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設想中,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即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設施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并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
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智慧”狀態。對包括生產、生活、公共安全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這是一個美妙的暢想,但又注定是一個必然的未來。
曾有學者預測,今后20年內地球上將有三分之二的人類居住在城市。愈發龐大的城市里,交通、環保、治安、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問題亟待更佳的解決方案,而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似乎是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而且預示著新的城市模式呼之欲出。因此,世界各國都將發展智慧城市定為未來幾年的目標。
2009年,美國迪比克市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智慧城市。在一個有6萬居民的社區里,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各種城市公用資源(水、電、油、氣、交通等)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作出智能化響應,以方便市民的生活,最有效地利用資源。
丹麥建造的智慧城市哥本哈根計劃要在2025年前成為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城市。相比許多城市的挑戰在于維持環保與經濟之間的平衡,哥本哈根正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解決方案的目標。哥本哈根的研究顯示,該首都地區綠色產業5年內的營收增長了55%。
在亞洲,新加坡、韓國等國家也開啟了建設智慧城市的計劃,比如韓國的u-city計劃、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等等。
我國從2012年在全國布設了90座城市開展試點,2013年又提出了國家“智慧城市”技術和標準試點城市(“智慧城市”雙試點),共20個城市入選。
在科技已經具備了實行智慧城市基礎的前提下,如何統籌和運用好關系國計民生的超級數據庫,是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下一個問題。
不過,有專業人士提出,在當前科技基礎上,發展最好的AI技術,也不過稱之為人工智能,而談不上智慧,智慧城市的發展很可能要先經過智能城市階段再邁向智慧的臺階。
這一點和國家的部署不謀而合。
今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提出了四大項目,其中之一就是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這個系統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目前已在杭州等多個城市落地。杭州城市大腦接管了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3文章
44269瀏覽量
371233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47瀏覽量
97126
原文標題:智慧城市:從設想到現實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01,微信公眾號:物聯網智慧城市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