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正成為當前極具吸引力的新興領域。據統計,國內無人機注冊量已超過126萬架,近三年年均增長率高達36.1%,年飛行時長超過2300萬小時,年均增長率達到8.2%。隨著應用的持續爆發,低空空間將變得異常繁忙。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到中游的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再到下游的綜合解決方案、產業融合方案,眾多企業都在積極準備,試圖在這一新興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運營商作為重要的參與者,其優勢在于網絡連接。網絡是低空經濟所需的最基礎能力,也是運營商的強項。然而,運營商的目標并不僅限于提供網絡連接服務,而是希望基于這一“入場券”,逐步拓展到ICT集成和應用能力,將自身在數字經濟領域積累的集成經驗復制到低空領域,為用戶提供更多價值和更好體驗。
然而,運營商是否有可能失去這張“入場券”呢?目前,國內低空空域缺乏統一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無法對低空空域進行全天候的“感知”。構建一張集低空通信與感知于一體的數字低空基礎設施網絡,是發展低空經濟和打造可運營空域的前提條件。當前,主要有兩種部署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基于現有運營商的公網系統,二是建設針對低空的專用網絡。
基于現有運營商公網系統的方案,雖然具有經濟優勢和較短的改造建設周期,但存在明顯劣勢。首先,地面公共網絡主要是為地面用戶設計的,其基站布局和天線方向主要關注水平覆蓋,無法滿足低空飛行器對垂直覆蓋的需求。其次,地面網絡的密集小區部署在低空高速飛行的場景下會導致頻繁的網絡切換,增加通信中斷和干擾的風險。此外,地面公共網絡的系統資源主要集中在下行鏈路,難以滿足低空無人機視頻回傳、感知數據上傳等場景對上行鏈路的高需求。最后,如果調用地面公共網絡的資源去保障低空經濟,隨著低空業務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影響到地面覆蓋和正常用戶的使用體驗。
相比之下,建設針對低空的專用網絡(專頻專網)在滿足低空經濟需求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專頻專網能夠專門針對航線和起降場的通信與感知需求進行優化,實現網絡的高效組網和全面精準覆蓋。同時,它專為低空環境設計,能夠有效解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通信盲區問題,為低空飛行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通信環境。此外,專頻專網還充分考慮了無人飛行器對上行帶寬的高需求,能夠有針對性地分配更多的網絡資源,確保飛行業務在通信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然而,專頻專網的建設主體并不一定是運營商。以深圳市福田區為例,該區政數局、福保街道聯合深智城集團智城通信公司、普宙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完成了基于1.4GHz無線寬帶專網的低空無人機試飛,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張1.4GHz低空經濟通信專網。這表明,在短時間內建設一張面向廣域場景的專網難度較大,即使是財力雄厚的運營商也難以單獨完成。因此,一個折衷的方法是面向廣域場景使用現有的公共網絡,而對于一些熱點區域則選擇建設專網以實現更多的新技術、更高的容量和更高的性能。
盡管如此,運營商在低空經濟中仍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他們需要在標準統一、全程全網支撐和安全管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首先,通過為無人機集成支持廣域覆蓋的公眾通信網絡模組、專用SIM卡和SDK等方式,確保終端的可管可控,實現低空經濟的有序運行。其次,構建一個從地面到空中的全面通信網絡,包括優化現有地面網絡、按需新建低空網以及靈活應用衛星網絡等。最后,加強低空飛行器的精準感知能力,確保低空空間的安全使用。例如,中國移動提出的“四驅兩翼”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體系就是一個集終端、網絡、平臺、安全于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低空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運營商作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他們還需要與其他企業和政府機構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2瀏覽量
44387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5977瀏覽量
135870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23瀏覽量
886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