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蘋果 2018 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不到一周,最近喬布斯在 1995 年的一段采訪視頻被網友挖了出來,并推導出一個結論:
喬布斯在 23 年前就預言了蘋果為什么最終走向衰敗。
喬布斯在采訪中表示,一些科技公司在市場取得了壟斷地位,將不再重視產品的提升,營銷人員逐漸掌握公司話語權,失去創新精神后逐漸走向衰敗,就像 IBM 和微軟。
喬布斯也列舉了蘋果的例子,他表示出身百事可樂的前蘋果 CEO John Sculley 就是這樣的營銷人員。
不過當時蘋果尚處于低谷期,喬布斯也還未回歸,自然不是喬布斯口中的「壟斷公司」。可網上不少人認為喬布斯 23 年前的描述正是蘋果公司今天的寫照:產品缺乏創新,追求更好看的財報。
▲圖片來自:Quartz
所以蘋果真的在喬布斯「預言」的這條衰亡之路越走越遠嗎?
喬布斯重新定義了很多東西,但也不是從 0 到 1毫無疑問,喬布斯在科技圈已經是個被「封神」的存在。他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浪潮,讓人們見識了什么是貨真價實的「重新定義」,因此他的各種言論至今被奉為圭臬,這也是那段采訪時隔 20 多年依然能網上走紅的原因。
那么喬布斯到底創造了什么,如何改變了世界,《斯蒂夫·喬布斯傳》中曾盤點過喬布斯在 30 年間推出的產品如何顛覆一個又一個行業:
Apple II,采用沃茲尼亞克的電路板并把它變成第一臺不再僅供業余愛好者使用的個人計算機。
麥金塔,引發了家用電腦革命并普及了圖形用戶界面。
《玩具總動員》和其他皮克斯大片,開創了數字影像的奇跡。
iPod,改變了我們消費音樂的方式。
iTunes 商店,讓音樂產業重獲新生。
iPhone,把移動電話變成了音樂、照片、視頻、郵件和網絡設備。
App Store,生成新的內容創造產業。
iPad,推出平板計算技術,為數字報紙、雜志、書籍和視頻提供了平臺。
iCloud,使計算機不再擔任管理我們內容的中心角色,并讓我們的電子設備無縫同步。
喬布斯被認為是硅谷創新神話的代表人物,無法否認他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可喬布斯干的基本不是從 0 到 1 的活,就連重新定義手機的 iPhone 也不是第一部觸屏的智能手機。
早在 iPhone 推出的 15 年前,IBM 就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全觸屏的智能手機Simon,雖然外觀上海市「大哥大」式的設計,但配備了一塊 4.5×1.4 英寸的單色觸摸 LCD 屏幕,支持收發郵件和傳真等功能,還可以安裝第三方應用。
▲ Simon.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此外 iPhone 項目的前身其實也可以追溯到一家 90 年代初成立的一家創業公司 General Magic,這家公司試圖研發一款類似智能手機的移動設備。
▲ General Magic 設計的「智能手機概念圖」與 iPhone 對比.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后來公司破產,其中一位員工帶著未完成的項目來到蘋果公司, 他就是后來的「iPod 之父」Tony Fadell ,同時也是 iPhone 項目的負責人。
▲Tony Fadell . 圖片來自:The Business Journals
初代 iPhone 里的功能沒有一個是之前沒見過的,同樣的,iPod 不是第一臺 MP3,iPad 也不是第一臺平板電腦,但這不影響這些產品的偉大,也沒人質疑喬布斯的創新能力。
喬布斯的偉大在于,能在用戶希望得到一匹更快的馬時,可以給他們一臺汽車,盡管四輪車可能早就誕生。
喬布斯的創新往往不是從 0 到 1,而是在某些功能和技術尚未成熟的時候,看到它們的前景,對其進行優化和完善,帶來可用性更強體驗更好的產品,徹底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創新已死?在喬布斯去世,蒂姆·庫克掌舵蘋果以來,關于蘋果創新能力下滑的質疑就沒有停過。
盡管庫克將蘋果的市值從喬布斯離開時 2000 億美元提升到近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這不能滿足人們對蘋果的期望,反而被不少人詬病成為賺錢機器失去了初心,只有不斷推出革命性的產品才能繼承喬布斯的衣缽。
▲ 蘋果 CEO 庫克 圖片來自:Forbes
美國資深科技媒體人「莫博士」 Walt Mossberg 曾表示,喬布斯走后,庫克像好萊塢廠商一樣靠不斷推出續集賺錢,缺乏全新的產品。莫博士曾是喬布斯最欣賞的媒體人,也是蘋果團隊之外第一個看到蘋果新品的媒體人。
▲莫博士(左)與喬布斯(右). 圖片來自:The Verge
那么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創新已經死了嗎?
