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定義為以衛星作為中繼站進行無線電波發射或轉發的一種通信方式,能夠實現兩個或多個地面站/手持終端以及航天器和地面站之間的通信。相較于傳統地面通信,衛星通信能夠以較低的開銷實現較廣的無縫覆蓋,同時地理環境不對其產生約束。衛星通信在島嶼、沙漠等低業務地區,船舶、飛機等地面網絡難以覆蓋區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其提供的移動通信服務具有跨度大、距離遠、機動性強、通信方式靈活等優點。
衛星通信使用到的頻段涵蓋L,S,C,X,Ku,Ka等,而最常用的頻段是C和Ku頻段,而Ka頻段是后起之秀。目前地球赤道上空有限的地球同步衛星軌位幾乎已被各國占滿,C和Ku頻段內的頻率資源被大量使用,而Ka頻段的頻率工作范圍要大數倍,在現代軍事和民用通信上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L頻段
1-2GHz頻段稱為L頻段,該頻段主要用于衛星定位、衛星通信以及地面移動通信。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多工作于800-900MHz、以及1800-1900MHz頻段。頻段被眾多地面和航空等業務所使用。
·S頻段
2-4GHz頻段稱為S頻段,該頻段主要用于氣象雷達、船用雷達、以及衛星通信。S頻段的可用帶寬較窄,地面終端天線的指向性較差,因此,S頻段衛星通信的軌位和帶寬資源有限。根據ITU先占先用的協調慣例,新入行者幾無可能使用相關頻率資源。
·C頻段
4-8GHz頻段稱為C頻段,該頻段最早分配給雷達業務,而非衛星通信。商用通信衛星是從C頻段起步的。早在1960年代,就有Intelsat衛星采用C頻段全球波束和半球波束,提供國際電話和電視轉播等越洋通信業務。當時的Intelsat A標準地球站的天線口徑為15-30.5m。
常規C頻段也被地面微波中繼業務所使用,衛星地球站選址不當時,易受地面微波干擾。隨著地面通信業務的發展,原用于衛星通信的C頻段頻率資源有逐漸被地面通信業務侵占的趨勢。
·X頻段
8-12GHz頻段稱為X頻段,X頻段主要用于雷達、地面通信、衛星通信、以及空間通信。雷達多工作于7.0-11.2GHz頻段。
衛星通信多使用7.9-8.4/7.25-7.75GHz頻段,簡稱為8/7GHz頻段。該頻段通常被政府和軍方占用。有些國家將10.15-11.7GHz頻段用于地面通信。
·Ku頻段
12-18GHz頻段稱為Ku頻段,Ku頻段主要用于衛星通信,NASA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也用該頻段與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作空間通信。
Ku頻段通信衛星多使用區域波束,EIRP在55dBW上下。也有高吞吐量通信衛星(HTS)使用Ku頻段復合點波束,其EIRP可達60dBW。
Ku頻段衛星通信的雙向小站通常使用1.8-3m天線,便攜式終端的天線可為1m上下,電視廣播的單收天線可小到0.5m。
與C頻段相比,Ku頻段的天線增益較高,可使用較小口徑的地面天線;但因其波長較短,易受降雨衰耗影響。
·Ka頻段
18-27GHz頻段稱為K頻段,將26.5-40GHz頻段稱為Ka(Kabove)頻段。因為相關頻段最容易受降雨衰耗影響,且因頻率過高而不容易使用,在早期被劃分用于雷達業務和實驗通信。
早期Ka頻段通信衛星多使用區域波束和可移動點波束,EIRP為50-60dBW。HTS衛星多使用多色頻率復用的密集點波束,其EIRP可達60dBW或更高。HTS衛星的用戶終端可使用0.75m天線,其收/發速率可達50/5Mbps。
Ka頻段的波長接近于雨滴直徑,降雨衰耗最為嚴重,南方多雨地區很難避免短時間的通信中斷。
衛星通信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通信商業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極大地促進了衛星通信業務和通信模式的創新發展,使當前成為衛星通信歷史上最活躍的時期之一。充分利用衛星軌道和頻率資源,開辟新的工作頻段,各種數字業務綜合傳輸,發展移動衛星通信系成為當前衛星通信發展的主要趨勢。
-
衛星通信
+關注
關注
12文章
703瀏覽量
38713 -
移動通信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599瀏覽量
69783 -
頻段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1瀏覽量
24569
原文標題:小星講衛通丨關于衛星通信頻段你了解多少
文章出處:【微信號:starneto,微信公眾號:星網宇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