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概述
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針對退役電動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有效直接再生策略。通過分鐘級別的水基預處理方法,研究人員成功去除了廢舊正極材料表面的殘留污染物,這一創新步驟顯著提高了材料的鋰離子擴散率,并恢復了其電化學性能,使其與新正極材料相媲美。這項工作不僅為廢舊鋰電池的環保和經濟型回收提供了新思路,也為鋰電池回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背景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和能源存儲需求的增長,對鋰離子電池(LIBs)的需求急劇上升,預計到2030年,全球對LIBs的需求將大幅增加。然而,這種增長對關鍵原材料(如鋰和鈷)的供應造成了壓力,過度開采高品位礦石和處理低品位礦石可能導致重大的生態脆弱性和公共健康問題。此外,廢棄的LIBs對環境和人類健康也構成威脅,因為它們含有有毒成分。傳統的鋰電池回收方法,如熱/濕法冶金過程,面臨著成本效益、效率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挑戰。因此,直接回收策略應運而生,它側重于在電池再生后重新使用LIBs中的有價值組分,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化學消耗。直接再生方法在實驗室規模上已經顯示出可行性,但在實際大規模應用中仍面臨挑戰,尤其是在處理經過長期使用和充放電循環后的電池時。盡管已經識別出組成和結構缺陷(如鋰損失、裂紋、退化相等)是恢復退化正極電化學性能的重要障礙,但對于經過長期使用(如超過250,000英里或8年服務壽命)的電池,其化學障礙(尤其是由于長期使用過程中電池化學變化引起的障礙)往往被忽視。這些化學障礙,如殘留在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電解質分解產物,會阻礙鋰離子的插入,影響電池的再利用和直接再生。因此,如何有效地去除或中和這些化學障礙,以便實現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高效直接再生,這對于提高電池回收的可持續性、降低成本和減少環境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圖1:展示了經過250,000英里服務后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S-NCM)的表面殘留物和結構退化。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X射線衍射(XRD)分析了S-NCM的表面粗糙度和晶體結構,以及通過高角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 STEM)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分析了材料的化學組成和表面狀態。
圖2:描述了通過酸溶液預處理去除殘留物并促進直接再生的過程。展示了不同濃度酸溶液對F 1s XPS峰的影響,以及預處理后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結構變化。還包括了原位XRD圖譜,展示了再生過程中單位晶胞參數的變化。
圖3:分析了再生后的NCM正極材料(R-S-NCM和R-C-NCM)的化學和結構細節。通過高角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 STEM)和能量色散光譜(EDS)元素映射,以及XPS分析了再生材料的表面和結構特性。
圖4:展示了再生NCM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包括初始充放電曲線、長期循環測試、倍率性能和電化學阻抗譜(EIS)。還包括了原位XRD圖譜,分析了首次充放電過程中的晶格參數變化。
圖5:通過熱力學和動力學模擬,探討了氟化物富集雜質在退化NMC正極材料的再利用和直接再生中的作用。展示了鋰離子在不同晶體結構中的擴散能壘,以及分子動力學模型中鋰原子的平均平方位移(MSD)和鋰離子擴散系數。
總結與展望
本研究強調了在退役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直接再生過程中,去除殘留的含氟雜質對于提高電池性能至關重要。研究團隊通過詳細的實驗和理論模擬發現,這些殘留雜質顯著阻礙了鋰離子的擴散,而通過凈化這些殘留物,可以恢復再生正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使其性能與新正極材料相媲美。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水基預處理方法,能夠有效去除這些頑固的殘留物,為實際應用中直接再生退役電動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對于提高電池回收的可持續性、降低成本和減少環境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1950瀏覽量
230577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15瀏覽量
77562 -
正極材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15瀏覽量
18490
原文標題: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EES:退役電動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直接再生策略—去除殘留污染物的關鍵作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