確實,蘋果已經很多年沒有推出一款如同 iPhone 般顛覆行業的產品,就連 iPhone X 也飽受爭議,不過說喬布斯的 DNA 已經無法在蘋果身上找到也未免過于苛刻。
毫無疑問,iPhone X 是近年來更新幅度最大一款 iPhone。異形全面屏和基于 3D 結構光的 Face ID 消滅了指紋識別,徹底改變了 iPhone 的交互模式,全面屏和面部識別的潮流也是由蘋果帶起來的。
跟過往一樣,無論是面部識別還是無 Home 鍵的交互邏輯都不是蘋果首創,但是 iPhone X 將這些技術更成熟的運用到手機上,Face ID 要比三星的虹膜識別更安全且強大,全新的交互模式也不用依賴虛擬 Home 鍵。
而在用戶看不見的芯片領域,蘋果也已經從當初依賴三星逐漸成長為一個「性能怪獸」。 iPhone 5s 的 A7 芯片帶領手機 CPU 進入到了 64 位的時代,到了 iPhone X 的 A11 已經將 Android 陣營甩在身后。
A11 芯片擁有目前業界最先進的 10nm 的制程工藝,而如無意外,今年很有可能在新 iPhone 看到 7nm 的 A12 芯片。
或許 iPhone X 也是一匹「更快的馬」而已,然而目前為止也沒出現比 iPhone 好賣的手機單品。雖然智能手機市場去年出現萎縮,但 5G 尚未到來,智能手機的紅利也沒吃完,取代智能手機的全新產品出現的時機或許還未到。
(圖自:YouTube)
蘋果首席設計師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委婉地回應了關于蘋果創新的相關質疑:
如果你想要做的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全新產品,你就得想到,它的尚未出現都是有理由的。不是因為沒人去做,而是可能有 55 種原因它做不出來。你需要更加專注。
確實,如果你以不破不立的革命性創新的標準來看,蘋果確實是黔驢技窮了。
但正如前文所說的,這從來不是蘋果,甚至不是喬布斯最擅長的,漸進式地改進是一直是蘋果成功的基礎。庫克在去年接受外媒 Bloomberg 采訪時就承認了蘋果這種創新方式:
蘋果所做的,是一種長期的投資,是想真正改變人們生活的東西。
你可能對創新有什么誤解還記得前文提到試圖研發智能手機的那家初創公司 General Magic 嗎?這家是一家神奇公司,這家小公司的員工后來都成了硅谷的舉足輕重的大佬,比如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ebay 創始人 Pierre Omidyar 、白宮首位女性首席技術官 Megan Smith,以及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 圖片來自:hollywoodreporter
他們提出研發一款類似智能手機,叫做「掌上水晶」( Pocket Crystal )的移動設備,還要把云端技術用在這款設備上。
▲ Pocket Crystal 概念機, 圖片來自:thedusknews
在 90 年代初,這些超前的概念讓 General Magic 成為科技圈最受矚目的明星,還在 1995 年募集 6 億美元上市了。
不過 General Magic 最終推出的產品卻不被市場接受,很快就宣告破產。高昂的價格和移動互聯網還未興起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但 General Magic 這個創新的方向是沒錯的,后來也被 iPhone 驗證了。
▲ General Magic 與索尼推出的 SONY Magic Link. 圖片來自:Twitter
