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是研究材料微觀結構的重要工具,其樣品制備是關鍵步驟,本節旨在解讀TEM樣品的制備方法。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是研究材料微觀結構的重要工具,其樣品制備是關鍵步驟。 以下是TEM樣品制備的主要技術:
1.機械研磨和離子濺射:將樣品機械研磨成極薄片,再通過離子濺射進一步變薄至電子穿透可見。適用于硬質材料。
2.聚焦離子束(FIB)加工:利用聚焦離子束對樣品表面進行精密切割和薄膜制備,制備出厚度均勻的電子透射薄膜。適用于各種材料。
3.超薄切片技術:將樣品先用樹脂包埋固定,然后用超薄切片機切出厚度僅幾十納米的超薄切片。適用于生物樣品和軟質材料。
4.電化學拋光技術:利用電化學原理在樣品表面進行局部溶蝕,制備出具有特殊形貌的電子透射薄膜。適用于金屬和合金材料。
綜上所述,不同的TEM樣品制備技術適用于不同類型的材料,關鍵在于根據材料特性選擇合適的制備工藝。制備高質量的TEM樣品是開展材料微觀結構表征的基礎。
TEM樣品載網
樣品載網有不同的形狀和材料,最常用和最便宜的是銅網,它們的外徑通常為3毫米,并有多種篩孔尺寸可供選擇。
載網中間有一個大孔,需要覆蓋一層電子透明薄膜。粉末最常用的薄膜是碳膜或孔狀碳膜。這些薄膜對電子幾乎是透明的,因此只需很少的樣品制備工作就能輕松觀察粉末樣品。雖然這些薄膜可以在實驗室制作,但大多數實驗室都會購買預制的薄膜以滿足自己的特殊要求。
圖1 在TEM中用于固定試樣的銅網和樣品桿
除了保留樣品原生狀態下的形態和成分這一目標之外,樣品制備的主要考慮因素是獲得足夠薄的切片,以便電子束能夠穿過整個樣品并從另一側射出。
樹脂聚合物用于支撐樣品:比如柔軟的生物、聚合物、粘土或微粒,通常在切片前嵌入樹脂聚合物中。樹脂聚合物必須堅硬,且有一定彈性,可以支撐樣品并能從樣品塊中取出薄片(如70nm厚薄片)。如果樣品是冷凍的,則無需在切片前進行樹脂包埋。
天然硬質材料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制成薄片,例如切割小塊,然后將中心區域凹陷、研磨、拋光或用離子束減薄。這樣制作出的薄片無需進一步支撐。但這些工藝通常只用于熱穩定或無機硬質材料,如金屬和陶瓷。
微顆粒可以懸浮在溶劑中,直接放置在支撐膜上。
圖2 一個制備不好的試樣,只有一小部分透射。熱軋鎂試樣,使用明場 STEM 模式成像。
有機類樣品制備方法
有機類和生物類樣品在TEM制備中有以下一些特點: 1結構敏感性:有機及生物樣品通常較為脆弱,很容易在制樣過程中受到損壞。需要特殊的固定、浸漬和脫水方法來保護樣品結構。2水含量高:這類樣品大多含有大量的水分子,需要經過脫水處理才能制備出真空下穩定的薄膜。3.低襯度: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原子序數低,在電鏡下對比度較低,需要使用染色或其他增強手段。4制樣困難:由于組織脆弱和含水量高,采用切片等機械手段制備薄膜很容易造成切片變形或斷裂。需要更精細的微切方法。5.電子束敏感:這類樣品在電子束輻射下很容易發生結構破壞或化學反應,需要控制電子束強度和照射時間。6.取樣要求高:需要從復雜的生物樣品中精確地切割出感興趣的區域進行觀察,操作難度大。
總之,有機和生物類樣品由于其結構脆弱、含水量高等特點,TEM制樣需要更加復雜精細的處理方法。樣品制備是觀察這類樣品的關鍵步驟。
對于生物類樣品,有三種主要的樣品制備方法可以保存細胞結構并增強襯度。它們是:低溫固定法、化學固定法和負染色法。
選擇哪種技術處理樣品取決于樣品的性質、研究的目的以及設備類型。如果需要標記以精確定位蛋白質的樣品(免疫標記),或需要切成薄片以觀察固有形態的樣品,就需要不同的方案。如果只想看到樣品的輪廓或表面形狀,則需要負染色技術。
無機類樣品制備方法
無機類硬質樣品在TEM制備中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高硬度和脆性:無機材料如金屬、陶瓷等通常更硬且更脆。2制樣困難:由于硬度高,很難采用切片等機械手段制備出均勻、無損的薄膜樣品。需要采用離子轟擊、機械研磨等更復雜的制備方法。3電子束輻射敏感:一些無機材料在電子束照射下會發生結構變化或破壞。需要優化電子束強度和樣品厚度等參數。4.厚度控制困難:由于硬度高,很難精確控制樣品厚度達到TEM觀察的最佳范圍(通常20-100 nm)。需要多次嘗試優化。5.取樣難度大:有時需要從塊狀樣品中切割出合適的薄片區域進行觀察,這對取樣位置的選擇提出了很高要求。
