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聯想集團,作者聯想集團
導語
聚焦出海十大關鍵問題,探尋中國企業“走出去”有效路徑。
近日,《出海:聯想全球化20年實戰方法論》(以下簡稱《出海》)在“領航者征途”2024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論壇上正式發布。
《出海》由知名媒體人、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編著,財經作家、前騰訊新聞《棱鏡》監制劉利平撰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許定波擔任學術顧問。全書38萬字,從第三方視角全面復盤、詳細剖析聯想20年的全球化歷程。與傳統企業傳記不同的是,該書立足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權威實戰方法論指導,以商學院模塊化授課形式為參照,直擊戰略、交易、治理、文化與人、產品、IT整合、供應鏈、市場、合規以及ESG等十大出海關鍵問題,系統性歸納出十條企業出海的黃金法則。
“雖然這本書主要展示了聯想這一家中國企業如何與世界接軌”,紅鳥資本合作伙伴董事長、布魯金斯學會名譽主席、亞洲協會聯席理事長約翰·L·桑頓在本書推薦序中指出,聯想的成功出海實踐,必能對每一位致力于全球化發展的有識之士有所啟發,形成引領時代發展的共鳴。
《出海》還同時獲得了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北京大學博雅資深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的聯袂推薦。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中國企業的破局之道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深刻重塑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格局。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從最初的初級產品出口,轉變為技術、品牌、產業鏈乃至標準的全面國際化。面對新形勢下的出海挑戰,中國企業如何適應多元多變的國際環境,加速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的模式升級,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破局的關鍵所在。
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及“走出去”戰略的正式提出,對于推動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揮了巨大作用。作為中國與WTO跨世紀“情緣”的不二見證者,龍永圖指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當它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出海是歷史的必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非常寬廣。
“聯想集團作為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最早、也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對今天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中國制造業走出去,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龍永圖認為,聯想集團走出去的成功實踐表明,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是要把自己做好,使自己具有真正的國際競爭能力。同時要符合國際ESG治理的標準,才能真正成為國際化的企業。
“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是我們開拓海外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路徑。但僅僅‘走出去’是不夠的,中國企業還需要加速‘走進去’和‘走上去’。”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基于聯想20年出海與全球化發展的經驗提出三點重要建議,一是要重視通過本地化產品創新構建全球知名品牌,二是要重視通過提升本地制造能力構建韌性供應鏈,三是要重視通過合作共贏塑造當地市場企業公民形象。
這一觀察與全球風險與經濟政策專家米歇爾·渥克不謀而合。這位中國媒體熱詞“灰犀牛”的締造者認為,對于企業來說,在企業發展的關系當中,以及在與國際企業的合作過程當中,更多的開放合作可以幫助企業發展軟實力,更多地去為人民和雙邊關系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福祉。她指出,當下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除了自身的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是講好中國企業自己的故事。ESG是當前非常重要的話題,在這方面中國企業有很多實踐。
《出海》一書的英文名是《Glocalization: Lenovo's Secret Formulas to Success in an Uncertain World》(暫定)。Glocalization既是聯想集團過去20年的實踐成果,也代表著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即把本地化和全球化深度統一融合起來。對此,本書的學術顧問許定波指出,全球化企業首先要把全球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同時要真正尊重當地市場,服務每一個市場的消費者,為每一個地區經濟做出貢獻,贏得當地人民的尊重。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聯想集團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中國企業走出去把本地化和全球化深度融合統一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首席市場官喬健以聯想實踐為例指出,如果只注重本地化經營,會發現品牌知名度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雖然有了提升,但是整體美譽度并不好。聯想經過多年探索,推出了“Global Might,Local Fight”的模式,即在全球范圍推統一的理念,而又根據各個地方的特色差異化地執行。