General Magic 的創新能力令人驚嘆,不過卻輸給了「天時」。最近有人將 General Magic 的故事拍成了電影,硅谷未來學者 Paul Saffo 點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
創新者總會在清晰的方向上短暫迷失。
這樣不合時宜的創新在科技史上屢見不鮮,瑞典的一家「失敗博物館」就了聚集這樣的產品,Google Glass、諾基亞的 N-Gage 游戲手機、蘋果的 Newton 掌上電腦、推特手機 TwitterPeek……
(Google Glass)
這些產品的失敗并非因為缺乏創新,也說明了創新是一件失敗率極高的事情。而大多數人口中的創新都是被市場驗證的成功案例,那些失敗的創新只能等待時間的平反。
當然不是所有失敗的創新都是因為市場還不夠成熟,早幾年風靡一時的模塊化手機也曾被認為是未來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可最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 圖片來自:TechnoBuffalo
歸根結底,模塊化手機除了滿足一些「玩機發燒友」的樂趣外,對手機的體驗并沒有實質性的改善,更像是單純為了與別人不同的創新,沒體現出功能上的差異化,也就如同雞肋了。
在《紐約客》的一篇文章《顛覆機器——創新的信條錯在哪里》中,就闡述了為何要審慎地看待顛覆性創新,同時不能忽略漸進式創新的重要性,文中以磁盤驅動器行業的例子說明了這個道理:
從長期來看,磁盤驅動器行業的勝利似乎還是屬于那些善于漸進式改進的制造商,無論他們是否率先向市場推出顛覆性的新產品格式。那些能夠快速發布新產品,但不擅于打磨完善的企業往往無法堅持到最后。
而喬布斯和蘋果都已經證明,漸進式創新的小雪球,也能滾成改變行業的顛覆性創新。
喬布斯式的創新,蘋果可能也學不來在 1995 年那段采訪視頻中,喬布斯提到科技公司要警惕被營銷主導,從而忽視了產品。可實際上喬布斯就是一個營銷大師,他讓產品發布會做到極致,極簡的 PPT、毫不謙虛的形容詞和最后的 One more thing ,至今還是其他廠商發布會的標配。
更別提「1984」和「Think different」等經典廣告,以及世界上最成功的實體零售店 Apple Store,蘋果在營銷上的成功完全不亞于產品。
其實營銷和產品也并不是魚與熊掌的關系。科技公司應該擔心的不是過于重視營銷,而是沒有與這種營銷相匹配的產品,卻將「重新定義」變成陳詞濫調,將「員工必須活到100歲」這樣的狂言掛在嘴邊。
蘋果也并非缺乏創新,只是沒有了喬布斯式的創新。喬布斯是個孤傲的天才,因此也難以復制。正如愛范兒曾在《學得來蘋果的發布會,學不來喬布斯的孤獨》一文所說的:
喬布斯是一個孤獨、自戀的藝術家。人們把發布會研究透了,學透了,只可惜學不來孤獨。生來孤獨的人不會去學,生來平凡的人不屑去學。
喬布斯自己也曾說,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是因為在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而這種人文精神有著太多喬布斯的烙印,太容易隨著喬布斯的離去而雨散風流。
所謂喬布斯「蘋果最終走向衰敗」的預言,其實不過是一種標題黨的表述,最近今日頭條也對騰訊做了這樣的事。
喬布斯對科技巨頭走向衰敗的分析,確實是不少大公司的通病,而蘋果是否會也會由屠龍勇士變成惡龍,還沒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51瀏覽量
196843 -
喬布斯
+關注
關注
0文章
81瀏覽量
15170 -
庫克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8瀏覽量
290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