總之,無機硬質樣品的TEM制備需要更專業的技術和經驗,操作過程更加復雜和困難。掌握適合的制備方法是重要的。
粉末
散裝易碎材料需要先粉碎成小顆粒或粉末,然后再放到樣品載網上,這可以通過使用小的瑪瑙杵和研缽來實現,在材料上來回搖動研杵,使其破碎。碾碎成細粉后,粉末顆粒需要分散,然后再滴到載網或支撐膜上。為此,可將粉末加入乙醇等溶劑中,然后在密閉的小瓶/容器中進行短時間(如 30 秒至幾分鐘)的超聲處理。然后用移液管將一滴懸浮材料滴到載網/支撐膜上,顆粒沉降到載網表面,在TEM中觀察之前必須讓溶劑完全揮發。 大塊材料
堅硬的金屬樣品可以用金剛石鋸片切割成薄片。鋸片切割時,會沿切割邊緣噴灑液體作為潤滑劑并減少熱量。使用這種鋸片將是 TEM 樣品制備過程的開始,因為鋸片無法切割出足夠薄的樣品以供觀察。它們需要進一步變薄。
圖3塊狀樣品TEM制備傳統制備流程
1 超聲波圓盤切割
使用超聲波圓盤切割器從切片樣品中切割出一個 3 毫米的圓盤。管狀刀片利用振動向下切割樣品,如果切割后圓盤沒有留在原位,就會從切割管內彈出。然后,圓盤需要通過機械研磨或凹陷來減薄。
安裝樣品以準備切割圓盤可能需要將切片粘在金屬板上。可以使用低溫熔點蠟,然后加熱去除。將金屬底座放在約70攝氏度的熱板上,涂上少量蠟,使其熔化。從熱板上取下支架,立即將樣品放在支架表面融化的蠟上。也可以用磁力將金屬底座吸附到超聲波圓盤刻刀板上。
將所需區域對準切割工具。在樣品上放少量切割介質。將切割工具降至樣品表面,用移液管或注射器將粉末潤濕,開始切割。
當圓盤完全切過樣品切片后,提起切割工具,取下樣品板,在熱板上再次加熱金屬板,取出樣品。
2 機械拋光和電拋光
有多種拋光方法:機械拋光、超聲波拋光、化學拋光和電拋光。
機械拋光也可以通過手工拋光來實現。將樣品安裝在三腳架拋光機上,拋光機的表面可以在砂粒浸漬的圓盤上做掃動和旋轉運動。樣品的位置可以通過千分尺螺釘在支架上進行調整。
可以在布盤上裝載金剛石膏或其他磨粒。標準的做法是,隨著拋光的逐步完善,使用較小等級的磨粒。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表面光滑如鏡,沒有劃痕。培養良好的拋光技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
電拋光技術只適用于金屬樣品。它使用一個溫度可控的浴槽和一股電流。浴槽充當電解質。它通常是一種濃酸或酸的混合物。陽極和陰極浸入電解液中。陽極(待拋光樣品)連接到直流電源的正極,陰極連接到負極。陽極表面的金屬被氧化并溶解在電解液中。拋光過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去除較高的形貌。
3釘薄Dimpling
對圓盤中心進行減薄稱為"釘薄"或"凹陷研磨"。這種技術可以將一些樣品減薄到足以觀察的程度,但更常用于預減薄到接近電子透明的程度,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后期離子研磨的時間,并防止減薄不均勻。
塊狀樣品應從兩面進行凹凸處理(釘薄輪)。如果樣品的相關區域位于一個表面上(例如基底上的薄膜),則應只從"背面 "進行點凹加工。在開始點凹之前,先測量樣品的初始厚度,以確定何時點凹足夠深。
使用磨料粉來減薄樣品圓片。隨著薄化的進行,應使用粒度越來越小的磨料。當下一個更小粒度的磨料去除的厚度約為當前磨料粒度的3倍時,效果最佳。最后一步可用于制造無劃痕的鏡面。
理想情況下,成品圓盤的邊緣厚度應為300 μm,中心厚度應小于10 μm。單面凹痕的邊緣厚度應為150 μm。
需要經常停止研磨過程,并使用刻度盤上的微米刻度檢查凹痕的深度。通常情況下,如果中心位置破了,那么樣品將失去作用,需要重新開始制程。
4 離子束減薄
離子束減薄用于輕柔地去除試樣上的材料,而不會造成損壞。這一過程通常被稱為精密離子拋光。一束離子(通常為氬離子)射向試樣圓盤的中心。離子束以淺角度(通常約 5°)射向試樣。如果試樣已通過凹陷研磨預先變薄,則離子拋光會進一步使試樣變薄,直至形成穿孔。如果試樣沒有經過凹陷研磨,則仍可使用 PIP 研磨試樣的整個厚度,但在某些情況下,這需要的時間太長,因此并不可行。因此,用于離子拋光的試樣厚度通常小于100微米。
5 聚焦離子束(FIB )銑削
聚焦離子束(FIB)可用于通過非機械方法制備用于 TEM 的薄樣品。一些樣品可以用FIB相對快速地切割,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制備好。