《出海》作者,財經作家、前騰訊新聞《棱鏡》監制劉利平認為聯想經驗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能力全面,“不僅僅做到了全球化運營,并且能夠將全球產業鏈充分融入至海外本地化業務,長期在當地形成生產與消費市場的良性循環,形成全球生態合作與協同體系”。
穿越經濟周期
企業全球化值得參考的十條黃金法則
作為在中國IT產業摸爬滾打了整整40年的企業,聯想是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成長起來的最早一批民營企業之一,也是第一批樹立國際化愿景并成功實現的中國企業。自2004年收購IBM PC業務正式開啟全球化征程以來,二十年里聯想集團突破了跨國并購整合的魔咒,抵御逆全球化風浪,持續地在擁抱全球化過程中實現更高質量地發展。既塑造了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的有效路徑,也鑄就出獨一無二的聯想樣本。
正如白重恩在《出海》推薦序中所寫,聯想的出海并不是從勝利走向勝利。不論是戰略、文化,還是一些重大收購,聯想也都經歷過迷失與彷徨,失敗與痛苦,在踩過很大坑后才練就自身堅韌的全球競爭力。如今,經過20年的全球化發展,聯想集團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樣本,其中的經驗,可為后來者觀摩、品鑒。基于對聯想集團的深度調研,主創團隊在《出海》一書中歸納提煉出十條企業全球化的黃金法則:
1戰略法則:勇爭第一,永爭第一
2并購法則:并購需要勇氣,成功的并購需要勇氣加能力
3治理法則:規范化和主人翁意識,一個也不能少
4文化法則:不是入模子 ,而是煉合金
5產品法則:創新靠研發,質量靠“左移”
6IT整合法則:信息化支撐全球化,IT和BT要一體化
7供應鏈法則:混合制造、全球交付;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態共贏
8市場法則:全球本地化,本地全球化;Global Might,Local Fight
9合規法則:合規是生命線,合規不關乎掙錢,而關乎聲譽乃至生死
10ESG法則:ESG不僅是必修課,也是競爭力
“國際化是一個艱難的充滿挑戰的一條路,要做好所有的準備,但是它也是考驗信心和勇氣,所以要充滿自信。”喬健參與了聯想最初的并購,以及隨后的業務拓展。在她看來,聯想國際化的成功源于20年來,韌性穿越行業周期所打造的獨一無二的“內嵌力”。喬健指出,所謂內嵌力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連接和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支持,互利共贏。就如同中國傳統建筑中極為穩定的“榫卯結構”,不需要一根釘子也可以穩固地穿越千年風雨。
鄭永年在本書推薦語中指出,聯想的20 年,代表了一種探路先行者的路徑,希望能夠給更多企業未來探索提供思路。白重恩認為,以聯想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出海獲得的成功,都代表著“中國”這個標簽的成功。“出海企業間的借鑒、彼此呼應和互相成將慢慢產生溢價效應,會讓中國品牌成為一個招牌,爭取讓這個招牌幫助后來者,成為他們的加分項。如此往復,中國的企業才有可能在世界市場把路走得更寬,更順,才能讓中國經濟整體踏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始終做全球化的積極力量,賦能中國企業新質遠航
《出海》中描述,在2005 年5 月1 日聯想集團正式宣布完成收購IBM 全球PC 業務的同時,托馬斯·弗里德曼發表了一本日后蜚聲國際的著作《世界是平的》。那是一個對全球化充滿了樂觀主義情緒的年代。如今,20年過去了,這種樂觀心態還能否持續?中國企業又該何去何從,如何應對?面對這道全新的時代課題,有沒有可供參考的答案?從這一角度來看,《出海》一書正是承載著這樣的價值。
作為《出海》的創作者之一,秦朔用三句話總結了過去一年深入聯想集團調研的心得感悟,他指出中國企業出海首先需要勇氣加系統化的能力,其次如果中國企業只有贏的能力而沒有融的能力,也很難走出去,或者很難走得遠。最后,每一個出海的中國企業都是中國形象的一個微觀的代表,中國企業走出去要講好中國故事。這些在《出海》新書中都能獲得一些參考借鑒。
“期待企業家、管理者、學者以及所有對國際化感興趣的讀者, 能夠從這本書里汲取靈感和智慧。”中信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煒致辭表示。
聯想一直是全球化的受惠者與推動者,我們也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推動中國與全球市場的互聯互通、價值共享、共同繁榮。不僅讓世界的市場成為中國的機遇,更讓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的動力。
——楊元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除了在《出海》中總結的實戰方法論,聯想集團全球學習中心還專門設立了全球化管理研修院,助力正在或有志于出海的企業開拓更廣闊的世界。
今年是聯想成立40周年。對聯想來說,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這條通往全球化的道路,還將持續行進。繼續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分享給每一個人,分享到每一個地方。正如周其仁在《出海》推薦語中所言,企業“應成為全球化經貿關系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對沖‘沖脫鉤斷鏈’逆流的積極力量”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揚帆出海的中國企業,聯想的出海之路雖然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但其20年來逐步建立的全球化范式、經驗與智慧,或是對一波又一波像聯想當年一樣奔涌往復的中國企業,最鏗鏘有力的支持與回應。
-
IT
+關注
關注
2文章
854瀏覽量
63467 -
ESG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2瀏覽量
12560 -
聯想集團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9094
原文標題:「新出海之道」看這里
文章出處:【微信號:聯想中國,微信公眾號:聯想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