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記者答問環節,針對多位嘉賓提到中國科技發展開始領先的現象,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認為中國目前還不能自以為是。
他稱,比如僅僅半導體,中國的技術都不如人家。再比如每臺電腦都需要的內存,中國沒有自己的技術。在這種關鍵技術上的缺失,中國要有清醒的認識。
隨后,很多網友針對楊元慶的觀點進行了回應,認為中國半導體的落后,聯想負有一半責任。誠然,聯想對于中國計算機目前“缺芯少魂”的窘境負有一定責任,但將半導體落后一半的責任算給聯想未免過猶不及。而且一些人用某些手機廠商來對比聯想,以此說明聯想的不思進取,這種對比方式其實是不妥當的。
楊元慶
中國計算機缺芯少魂聯想負有一定責任
在90年代,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提出要做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統。不過,柳傳志對這些明顯在10年內都賺不到錢的項目毫無興趣,對于倪光南豪情萬丈的研發計劃,柳傳志當面大潑冷水,說:“有高科技產品,不一定能賣得出去,只有賣出去,才有錢”。最終,倪光南與他的宏偉藍圖隨著他被趕出聯想而消逝。
倪光南
柳傳志
考慮到計算機整機產品對于上游零配件具有很強的牽引作用,如果聯想當時能夠以燒錢做技術儲備的思路,保留一個CPU和操作系統研發中心,并且以聯想深厚的政商關系將這些搭載國產CPU和操作系統的電腦賣給政府,經過二十年改進下來,先不論能不能在民用市場有競爭力,但在黨政辦公市場,肯定有一席之地。而且在黨政工作人員使用這批電腦后,還能有效減少公務員上班炒股、玩游戲、看電影的問題。
如果說在90年代,聯想放棄了研發CPU和操作系統是因為缺錢。那么,在2004年前后,聯想完全有這個財力去搞CPU和操作系統了。雖然研發CPU要消耗大量資金,但當時的聯想完全有能力承擔。
作為參照,國家對龍芯從2001年至今的扶持是5億人民幣,還有2億元人民幣一部分是北京市政府的股權投資,一部分是私人資本投資,而且私人資本在龍芯非常困難的時候撤走了,還拿走了2億元人民幣,我們就姑且以7億人民幣來算。
誠然,龍芯團隊按其自己的說法,有***思想武裝頭腦,可聯想來做這個事情,即使各方面的成本都會高一些,但也不會高出太多。畢竟在2004年,聯想以6.5億美元的現金和價值6億美元(聯想18.5%的股份)做對價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12億美元的資金加上10年的時間,再以中科院計算所做技術后盾,足夠聯想打一款國產CPU了。
如果聯想不去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雖然未必能在之后奪得PC之王的寶座,而且公司的膨脹速度也會慢一些,但就提升技術水平,并逐步實現擺脫Wintel的掣肘,以及保障黨政單位的信息安全而言非常有意義。
將一半責任推給聯想過猶不及
誠然,聯想對于中國計算機“缺芯少魂”負有一定責任。但將中國半導體落后的一半責任歸咎于聯想,就過猶不及了。半導體的產業鏈非常長,從原材料、設備、到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這不是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包辦的。以聯想來說,僅僅是一家整機廠,作為整機廠能夠在少數上游元器件上有所建樹就已經很不錯了,何況像聯想這樣只能做整機的整機廠也不少。
即便華為,其目前已經稱得上“成功”的手機業務,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國本土品牌的成功,而中國的成功又很大程度上是華為這個已經得到全球認可的商業科技品牌的出口轉內銷式的成功,以及華為自己在系統設備領域的積累、零部件環節的布局,其海外手機市場的進展可能仍然主要依附于系統設備的成功——早期像華為這樣的中國設備商一般將手機作為一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提供給運營商。
我們可以用“結構性機會”來描述聯想和華為兩家公司不同的選擇:華為找到了通信設備這樣一個結構性機會,而聯想所選擇的PC整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這樣的機會,要明白這點,你只需看看臺灣的華碩和宏基今天的處境就可以了,它們曾經幾乎代表了非美國公司在全球PC整機市場的最高成就。
倒是在零部件領域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比如從事半導體代工的臺積電還晚聯想幾年成立,但如果考慮到歐美對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警惕,即便聯想希望進入這個領域,也很難獲得真正的突破。而另一個機會是行業整合,則是在聯想成立近20年后才到來,對IBM PC的收購就是這種機會。
至于互聯網和移動計算,毫無疑問是真正的結構性機會,但移動計算部分是PC時代的延續——在該領域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中——部分歸屬于通信設備行業,這本來就屬于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華為這樣的系統設備商更有優勢,即便是微軟和英特爾這兩大PC巨頭,也至今仍然沒能在該市場獲得實質突破。
至于互聯網,實際上聯想也曾經投入大筆資金,但無果而終,同樣,美國在PC領域占據主導的幾家公司,也無一在該領域獲得重要地位。由于批評者往往是局外者,容易理想主義化和想當然,認為一家公司在一個領域成功,也應該在另一個領域獲得成功,而實際上,因為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少數的例外,比如曾經的諾基亞,這樣的成功案例是很少見的。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48瀏覽量
216439 -
聯想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90瀏覽量
62728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13瀏覽量
103024
原文標題:中國半導體技不如人,責任在誰?
文章出處:【微信號:icbank,微信公眾號:icbank】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