需要使用FIB技術的材料包括:1.需要薄橫截面進行觀察,但因硬度太高而無法使用超薄切片技術刀的硬樣品。2.需要精確定位(至 20 納米)制備樣品的樣品。3.會被機械切割、研磨或拋光損壞的材料。 FIB制備TEM樣品是一種高效而精準的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1.精細取樣能力:FIB可以精確地從復雜的樣品表面切割出極小區域(通常幾十微米大小)進行觀察,取樣精度高。
2.無需復雜制備:相比傳統的超薄切片法,FIB直接從原始樣品表面"切出"薄膜,免去復雜的樹脂包埋、超薄切片等步驟。
3.制樣時間短:整個FIB制樣過程可以在即使分鐘到幾個小時內完成(取決于樣品),大大縮短了樣品制備周期。
4.適用于多種樣品:FIB可以用于金屬、陶瓷、半導體、生物等各種硬質無機樣品的制備。
5.原位觀察能力:FIB制樣可以直接在SEM內部完成,實現了原位觀察。
6.靈活性高:FIB制樣過程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實時調控和優化。
總之,FIB制備TEM樣品是一種高效、精準的方法,是材料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制樣產生的假象
在TEM樣品中經常發現假象。這可能是最初選擇樣品時出現的問題,也可能是在制備過程中產生的。TEM的成像目的是觀察一個沒有假象的樣品,所以能夠識別假象并確定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假象可能來自幾個來源。例如,在離子研磨/細化過程中,氬離子可能被注入到樣品中,這可能導致非晶化和相變。這是由于使用過高的加速電壓導致高能離子損壞樣品造成的。此外,化學制備程序也可能會在樣品上留下污染物。不良的機械拋光會產生不均勻的表面和劃痕,留下殘留物或在樣品中引入位錯。如果樣品超聲處理時間過長或選擇了錯誤的溶劑,即使是樣品載網上的顆粒制備也會產生假象。當使用低溫技術時,樣品必須能夠在不損害結構的情況下耐受低溫。
對于生物樣品,固定會引入假象。由于采集樣品和固定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樣品降解。如果固定溶液與樣品條件不匹配,就會發生滲透損傷。固定步驟之間的不良清洗會導致沉淀樣品中出現“胡椒狀pepper”。
冷凍固定也有與樣品厚度和太慢的冷卻速度相關的假象。脫水和樹脂滲透會導致假象。脫水過快會導致收縮假象。樹脂滲透和聚合不良會導致樣品中出現孔洞。
材料的超薄切片引入了另一組可能的假象:撕裂、擠壓或劃痕。
此外,樣品染色會導致表面沉淀。在檸檬酸鉛染色過程中,即使對樣品呼吸過重,也會導致碳酸鉛沉淀。設備(鑷子)和工作臺不清潔會導致油和污染物停留在樣品表面。 最后,在TEM樣品觀察中,如果電子束或等離子體過快地聚集到樣品上,也會損壞樣品或載網上的薄膜,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樣品表面損壞:電子束的高能量聚焦會導致樣品表面產生局部過熱和熔融。這種效應會嚴重破壞樣品的結構和形貌,有時甚至會導致樣品完全蒸發。對于一些敏感的有機樣品或生物樣品來說,這種損傷會尤其嚴重。
2載網薄膜破壞:如果等離子體在清洗的時候過于集中,也會損壞載網上的超薄碳膜或其他薄膜。薄膜破裂或穿孔會導致樣品丟失,或者觀察區域受到嚴重干擾。
3.成分變化:高能量照射還可能引起樣品的化學組成變化,如氧化還原反應等。
這種成分變化會導致樣品的物理化學特性發生改變,影響觀察結果的準確性。
4.分辨率降低:局部過熱損壞會造成樣品表面形貌的粗糙化,降低了TEM觀察的分辨率。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在TEM樣品觀察時需要合理調整電子束或等離子體的照射參數,如電壓、電流密度、照射時間等,盡量減少樣品受損。同時還可以采用低溫、低劑量等特殊技術手段來保護樣品。只有樣品結構和成分完整,才能獲得可靠的TEM觀察結果。
-
TEM
+關注
關注
0文章
84瀏覽量
10393 -
透射電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5735
原文標題:透射電鏡(TEM)樣品制備方法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