可以實現訓練效率提升20%到70%,推理性能提升30%以上。從對企業至關重要的性價比角度來說,通過可組合算力可以為場景化應用提供最佳的算力適配方案,實現多場景差異化算力的訴求互補,減少算力碎片,從而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
可池化、可組合、高效對等的AI云基礎設施,能夠讓大模型與企業真實需求相互適應,高效匹配。對于企業來說,從方法論落地到產業實踐,首先以能夠實現想法,有效利用資源的基礎設施。
而在AI原生云基礎設施對產業現實的包容度層面,華為云毫無疑問走到了行業之先。
綠色,代表著生長、希望、舒適和平靜。在最終發揮智能化力量的模型層面,企業希望能夠不斷向上生長,不斷適配企業需求的大模型,讓模型能力的種子,在業務體系與生產系統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這里一個重要的誤區在于,企業所需的大模型不是參數越大越好。在真正的行業智能化場景中,企業必須考慮綜合成本、專業契合度、基礎設施適配等問題。往往企業需要的不是參數最大的模型,而是可以裁剪,能夠符合業務場景的模型。另一方面,在企業的真實應用場景里,大多數情況也不是一個模型能夠滿足所有需求,而是需要多模態能力來對應多樣化的需求。
大模型,必須不斷成長,不斷適應,才能讓企業如沐春風。
在這一領域,華為云已經將盤古大模型5.0打造成了多模態、全系列的大模型。在多模態層面,盤古5.0不僅能支持文本、圖片、視頻,還支持雷達、紅外、遙感等更多模態,讓AI能夠幫助企業精確理解物理世界。在全系列層面,盤古5.0包含了同參數規格的模型,以適配不同的業務場景。其中,十億級參數的Pangu E系列可支撐手機、PC、車等端側的智能應用;百億級參數的Pangu P系列適用于低時延、低成本的推理場景;千億級參數的Pangu U系列適用于處理復雜任務;萬億級參數的Pangu S系列超級大模型是處理跨領域多任務的超級大模型。系列化的盤古,能幫助企業真正在復雜的業務場景中應用AI技術。
為了進一步實現模型能力的成長,讓大模型適配企業的真實需求,華為云CTO張宇昕最新發布了華為云盤古智能助手。
(華為云正式發布“1+N”的盤古助手體系)
盤古智能助手推出了1加N的智能助手產品體系。“1”指的是統一的華為云智能助手。它圍繞企業在云上的規劃、使用、維護、優化全旅程,可以提供知識查詢、信息查詢、操作執行、優化分析等等智能化能力。“N”是指華為云針對企業用戶工作流程中的高頻共性場景,比如產品研發、數據分析、安全防護、辦公協同等,通過將盤古大模型與各個領域積累的數據和經驗相結合,通過AI賦能這些場景專用的云服務,提升相關人員的業務效率。比如華為云CodeArts盤古助手,就為郵儲銀行提供了一個企業級的研發專家助手,帶來了智能化的代碼生成能力。
不斷成長,不斷響應千行萬業呼喚的盤古大模型,已經成為AI原生思維中不可或缺的最終落點。
方法論筑造,基礎設施革新,以及大模型能力的生長,這三大價值構筑了華為云所調制的AI原生思維三原色。只有掌握了三原色原理,畫家才能描摹萬物,同樣的道理,企業掌握了方法論、基礎設施與大模型的三原色,才能真正畫出AI萬彩,描摹行業智能化的江河山川。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家企業或者一位開發者,來到華為全聯接大會2024將得到什么?
他能夠得到從華為兼具深度與廣度的AI實踐中,總結出完善有效的AI實踐方法論。
他能夠了解到“一切可池化、一切皆對等、一切可組合”的AI基礎設施,從而在云端打造屬于自己的AI原生基座。
他能夠找到真正適配行業場景與企業需求,做難事,解難題的大模型能力,通過大模型助手來拓展企業智能化邊界,獲取新質生產力。
這些價值結合在一起,AI的萬般色彩盡在眼前,山河大地就是畫板。
而最終提筆作畫的,是每一家企業,每一位開發者,是未來的你。
AI原生時代正滾滾向前。過去幾年,華為云已經深入到 30 多個行業的 400 多個AI應用場景,讓AI技術行業長卷上煥發斑斕色彩。
在今天,我們與AI時代最好的相處方式,或許就是用AI原生的色彩,去畫出屬于你自己的旅程。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28875瀏覽量
266203 -
華為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2343瀏覽量
171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