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領先的晶硅光伏技術成本降低但效率接近理論極限,為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成為研究熱點,機械堆疊結構作為一種簡單的和電池制備工藝兼容的方案,是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新選擇。通過鈣鈦礦吸收體并達到ITO界面的光的總平均反射率與ITO厚度的關系,利用分光光度計測量光的反射率來確定 ITO 的最佳厚度。美能分光光度計在光伏領域中主要用來測ITO薄膜的反射率和透過率,全設備采用獨特的雙光束光學設計,測試范圍廣、精度高、穩定性好。
機械堆疊的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機械堆疊的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可以直觀地看到這種機械堆疊設計的優勢。這種設計可以利用金屬化和雙面紋理的 Si HJT 底電池,有助于提高電池的整體性能和效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學優化與表征
在鈣鈦礦頂電池的孔選擇層/背接觸處,通過工程化結構來最小化光學損失。這是通過優化電池結構實現的,目的是減少光在電池內部的反射和吸收,從而提高光的透過率和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學優化與表征
不同空穴選擇層材料上ITO厚度對光反射的影響,通過分光光度計測量光的反射率來確定 ITO 的最佳厚度。
對于 PTAA,當ITO厚度約為80nm時,總平均反射率最小為16.4%;對于spiro - OMeTAD,反射率隨ITO厚度增加。
通過分光光度計測量優化后的基于 spiro - OMeTAD 和 PTAA 的鈣鈦礦電池的光學透過率,比較兩種材料作為空穴選擇層時對光透過率的影響。
使用 PTAA 作為空穴選擇層時,在紅色和近紅外光波長范圍(800 - 1200nm)內,子電池的透光率顯著高于使用 spiro - OMeTAD 時的透光率,平均高出 10.7%。
通過選擇合適的材料和調整層厚,研究人員能夠減少光學損失,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電池的整體性能。
對ITO(氧化銦錫)對電極的厚度進行了優化,以減少在近紅外(NIR)范圍(800-1200nm波長)的寄生光學損失。這是通過在空穴選擇材料和ITO界面上發生的光反射造成的。通過X射線定向程序進行光學模擬,確定了ITO的最佳厚度,以減少光學損失并提高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鈣鈦礦頂電池性能的分析
鈣鈦礦頂電池的性能
未添加石墨烯時,由于 ITO 對電極缺乏金屬對電極的背反射,導致短路電流密度和填充因子下降,進而影響電池效率。
摻雜石墨烯后,電池的 J-V 特性得到改善。Voc和 FF 增加,而Jsc不變,從而使電池效率提升到 12.6%,體現了石墨烯摻雜對電池性能的積極影響。
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機械堆疊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從圖J-V特性中看出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實現了超過25%的光電轉換效率(PCE),這表明了其作為高效太陽能電池的潛力。量子效率(EQE)光譜和電流匹配分析顯示,鈣鈦礦頂電池和硅底電池之間的電流匹配條件得到了很好的滿足,這是實現高效率串聯電池的關鍵因素。
通過優化ITO對電極的厚度和沉積條件,減少了寄生光學損失,提高了電池的光學透過率和電學性能。
為了在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實現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采取了多種優化措施。通過確定 ITO 對電極的理想厚度來減少 PTAA/ITO 界面的反射光學損失,優化光學設計,這一措施有效提高了電池的光學透過率,增強了光的利用效率。
美能分光光度計
美能分光光度計在光伏領域中主要用來測ITO薄膜的反射率和透過率,全設備采用獨特的雙光束光學設計,可以完美地校正不同樣品基質的吸光度變化,測試范圍廣、精度高、穩定性好。
- 采用雙光源雙檢測器設計,波長范圍190-2800nm
- 雙光柵光學結構,有效降低雜散光
積分球直徑可達100mm,涂層在可見區的反射率優于99%
光學優化在提升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以實現更高效的光伏技術。美能分光光度計能夠提供精確的光吸收和透射率數據,這對于評估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光學性能至關重要。
原文出處: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0.01.015,Mechanically Stacked, Two-Terminal Graphene-Based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 with Efficiency over 26%
*特別聲明:「美能光伏」公眾號所發布的原創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光伏行業相關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司進行刪除。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63瀏覽量
69308 -
光度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瀏覽量
8481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457瀏覽量
1289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