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潘九堂
來自可靠的渠道稱,華為海思已和一家知名手機ODM,簽了兩款麒麟芯片授權,為華為及其他廠商設計制造手機,最早2015年下半年就可能有采用海思的非華為品牌手機出現。
因為微博評論中,一些朋友已經說出是中諾/Ontim,我就爆料到底吧,這家ODM確實就是以技術見長的中諾/Ontim- -這家源于MOTO/德信無線的方案設計公司,曾最先幫助STE、Marvell和展訊等智能手機芯片公司把產品推向市場,涉及的兩款海思芯片,可能是麒麟930/630兩款一高一低P2P兼容的8核64位處理器。中諾/Ontim的第一個項目將是給華為,后續也將為其他客人提供海思平臺的ODM服務。
剛過去的2014年,海思手機芯片業務部門可以說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不僅技術基本追上國際一流水平(個別參數還領先,例如對Cat6的支持),為提升華為手機的品牌形象做出了杰出貢獻(全世界能做芯片的手機公司就三家,蘋果,三星,俺華為,雖然做好手機和能做芯片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但這樣對一般消費者宣傳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業務模式這么快發生巨變一一從只對內到對外,這比我原來的預期快了不少!
而從事后諸葛亮分析來說,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2014年初的時候,華為最高層管理者(比大嘴總的職位再高一點點),就私下很認真咨詢過孫昌旭老師,海思手機芯片部門是否應該獨立(10年前關于華為海思第一個WCDMA芯片的文章就是孫老師寫的,我那時和她還是同事,還記得她和海思某負責人聊完回到辦公室激動的場景。現在她也深受華為一些中高層的尊敬,哎,經常看到孫老師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小朋友們罵花黑,我也是深深地醉了)。
我記得孫老師的觀點是應該獨立和對外,理由是一個芯片平臺用的廠商越多就越成熟和穩定,兼容性越好,進入良性循環,否則就很難長久,孫老師也在微博上大概寫過。后來,華為某部門就海思未來發展方向做戰略和規劃的時候,也邀請了孫老師和我寫過一些建議,但我沒有想到這么快…
盡管華為很早就在糾結海思手機芯片部門是否應該對外,但2014年經常有關某家手機廠商將采用海思芯片的傳聞,很多人問起我時,我都說不可能,主要依據有兩點:
1.海思是華為手機的戰略核武器和營銷制高點,華為不會輕易放給別人。其它手機廠商再吹處理器有多強多燒多極致,可那也是高通或MTK的,你有別家也有,而華為怎么吹,牛皮都不會破,因為芯片是自家地里獨家種的,華為不想放給別人,而海思在初期也需要華為提供財力支持,芯片畢竟是太燒錢的業務。如果一家公司手機的研發人員人均開銷是20 - 40萬元/年的話,芯片公司研發的人均開銷可能是60 -100萬/年,差2-3倍。
2.能自家用和能對外賣,那是兩個概念,芯片類似于蓋房子,研發手機有點類似搞裝修,自建自裝的話,幾根柱子和架子搭好了(芯片),就可以搞裝修,只是比較費時費力。但如果要對外賣,你至少得提供毛胚房(芯片+基礎軟件和少量中上層軟件),類似于高通的QRD;最好能夠提供簡裝修(芯片+基礎軟件+完整軟硬件參考設計),類似于MTK的turnkey,客人只需要軟裝修下。
后兩種對外賣的情形,要求芯片廠商了解客戶需求和能力,花更多人力做軟硬件參考設計和技術支持(如果海思只對華為,一年就是幾個項目要支持,而高通和MTK需要支持幾十個客人的幾百到上千個項目,例如高通8916平臺就在國內有200多個項目在跑…)。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芯片廠商還要搞定知識產權問題,明確哪些可以開放給客人,哪些要封閉起來,而內部使用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過去幾年海思還在技術追趕期,沒有精力,也沒有經驗支持外部客人。
而經過了2014的劇變后,上面這些因素都發生了變化,華為手機部門和海思都實現了良性的循環,不再需要抱在一起取暖,具備獨立和各自單飛的能力。
1.海思在技術、出貨量和經驗上、財務上都實現了良性循環。
過去幾年,海思手機芯片在技術上一直處于追趕狀態,但在2014年麒麟920發布后,基本上追上國際一流水平(個別參數還領先,例如單芯片SoC對Cat6的支持)。而且2014年海思和華為手機攜手作戰,不僅2014年實現了大約1 500萬手機芯片的出貨量,而且通過榮耀3C 4G版/榮耀6/榮耀6P/ P6s/P7/Mate2/Mate7等機型,海思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而且在財務上,由于201 5年手機芯片有大約1500萬的出貨,且集中在中高階,加上海思數據卡modem芯片還有超過2000萬的出貨,根據我們的測算,2014年海思手機芯片部門已經實現贏利!
也就是說,海思在技術、出貨量和經驗積累上、財務上都實現了良性循環,已經有了多余的精力和能力,具備獨立和對外的能力。
2.華為手機在產品、品牌形象和營銷推廣上進步巨大。
雖然華為一直最有錢,有資源和有戰斗力,研發實力國內最強,但因為做久了運營商定制和中老年人市場,產品形象長期是傻大黑粗,品牌推廣早期則是人撞馬…
“不僅僅是500強”和海思一直是華為手機技術和品質水平的長期代言人,很簡單粗暴但有效。
但在過去1-2年,華為手機在產品、品牌形象和營銷推廣上進步巨大,華為P6/P7、mate7、榮耀6/6P、G7這些產品可以說都是定位和定義準確,品牌營銷推廣耳目一新…雖然個別文案和營銷沒有節操,但瑕不掩瑜,而且華為畢竟是華為,他們偶爾沒節操一下,國人都能原諒…
也就是說華為手機本身已經可以為自己背書,而且華為技術領先已深入國人心中,已經可以放手讓海思獨立和對外了。
為什么要獨立和對外呢?因為征途是星辰大海。
正如前面孫昌旭老師曾向華為高層的建議,芯片平臺用的人越多,就越成熟和穩定,兼容性越好,越良性循環。對于海思手機芯片部門來說,解決溫飽和實現戰略目標后,為了實現更大更良性的發展,也需要對外面的世界開放和互動,加入開放競爭合作體系。
就好象三星有自己的芯片,但也采用高通和展訊的芯片,并且也賣芯片給魅族。就好象華為雖然大力扶植海思,但高通對華為仍然大力支持和癡心不改,另外華為手機也不可能一直不用高通的高端旗艦芯片,因為不能夠回避競爭,引入競爭,內部才能夠做得更好。當然.如果有一天華為終端能夠到達類似蘋果的水平和江湖地位,可能會再次封閉。
另外,芯片部門和整機部門,畢竟是不同性質的業務,各種管理、考核和激勵機制都不太一樣,如果搞一刀切,難免會出現矛盾和不滿,要知道國內幾家手機芯片公司有了政府和資本支持后,都對海思的人才積極在挖角…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4 -
海思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47瀏覽量
1161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