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前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首超千萬輛。而2018年,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才剛過百萬輛,到了2022年達到500萬輛的規模,而到了今年,這一數據變超過了千萬輛。可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速度越來越快。
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背后,卻有著不少車企開始感受寒冬來臨。如Stellantis、日產、奧迪、通用、米其林、采埃孚等車企及供應鏈企業,近期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在全球范圍內削減總計將近6萬個工作崗位。
車企裁員潮
進入到11月,天氣也隨著轉冷,而一些車企也感受到了嚴寒。據市場消息,今日,日產宣布將在全球裁員9000人,Stellantis將在美國和西班牙裁員2600人,奧迪將在德國裁員4500人,合計超過1.6萬人,而這還只是近期汽車產業環節中裁員的一小部分。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讓不少車企及零部件廠商不得不進行戰略調整,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優化,而裁員是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手段。
消息顯示,日產選擇降低20%的全球產能,并在全球范圍內裁員9000人,首席執行官內田誠宣布自愿放棄50%的月薪,其他執行委員會成員也將自愿相應減薪,還將把對三菱汽車持股比例從目前的34%下調至24%左右。
而全球第四大車企Stellantis今年3月在美國地區裁減約400名技術工人和軟件工程師,與意大利工會簽署自愿裁員協議計劃在該地區裁員3000余名,前不久宣布在波蘭工廠裁員500人,并裁減美國密歇根州斯特林高地工廠的近200名員工,近期在其位于美國密歇根州沃倫的組裝工廠裁員約1100人,還將關閉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試驗場。此外Stellantis還宣布將在2025年1月份,完成在美國和西班牙裁員2600人的任務。
大眾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減少近13億歐元后,9月宣布進一步加大降本措施,可能關閉在德國本土的汽車制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廠,這將是大眾集團87年來首次關閉德國工廠,若實施裁員人數或超過3萬人。
11月,奧迪宣布計劃通過削減生產以外的工作崗位來縮減勞動力規模,預計將有數千個職位面臨裁員風險。裁撤的員工主要集中在間接工作崗位上,如開發領域。公司目標是減少約15%的間接就業崗位,僅在德國就可能影響4500個職位。
美國通用公司也在近期宣布將在全球裁員1000人,以簡化運營。而在今年的8月和9月份,通用汽車已分別在其軟件部分和位于堪薩斯的工廠,裁員1000人和1700人,通用今年的目標是削減約20已美元的固定成本。
不僅是海外車企受到影響,中國本土傳統車企與新勢力也受到當前嚴峻市場環境的沖擊,不得不做出調整的動作。比如今年5月份,理想汽車傳出將裁員18%的員工,人數超過5600人。
近期哪吒汽車更被曝大規模裁員,比例或高達70%。哪吒汽車回應稱正在通過精簡業務、聚焦核心、組織優化和薪酬績效改革等措施,構建更集中高效的組織架構。
從全球銷量來看,據GlobalData數據顯示,9月份全球各大市場的銷量大多出現下滑,為此該機構將2024年全球輕型汽車銷量預期下調了50萬輛,至8800萬輛。此外,歐洲市場新車銷量同比跌幅達17%,純電動汽車銷量也表現低迷。而裁員潮不僅影響主機廠,還殃及供應鏈。
被波及的供應鏈
隨著終端車廠紛紛精簡人員,并且降低產能,也影響到了上游的相關供應鏈,不少汽車零部件廠商都出現了營收下滑,并且跌幅不小的情況。這里需要分兩種情況,一種為傳統的燃油車零部件廠商,受到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擠壓,導致利潤爆降。
據德國咨詢公司Falkensteg數據,2024年上半年,該國已經有約20家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歐元的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了破產保護,這一數字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60%。
例如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采埃孚宣布,預計將在2028年底前,將其德國員工人數從目前的5.4萬人削減1.1萬人至1.4萬人。裁員計劃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并為公司在電動化領域的未來發展騰出資源。
這一舉措聚焦在采埃孚位于德國的薩爾布呂肯工廠,其員工人數約為9000 名。采埃孚首席執行官柯皓哲承認“2024年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考慮到面向電動化轉型的財務壓力和背負的高達約100億歐元的債務,采埃孚將在2025年底前將成本支出減少總計60億歐元。裁員計劃將主要影響生產和研發部門,同時公司將整合基地和精簡管理人員。
此外,另一家德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大陸集團也在年初宣布,為了加強汽車集團業務競爭力,提高汽車部門的研發效率,將啟動裁員計劃。汽車業務將裁撤1750個研發崗位,同時大約5400個行政管理崗會進行精簡優化,合計裁員約7150人,約占大陸集團全球員工的3.6%。按照官方消息,該裁員將在明年年底完成。
還有如汽車零部件巨頭舍弗勒集團也宣布將裁員4700人,并關閉兩家生產基地。輪胎制造公司米其林宣布,到2026年將關閉其在法國的紹萊和瓦訥工廠。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國佛瑞亞在年初發布重要公告,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在歐洲的員工隊伍縮減1萬人,這一數字占其總員工數的13%。
此外,博世也在此前表示,計劃在2026年底前裁員月1200人,主要涉及博世的軟件和電子部分,主要為自動駕駛跨域計算解決方案團隊。近期該集團CEO史蒂凡·哈通表示,由于博世在2024年無法實現其財務目標,將可能會進一步調整人員配置。
英飛凌也在今年8月份表示,計劃將在全球裁員1400人,并將另外1400個職位遷往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此次裁員包括早些時候宣布的取消該公司位于德國南部城市雷根斯堡工廠的數百個職位。
顯然,目前來看汽車行業裁員潮反映了全球汽車制造商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挑戰,也反映出當前跨國汽車制造商在電動化轉型下,正面臨著高昂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以及來自國內自主品牌競爭對手日益激烈的競爭。
總結
盡管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正發展的如火如荼,但從全球市場來看,這種現象不過只此一份,只因為中國市場的需求足夠大,而全球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汽車銷量反而在下降。加上不少企業面臨著電動化轉型的巨大壓力和挑戰,讓整個市場開始進入洗牌期。顯然,走向新能源的方向已堅定不移。既然如此,企業只能加快轉型步伐,提高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280瀏覽量
1072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